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汀
行走在阳光里
若 汀
我在微信群里,读到一篇介绍散文作品集《故道长河》的文章,得知该书作者丁尚明老师是一位有着二十四年军龄的转业军人。后又读到丁尚明老师的一篇散文 《走近夏日的荷塘》,和他为我的《人生如粽》一文作的点评。于是,我冒昧地加他为微友,随后有幸购了一本《故道长河》。
拿到书后,我从张方文先生写的序读起,从中了解了丁尚明老师文字起步的艰辛,就愈加好奇他怎样行走岁月写出如此厚重的文字。于是,我一个暑假行走在他的《故道长河》里。一路行走,他艰难刚毅的步履踩出一地阳光,让触摸他文字的人感觉置身在阳光里。
尚明老师的文字如他身边的黄河水,始终绕着故乡流淌,从不曾分流过。
如果人生是条河的话,故乡就是河的源头,我们就是河中的鱼儿,游着生命的春夏秋冬,愈长愈孤单,愈长愈想洄游。尚明老师文字的行走中处处惦念着、追随着故乡,《我在城池牵挂故乡》,心之所思、心之所向满是浓浓的故乡情结,文字的起落始终朝着故乡东阿的方向,让我想起逐日的夸父,故乡成了他追逐的那轮太阳,不管身处何方,职至何位,心之执,意之坚,把所有的爱与忧都化作文字,行走成爱乡思乡的步履。故乡的贫瘠给过自己苦难却快乐的童年,缺衣少食的年却也过得丰富多采,大队院落排练的样板戏,小队里激动人心的杀年猪,腊月集市上的油纸花炮仗……把读者带回那个物质贫乏却精神充实的岁月。黄河岸边的小山村给过他心酸苦涩的记忆,父亲黄河船工的艰辛,母亲日夜缝补的无奈,弟妹被迫辍学的心痛。往事像盐田的卤水浸泡着他的记忆,他承受刺骨钻心的痛却从未抱怨过那样的岁月,从未嫌弃过那块贫瘠的土地。心中的故乡永远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心中始终骄傲自己是凤凰山的孩童,黄河的汉子。
正因如此爱恋着故乡,童年的凤凰山在作者笔下如鲁迅的百草园让人心生向往,鱼山的陈王墓又增添了故乡的神奇与诗意。跟随作者我们虔诚地拜谒子建,聆听梵音让心回归自然,无风无雨亦无晴。童年的苦难,青年的奋进,中年的跋涉,文字里流露出一路的艰涩却不见丝毫悲苦的颜色,作者总是在人生的困顿处回望故乡,让故乡温暖的记忆照亮前程,故乡就是心中那盏长明灯,故乡就是一轮温暖的太阳,写故乡的文字恰似一缕缕阳光照进读者心房,让人知道心有故乡,再寒冷的夜也会过去,再难再长的路也能走下去。
我们在心身苦累的时候何尝不是一次次回望来处,一次次寻找心灵的家园,正是在一次次的回望与寻找中我们才能安放自己浮躁的心,不至于在苦痛中沉沦自己,在浮华里迷失自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只有双脚踏上回乡的路,村口扑面而来的亲切让我们一次次氤氲在温暖中,故乡始终是那个你乐我等你,你苦我依然等你的温暖巢窠。
曾经因为家乡的贫穷落后我们奋力挣扎,一个念头就是走出去,义无反顾地走出去,家乡就这样渐行渐远。在长途的奔波,艰难的打拼中,家乡就缩在了节日年关里。当有一天疲惫中驻足,才发现家乡的山水是世上最美的山水,家乡的梨果是人间最甜的梨果,你回与不回,故乡就在那里,你怨与不怨,故乡还在那里,故乡待你如初,你原来待故乡亦如初。故乡一直幽居在你的心底!在这一点上,我深感作者写出了我们共同的情愫,让文字照出了那个蛰居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情感。
作者所有的苦痛欢乐始终如黄河之水带着泥沙且行且沉淀,所有的放歌如黄河号子悲壮铿锵。为故乡歌,为故乡忧,为故乡相思成《故道长河》,一路豪歌向故乡,吟啸前行爱意浓浓,一山一水皆亲切,一草一木皆温情。读过许多爱乡思乡的篇章,没有他这样爱得深沉,爱得执著,爱得震撼人心!
告诉你,我从哪里来,告诉你,我到哪里去,不管身在何方,故乡在我心上,最温暖的地方叫故乡。
大约半世纪前,魏巍曾说:我在朝鲜的每一天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说我感情的潮水也时时拍打心岸,总想写点什么,为一个人。曾和友明老师戏谑,尚明老师是扛着大旗行走的人。
他文字中充斥一种浩然正气,总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冲击着读者,当然也冲击着我。我曾走进过军营,和那些热血军人打过交道,感受过他们的豪迈与刚毅、他们的侠骨与柔情。不过与军人的文字打交道还是头一遭。当兵很苦,当兵的人需要在吃苦中提升境界,我听说过,也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过,但作者笔下的兵之初岁月却感动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尖厉的海风,没膝的卤水,牛一样的拉耕”,寒意和孤寂时时的侵袭,却依然在大声的歌唱中劳作,浸淫在宋诗犹裘苦读的意境里,在战友的酣睡中笔耕不辍,在烈日下徒步到四十里外买成语词典,险些丧命……字字句句的叙述叩击着我的心灵。想想同样青春的自己,坐在偌大的图书馆里,经常会无所适从,在琼瑶和三毛的文字里缠绵流泪,工作后家里书柜成了一种摆设,里面的书很长一段时间落满尘灰,日子在一个又一个百无聊赖中滑过,手中的笔锈成每一个落笔时的踟蹰,参照之下实在愧怍。点点文字像军号催醒我的慵懒,让我不得不在肃然起敬中整饬自己。
难忘的军营岁月锤炼了人的意志,使原本就向上行走的人步伐更加坚定。盐田的风吹雨打卤制出作者特殊的品格,“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己多吃点苦受点累算不了什么”,“怀揣着文学的梦,以青春的律动和热血,追逐着我理想的王国”,特殊的环境,执著的追求锻造了特殊的文风。不管大处落笔,还是细处着眼,文字始终朝向一个高远处,满满的正能量如猎猎军旗指引着阅读者。
生活的单调,工作的繁琐让我们心生烦怨,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我们往往无力挣扎却又倍感纠结,走一趟《故道长河》,文字里的刚毅与信仰让你无法放任自己的情绪,就像阳光的投射让你看清了自己的影子,你才发现在挫折不如意处,自己一味地“愤青”只会蹉跎自己,只会堵死自己前行的路。人不怕在黑暗处行走,就怕心中没有光明。做一个幸福的人,就得像作者那样不管何种处境,何种心境,心向光明,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爱自己,爱生活,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爱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个在文字中行走的人,需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需要让每一个文字都散发温暖的光芒。走在《故道长河》里,岭上开满的野山菊、故乡的老榆树、大地上的红高粱、黄河的杨柳、报春的梅、窗外的绿竹林、窗台上的幽兰,每一片花瓣,每一个枝叶都看得见阳光的影子,每一株植物的生长姿态都能给人以启迪。我深感慧眼看世界,慧心悟人生于一个创作者的重要。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人一事总牵心,一草一木总关情。文字可以让人与物达到神交的最高境界,物的生存状态与人的精神状态若合一契,在迷茫困顿中行走的人会在身边的事物中找到参照,受到启迪。《像树一样活着》白蜡树在风雪摧残下依然倔强挺立,在城市里艰难扎根的人何异于树?山椿树的泼辣一如山岗上成长的乡村孩子,盐碱滩的合欢树适应环境努力绽绿却如军营里锤炼成长的战士。物给了我们成长的启示,同样的环境,一样的经历,每一片枝叶透射的阳光足以渗透内心。
记得身边的老人曾不止一次提醒我们,让孩子多晒晒太阳,补钙,孩子就经得起磕碰。是呀,身体缺钙我们需要阳光,精神缺钙呢?那天有一个朋友和我交流,他说搞文学一点用也没有,真正改变人类生活质量的是科学技术。原来喜欢文学的他现在比较喜欢马云、雷军,看完人家的奋斗史,就觉得吟诗作文就是浪费时间,没有看得见的实际价值。我一时语塞。
当代人生存压力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学可以帮人们缓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心理质量,让焦灼的心沉静下来,让萎靡者振作,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就成了精神的钙片,让人的内心坚挺起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化解人们内心的郁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保健品。
物质脱贫,精神受困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感觉自身存在的僵硬与麻木,一时又找不到自我的突破,无缘无故地痛苦,幸福感就随之降低或丧失,内心的迷茫郁结无从诉说,温暖理性的文字就给了我们最好的心理疏导。从文字里,我们可以找回过去的自己,也可以看见现在的自己,来路清晰,去路就明确。
欲念庞大,自我渺小,人最易孤独。这种孤独容易消沉自己,吞噬自我。相反,一个在自我砥砺中不断前行的人,灵魂孤独却昂扬,身边每一道风景都会成为破译前途的密码。孤独却不沉沦,内心沉静而睿智,看得见澄澈透亮的自己,也看得见纷扰迷乱的外界,在自我省视与社会审视中不断完善自己。文字是孤独者前行的脚印,亦是孤独者一路前行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就像诗歌中的物象,注入了诗人的情感,潜化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意象,摇曳成一树树的阳光,暖了孤寂者的心,萌绿心田上沉睡的种子。曾有的焦灼抑郁在这样的行走中消失殆尽,孤独就成了一种享受,一种自我锤炼的闭关,走进文字再走出文字,读者已不是原来的读者。
尚明老师就是在一个人的行走中播散阳光的人,他总能在低处仰望到高远处的万紫千红,总在行走时看得见沧桑里的璀璨,无论是大处落笔还是细处着眼,豪迈铿锵成了文字起落的节奏,昂扬向上是文字行走的姿势。行走在这样的文字里,就像行走在阳光里,暖暖的,满是前行的冲动。
你有故事我有酒,阳光晒我暖如初。文字里的故事,故事里的文字如故道长河,绵延奔流,一路向东……
燕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