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华民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文化、观念的不同引发了关于认同的思考。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繁盛的文化“寻根”在电影界反响强烈。寻找文化之根建构民族认同成为华语电影表现主题之一。《大鱼海棠》即试图从民族文化角度回答人类起源问题。影片充盈了民族文化元素,是以动画艺术建构民族认同的实践之作,表现在以文化寻根为标志的民族认同建构与以人类起源为标志的生命意义建构。
“文化认同”,是同一个民族共同体对本民族价值观念的认同,回答的是“我们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美国政治家萨缪尔·亨延顿在《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调整》中指出:“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界定自己,并以某种象征物为标志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①重新审视传统,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挖掘珍贵的文化素材,是这部电影建构民族认同的依据。选择并标记“象征物”成为寻找民族文化之根、建构民族认同的方式。
《大鱼海棠》讲述了一条鱼追寻归宿的生命历程。鱼追寻大海象征着人追寻自由。“自由”是道家向往的人生境界,回归人间便是自由之地的到达。影片援引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居住在“神之围楼”的少女椿为报答人类男孩鲲的救命之恩,冒着违背族规、牺牲一半寿命的代价历经险阻让男孩鲲复活并返回人间。但由于导演是80后,表达的是年轻人对自由的向往。“在与人类世界平行的空间里,生活着一个遵守秩序的族群,他们为神工作,掌管世界万物运行。”③椿打破了规律,是为自由,但这与道家的自由思想相差甚远。道家主张的是追求无为的绝对自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的精神境界。
此外,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依托并指向中国哲学深层内涵,是影片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前提。贯穿故事的是道家“天人合一”“生死轮回”的东方哲学,是老子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的宇宙论,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椿违背族规与人类接触,导致人类男孩鲲的牺牲。为报恩逆天而行让鲲复活,引发了一系列灾难,如雨水变咸、海水倒灌、夏日风霜。
影片从古代神话取材,体现出自觉的民族意识,通过挖掘民族神话建构民族认同。影片开头“嫘祖”抽丝编绢表现的是“嫘祖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嫘祖是人文先祖,《山海经》有记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④后土、龙王等都是上古神话人物,辅之“苍龙撕破天空”“华夏成年礼”等文化场景,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意蕴。椿原指上古大树,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⑤椿的爷爷,是神农后裔;湫的奶奶珮,是水族首长老,司成年礼之法师。
此外,选取传统文化元素的象征物,表达了民族文化认同。福建客家土楼是影片中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土楼将“天、地、人”围合在一个圆形独立空间,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影片不仅在地域景观上还原了中国传统民居色彩,更将居住环境中的细节进行了原画复现,如椿抽屉里的竹笛等物件、玳瑁彩贝镶嵌的梳妆台、刺绣丝帛画、莲花灯、红灯笼与乌篷船等,营造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文化精神内涵对应的是人的生命意义建构,包括自然生命意义和人类文明历史意义。对生命意义的建构也体现出鲜明的文化认同。几千年来,对人类生命起源的探索从未止步。从生物学角度,人们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认为生命最初由海中软泥产生,人是由鱼变成的。影片开头旁白:“每一次我告诉人们,所有活着的人类,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⑥生命的意义在于有灵,万物有灵是先民的信仰。人类的灵魂具有独立性,人死后灵魂不灭,寄存在他物之上。人的灵魂与万物相通,可以相互转化。即便肉体死去,只要灵魂不灭,人的生命就可以轮回,这就是先民的宇宙生命观。因此,死亡在中华传统思想中是神圣的事。
“45亿年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片汪洋大海和一群古老的大鱼。这些大鱼就是人类的灵魂。”⑦影片中人活着的时候是大鱼,死后灵魂变成小鱼,寄存在神界“如升楼”的通天阁里由灵婆管理。人若复活,就得从小鱼长成大鱼,并在特定时间回到人间,也是佛教“轮回”观念的演绎。
生命的意义在于进化。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梳理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对“我们的始祖”做了专章论述。在中华民族文化语境中,华夏始祖是黄帝、轩辕氏、神农氏。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仓颉造字、燧人氏取火,开创了汉文化。影片另一个主题是“寻根”,即反向追溯姓氏起源。姓氏发展形成家族文化和民族文化,“寻根”也是寻求家族文化、民族文化的过程。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规范,“寻根”就是找回在潜意识中隐藏的生命气息,如文化、风情、习俗。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神话,以神话叙事的方式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是表现生命意义、建构民族认同的独特方式。此片认同轩辕黄帝为华夏始祖,体现中华民族的宗族观念,具体表现为血缘亲情观念。片中椿的妈妈希望有朝一日椿能接替她掌管海棠花生长;椿为拯救族人牺牲自己,化身为海棠树堵住天界漏洞。
《大鱼海棠》是回溯民族历史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大胆实践,力图挖掘民族“根”的力量、向传统文化致敬的创作方式,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序章。但由于制作团队在平衡文化内涵与传奇故事上的不成熟,造成叙事线索模糊、文化意义指向不明确。影片表现的是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生老病死、爱恨别离,以“海棠”命名,意指苦恋。而“大鱼”与“海棠”原是两个故事,两条线索,结合得生硬,故事也松散拖沓。占重心的爱情主题与文化、生命主题关联不高,有顾此失彼之弊。因此,国产动画电影在创新中不仅要从传统取经,更要有民族化和艺术性。未能兼顾叙事节奏也是影片的一大弊病。作为一部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的作品只是呈现了中国元素,未深刻理解文化内涵。因此,民族情怀对于国产电影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单靠情怀难以撑起作品的文化基础。在中国风元素之下应有一个打动人心的精神内核。
注释:
① 杜剑华、刘宇:《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认同的途径》,《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15期。
② 王富仁:《论庄子的自由观——庄子〈逍遥游〉的哲学阐释》,《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
③ 王洋:《解读〈大鱼海棠〉的艺术意蕴和文化内涵》,《戏剧之家》,2017年第2期。
④⑤ 马昌仪:《山海经图:寻找〈山海经〉的另一半》,《文化遗产》,2000年第6期。
⑥⑦ 秦声:《解读〈大鱼海棠〉动画电影中的传统元素》,《艺术教育》,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