唐燕进
摘 要:手机的普及为其在课堂内外辅助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它功能的日益强大,其服务教育的优越性越来越显现。本文针对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结合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力的关系的复习课,就手机在复习课中的应用实践的优越性和教学体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手机;数字化平台;实验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31-3
背景分析
手机,作为现代通信设备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说人手一部手机并不为过。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打电话这一单一作用,消费、浏览、游戏、学习等功能的实现使之大有代替电脑的趋势。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在尝试利用手机这样一种工具,为课内课外的教学服务。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考试中,“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力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在设计这堂复习课的时候笔者尝试利用手机的某些功能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复习效果。笔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实验对于高二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是探究课而是一堂验证实验了,因为探究的谜底早在高一新课时就揭开了——牛顿第二定律。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笔者就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验证实验的复习。那么,课堂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
1.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能安装和使用对应实验装置;
3.能处理收集到的实验数据。
课堂情境一:实验原理及装置的复习
实验复习的重点在于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装置的使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教学结构的紧凑性和复习的高效,笔者想通过播放实验的完整视频来帮助学生复习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和使用。但是,完整的视频播放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到实验的具体操作整个过程需要6.5分钟,对于一堂40分钟的课来讲显然太长。而且,看一遍也不一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学生能够完整地吃透视频中的知识点,实验复习的重难点就能有效地突破。怎么办呢?我们想到了将课堂的复习延伸到课外,向课外“借时间”。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前观看并掌握视频的内容,我们借助了现如今几乎人人都拥有的通信工具——手机。
课前,我们将视频上传到教学视频网站上,网站会发送一个二维码。学生课前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同时在线观看完整的实验视频了。因此,在这节课前,走进教室就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在通过手机认真地观看实验视频,清晰度比通过投影仪观看更高,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随时暂停和回看。
到开始上课时,全班同学基本确保完整地观看了两遍以上视频。这时,笔者通过提问将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的使用注意点进行归纳和梳理,简单明了,快速高效,学生们都能快速正确地回答。
接下来,笔者将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从完整的视频中剪辑出来进行拼接,再次播放,因为学生们事先都看過完整的视频,对剪辑的片段很熟悉,观看时很快跟上播放节奏,对所要强调的步骤和操作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借助手机,笔者完成了让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
课堂情境二:反馈练习的设计
实验复习的效果要靠反馈练习来反映。采用什么形式的反馈练习才能快速、直观地展现反馈练习的结果,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呢?笔者也用了一番心思。学业水平测试,对实验的考查一般采用选择题和填空题,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尤以选择题居多。此前,笔者就对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有所关注,它能够提供功能强大的在线设计问卷、采集数据、调查结果分析系列服务。
课前,笔者通过平台设计并发布了一套反馈练习的试卷,学生用手机通过QQ或微信分享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答题(如图1)。复习进行到这个环节时,课堂一片安静,每个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在手机上答题,提交后立刻可以得到自己的分数,并且可以看到自己具体的错题分析。笔者通过电脑登录网络平台,就可以看到回收试卷的分析数据,并把它们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播放,根据数据显示的错误率,有针对性地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评(如图2)。这节课有一些本校的老师来听课,有趣的是,全班30个学生,却收回了39份答卷,可见这样的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不少听课的老师参与答题。这样在线答题的形式在提高趣味性上有很大帮助,同时笔者也体会到它可以使评讲试题变得更加及时、有效。
课堂情境三:清晰地展现快速的物理过程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只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案。实验的复习除了要复习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装置,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在教材中还提供了另外一个方案,不需要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如何比较加速度呢?可以利用位移。在平行的两个木板上,由静止同时释放两个小车,运动相同的时间,位移的比值关系就等于加速度的比,这样就不必求出加速度的具体值(如图3)。以往,由于这个实验速度快,在控制好外力的比值后,实验现象一闪而过,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在上课时笔者想到了利用手机摄像功能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慢动作”。我们用手机“慢动作”摄像模式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也可以让学生操作和拍摄),用慢动作播放,利用投影仪同屏到大屏幕上,全班同学都可以同时观看到慢动作下,位移的比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外力的比。将拍摄的视频上传至电脑,用视频播放软件慢速播放,配合使用暂停键,可将两小车任意时刻的位移比清晰地读出。经过课堂的实践,证明这一环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与总结
1.手机的普及为其在课内课外的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它的功能日益强大,它服务教育的优越性越来越显现。只要教师肯钻研,它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的学习提供一个功能强大而广阔的数字化平台。本节课,手机在几个环节的应用恰恰显示了这一优越性:(1)网络平台的应用形式新颖,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和答题兴趣。同时对老师来说也能够快速地得到学生掌握情况的分析和反馈,可以及时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偿和矫正;(2)实验现象的展示环节。教师利用手机摄像的“慢动作”功能,对快速的实验现象进行拍摄,再利用视频播放软件将图像一帧一帧地播放,将实验现象清楚地呈现出来,弥补了以前实验现象过快、无法清楚准确观察的缺憾。
2.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学校网络的支持。如果想要实现案例中提到的在线做题,在线观看视频,需要提供足够带宽的网络支持,想要在任意一个教室开展数字化设备参与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宽带的全校园覆盖。
3.正是由于智能手机的功能强大,给学校有效地控制学生适当使用手机带来困难。它就像把双刃剑,既给我们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平台,又给学生带来很多诱惑,购物、游戏、无休止的聊天,让控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自拔。就有家长担忧,一旦把手机给了孩子,孩子就沉迷于玩手机,无心学习。如何处理好利用和控制之间的关系,也是让教师徘徊在用与不用这种手段教学之中的难题。
(栏目编辑 李富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