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旭
从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高等教育就开始走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使得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相伴而生了许多问题,毕业生大量而且源源不断的涌入人才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就业现象。那么,怎样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如何改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状况成为关键问题。
(1)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面临着极大挑战。国家教育部早在2010年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还没有得到消除,假如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就是最复杂的一年,就业局势异常严峻。据统计,2010年我国毕业生人数达630万,再加上历届没就业的学生,总计就业人数高达1000多万人。
(2)各大企业面临倒闭,使得失业人数增加。中国社科院曾发布过报告指出,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已达到9.4%,在2009年的时候,已经有67万家小型企业被迫关门,这使得我国的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又一次加剧了我国的就业形势。
(3)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自主性和面对岗位的竞争意识逐渐加强,面对就业的价值取向也逐渐变得多种多样。我国自从进入新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打入学开始就非常关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越发的关注这个摆在眼前的问题,他们心里很清楚,在市场经济下的就业环境是个很开放的环境,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模式,唯有通过不断的竞争进取,才有可能适应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
(1)社会和政府的制约。这一点表现在,社会和政府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制度和就业服务政策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同时,市场竞争机制中也存在着缺陷,这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原因之一。
(2)高校教育机制的制约。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机制仍然是沿用传统的培养人才的形式,这就会导致现代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离。同时,一部分高校忽视对毕业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方面的指导,在这过程中也缺乏系统和科学的指导方法,导致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后不能很快地适应,从而造成了不利影响。
(3)工作单位的制约。目前,一些工作单位在进行选拔人才和人才聘用上会刻意看重学历文凭和工作经验等情况,使得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最开始的环节就受到了阻碍,影响了就业。
(4)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在就业的选择上较于保守,缺乏新鲜的就业观念;缺乏社会服务意识,功利化趋势严重;对于日后的就业情况存在过高期望,不能对自身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1)完善教育机制,改善就业环境。政府要制定灵活的就业政策,促进毕业生合理流动。同时,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及调整专业结构,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把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得每位大学生都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根据自身得情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加强素质教育,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当代大学生除了要具备夯实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高校也应该本着位学生服务的角度,根据市场竞争下的人才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3)完善用人单位用人政策。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企业效益出发,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定长远目标,为企业谋取更大利益。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自身素质。面对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毕业生必须要从自身出发,积极地稳定和调节心态,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打破以往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比如说:在学习、技能、知识储备、人格养成方面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发展;还要持有良好的心态,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高校及政府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也能够使当前紧张的就业环境得到有效缓解。
总而言之,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这一现状需要大学生群体和各方面因素的共同配合与关注。唯有这样,才能逐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并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所需的高标准人才。
[1]杨泰.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2]张智武.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2).
[3]杨玉华.大学生就延安的结构性分析[J].商业时代,2007(15).
[4]高山,王静梅.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