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晶
试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王靖晶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每个高校基本都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负责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统筹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 心理健康 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学业、交友、就业、情感、等方面遇到更多困惑。同时,由于人才竞争激烈,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近些年,许多高校学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出现亟需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够规范和完善。首先,大部分高校是4~5位工作人员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繁重,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够深入。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选修课,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纳入学校的课程规划。
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都是辅导员或非专业学科出身的教师在担任,由于本身缺乏专业知识基础,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高校也并未对他们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因此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并不高,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但很多高校辅导员并非心理学科专业出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基础知识。加上本职的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多辅导员缺乏时间对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干预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以开展宣传、培训、咨询、辅导、干预为途径,做到职责明确,心理咨询中心负责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统筹规划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级学院负责落实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安排的工作,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灵护航员的选拔和任用,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学院的心理健康活动,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灵护航员进行培训,做好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及时沟通,化解矛盾,提早干预;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深入学生团体,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建立、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可根据情况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组织安排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一些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意识,并针对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就业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疏导。
首先,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引进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等结构;其次,完善准入制度,落实心理咨询师持证上岗制度,建设一支专业教师队伍;第三,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心理咨询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将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治疗。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学生面临各方面的心理压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加重要,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四级网络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一项重要的任务。
西安航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