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艺萌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马楚成的爱情歌舞片《芭啦芭啦樱之花》,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出了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它在讲述一个并无新意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时,让故事高于生活原貌,避免了叙事的刻板生硬。尽管在浪漫主义之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依次出现,但浪漫主义却并未在当代艺术中失去它的位置,尤其在电影艺术中,一方面是观众依然有着对浪漫主义精神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电影的表达方式和现行技术能够帮助电影人以最富热情的方式来创造具体形象。《芭啦芭啦樱之花》可以成为我们管窥当代电影的浪漫主义叙事策略的一个范例。
首先就形式而言,《芭啦芭啦樱之花》中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来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幽默感。在电影中,在上海开办了Dance Fit舞蹈俱乐部的王锦胜在一次表演中与中日混血女孩游乐儿一见钟情。在两人戏剧性的第二次相遇后,游乐儿请曾经帮她摆脱了保镖的王锦胜陪她一起去苏州玩。而王锦胜内心充满了自卑,更重要的是,游乐儿说自己是有未婚夫的,这断绝了王锦胜追求她的希望。于是当晚回家之后,王锦胜就一直陷入在矛盾的状态中,一方面因为心仪女孩的邀请而想赴约,另一方面又因为明知是一场无果的爱情而想就此止步。于是王锦胜当晚用了无数种方法来决定第二天究竟去还是不去。如打开电视机如果是1台就去,2台就不去,结果打开电视机一看正好是3频道;又如在阳台上抛硬币看落下来是正面还是反面,结果硬币掉到楼下就再也找不到了;后来干脆发展到数碎石头和舍友高俊腿毛的单双数。正在睡觉却被惊醒的高俊便说:“你去吧。”王锦胜便犹豫地说:“我不去。”高俊索性说:“你去吧……你去死吧!”而王锦胜则一脸认真地说:“死了我不就失约了,死了我也要跟她说一声我去不了了。”正常的人是不会这样纠缠于一个问题的,但电影正是用这种夸张且具有幽默感的方式塑造出了一个自卑、心思细腻,并且因为“无趣”而老是遭到其他女孩嫌弃的男性形象。
即使是在进行严肃、沉重的叙述时,电影也依然不忘幽默感的营造。例如,在王锦胜因为高俊的欺骗而来到菊川俊一面前的桥段中,菊川俊一看似彬彬有礼,实则是十分不客气地向王锦胜宣示自己对乐儿的占有。他一边说,胖翻译便在一边翻译。菊川俊一以一种极有优越感的姿态表明乐儿只是一个贪玩并且爱开玩笑的女孩,她说取消婚礼的事并不是认真的。在当时的情形下,王锦胜是处于完全劣势的,他不仅难以在言辞上与菊川俊一针锋相对,甚至连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而就在菊川俊一一边说话一边比划手势时,胖翻译也有样学样地比划手势,但是因为胖翻译刚才在吃蛋糕,手里一直拿着一把叉子,他在说话时叉子就叉到了菊川俊一的胳膊上,随着菊川俊一投来愤怒的眼神,胖翻译赶紧把叉子扔掉。在菊川俊一处于上风,气定神闲之际,这一小小的插曲让他平添了几分狼狈,两个男性角色之间对峙的天平又从一边倒到稍微取得了一些平衡。与之类似的还有如乐儿和王锦胜因为误会而在机场分手,乐儿投向菊川俊一和母亲的怀抱,这个时候属于情侣、母女之间的低声私语也被胖翻译一本正经地喊给王锦胜听。如“他欺负我”“傻丫头,有我保护你”等。当菊川俊一贴着乐儿的耳边说话的时候,胖翻译皱着眉头努力听了半天,然后喊道:“太小声了,听不见就不翻译了。”最后来了句:“走了,收工了,不翻译了。”一般来说,当拥有亲密关系的人们在讲悄悄话时,是不希望有人在旁边大声翻译的,电影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中和叙事的悲伤氛围,让观众在人物这些夸张的语言、动作之中得到了一种喜剧感。
《芭啦芭啦樱之花》中的回忆、梦境情节可以视作电影的浪漫主义叙事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双重表现。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两类创作方法和艺术境界,分别为“现实派”和“理想派”。这两派可以看作是王国维分别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个人概括。而在对“理想派”进行阐释时,王国维提出了“造境”说。
在电影艺术中,“造境”就体现为以大胆的想象和较为夸张的手法来创建出现实中并没有的有意味的景象。《芭啦芭啦樱之花》中的“造境”则体现为对某种“非现实”空间或场景的营造。尤其是主人公王锦胜被认为是一个喜欢“发梦”的人,他常常在和其他人在谈话、走路时就放飞自己的思绪,给自己勾勒出另一个想象出来的景象。而电影则以画中画的方式来表现他思维的游离,将他内心本来较为模糊的想法具象化,从而制造幽默感。如当王锦胜小心翼翼地问游乐儿菊川俊一究竟长得帅不帅的时候,游乐儿说他又老又丑。此时的画面上就出现了王锦胜所想象的一个又胖又老、目光呆滞的男人。这个男人在后来的剧情中为菊川俊一的翻译,因为王锦胜在想象中已经将菊川俊一定位为这样的长相,因此他在一看见正在吃蛋糕的胖翻译时就冲上去掐住了他的脖子叫骂。游乐儿将王锦胜从幻想中拉回现实的场景,以及王锦胜后来认错人这一典型的喜剧中的误会桥段,都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
同时,观众不难看到,电影中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是双线的,一条线是当代的王锦胜和游乐儿的感情,另一条线则是属于过去的、更为隐晦的,即王和游两人长辈的爱情故事。对于王锦胜和游乐儿来说,他们对自己父母和外祖父母爱情故事的了解其实都是一知半解的。两人在电影中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处于一种身处异乡的漂泊状态,如出生在日本的游乐儿来到中国的上海、苏州等地,而香港人王锦胜则因为在香港开舞馆混不下去而来到上海谋生,因此他们都难以向长辈求证他们的爱情故事的真假与细节,于是就在两个人各自带有个人因素的幻想中,前辈人的爱情故事穿插在王、游二人情丝的萌生之中。这种对于非现实情节的叙述也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之一。吴昌雄曾经指出,浪漫主义“强调情感抒发、夸张、怪诞、象征、梦幻、内心独白、多层次结构等艺术手法和技巧”。如王锦胜回忆中的故事是这样的:在一片绿光中,小时候的王锦胜在父亲和女朋友吃饭的时候说了一句:“阿姨,你不要做我的后妈,我爸爸说后妈会吃小孩子的。”于是父亲的女朋友愤怒地说:“我诅咒你们全家,今生今世都得不到女人爱!”然后随着她的纵声大笑,饭桌上落下了闪电,在一片黑暗中小王锦胜惊恐地看着父亲被劈倒。这种显然并不存在于真实生活中的景象意味着这是一段给王锦胜带来童年阴影,并深切影响到他成人以后生活的回忆;而在游乐儿的叙述中,外祖父母的婚恋却更像是一场闹剧:外婆和心上人约好了一起跳井,说的是《泰坦尼克号》里的著名台词“你跳,我跳”。更为荒谬的是,最后和外婆一起跳井的人被偷偷地换成了外公,两人还因为一个是苏州人,一个是广州人而产生了语言上的误会,两人在跳井以后被一位好心人救了,从此就生活在了一起。整段叙事在电影中是以舞台剧的方式表现的,观众可以明显感到一种虚假性。但游乐儿却对“你跳,我跳”的故事深信不疑,这其实提醒的是游乐儿浪漫的内心,正因为她一直相信有纯真的感情,她才会不顾一切地要与身份与自己不相符的王锦胜私奔。
浪漫主义叙事在内容上的体现便是表达了作者(或作者所代言的百姓)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情感意志。这种理想主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积极理想主义,如拜伦的《唐璜》等。在这一类作品中,作者立足于现实但是面向的是美好的未来,在客观事物上赋予了主观上期待的理想景象,并将这种设想用高亢、突出的情感进行表现。另一类则是带有颓废、悲观意味的消极理想主义,如拉马丁的《沉思集》等。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包含了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都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区别则在于前者更富于战斗性,坚信美好存在于可以触及的未来,后者则认为美好存在于已经消逝了的过去或在难以达到的时空上的远方,这使得人们只能在身边的事物上寻求慰藉。《芭啦芭啦樱之花》则无疑属于前者,电影叙事一直都渗透着积极、乐观的色彩。
吴昌雄将这种战斗性总结为,浪漫主义在思想倾向上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对抗,甚至会出现一个人与全社会对立的状况。这种对抗姿态直接影响到了后起的,向着更孤独、更怪诞方向发展的现代主义。这种对抗性在《芭啦芭啦樱之花》中就体现在两个主题上:一是爱情主题,二则是励志主题。
首先是爱情主题。歌舞片往往是作为爱情主题的外壳出现的,《芭啦芭啦樱之花》也不例外。电影中王锦胜和游乐儿的感情故事并不新奇,甚至电影为规避矛盾,制造“大团圆”结局而使用了较为生硬的转折。但电影的亮点在于用舞蹈来书写这段爱情传奇。舞蹈是始终贯穿于两人爱情的发展中的,由于舞蹈是王锦胜唯一不自卑的领域,他在苏州追求游乐儿的时候就用了教她跳舞这一方式,而事后在樱花飞扬的上野公园中,原本对舞蹈一窍不通的游乐儿组织大家一起跳舞给王锦胜看,正是对之前这段情节的呼应。又如游乐儿第一次见到王锦胜时,王锦胜正与自己事业上的对手阿King较量,由于警察说了不许打架,两人用一种近似打架的舞蹈来彼此对阵。两个舞蹈高手在音乐中迅速地滑落、踢腿、对拳、头脚颠倒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力量感,即使不是真实的打架,观众也能感到一种剑拔弩张。也正是因为这里对王锦胜的舞蹈功力做了铺垫,这才使后来他能帮游乐儿打走追她的保镖这一情节更加可信。又如当游乐儿专程来到上海向王锦胜表白后,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随后一辆满载羽毛的车翻倒,于是在众人敲管子的节奏以及漫天的羽毛中,王锦胜和游乐儿随着因为交通阻塞而滞留的众人一起翩翩起舞。与前一段斗舞中的紧张感不同,此时的群舞中,人们展现出来的步伐运动以及面部表情是令人感到轻松、愉悦的,人们整齐而又各具个性的肢体语言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观众在银幕前完全能够感受到两人的幸福。
其次是励志主题。这一点是较容易被爱情主题所掩盖的。在电影中,王锦胜所收获的并不仅仅是爱情,他还成为一个更为自信的人,战胜了因为色盲带来的自卑。根据高俊的说法,王锦胜正是因为担心被人发现自己是色盲,因此在香港的舞蹈学校才办不下去,不得不跑到上海来另外开辟事业。而在经历过这一切后,他已经能以一种更为勇敢的姿态来面对未来的人生。在电影中,王锦胜一头一尾两次领跳《芭啦芭啦樱之花》这支舞蹈,但开始那次被无情打断,而结尾一次则将自己的技巧和激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和周边舞者的互动也更为亲切,这便是王锦胜恢复自信,进入多彩世界的象征。
可以说,《芭啦芭啦樱之花》这部电影是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这主要表现在以夸张来营造幽默感,以“造境”手法创造非现实空间来象征主人公的人格和心境,以及带有正面能量的爱情和励志主题。电影中的浪漫主义叙事能够给观众带来愉悦感,满足观众净化身心的审美需求,充分实现了电影娱乐大众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