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峰
弗洛姆明确的指出他所理解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贯穿了马克思的一生。他这样表述:“事实上,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达的关于人的基本思想与老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表达的思想相比,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在《马克思论人》中,弗洛姆批判了把“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在关于人的观点上的对立,他认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依然生活在人道主义精神传统之中”马克思对于异化的抗议是人道主义的重要表现。人道主义的传统虽然被富有成果的机械唯物主义精神所淹没,但经历一战,二战以及战后这种人道主义精神重新复活了。第二,俄国共产党人制造的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关于人的裂痕的证据是不足以支持其论点的。弗洛姆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再使用“Gattung”(类)和“Menschliches Wesen”(人的本质)”以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提到的对过去哲学信仰的“清算”这两个惯用的反证是肤浅和错误的,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等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
纵观弗洛姆的论述过程,我们不得不澄清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青年马克思”和“人道主义的关系”?第二,“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是否对立?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解释人道主义,即“人本主义”是什么?人本主义(Anthropologismus),又译人本学。词源为希腊文antropos和logos,即人和学说。人本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人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本质即是人的自然属性,人仅仅是作为生物学和生理学意义上的人,忽视或掩盖了人的社会属性。“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人的关系’”,人本主义把人的本质看成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将人的本质抽象化和凝固化,无视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本质,其所提倡的人是一种离开阶级社会的抽象的个体。当然,人本主义把以神为中心的神道主义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把神还原成人,对人的觉醒具有伟大的启蒙意义。对马克思而言。人是“现实的历史的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否承认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是马克思和人本主义的根本分歧所在。马克思认为,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属性最终表现在其社会属性上,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而不断改变和变化,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伟大的真理。虽然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现出人本主义的某些特征,但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社会主义虽然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但其中已经包含了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因素,当马克思发现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秘密之后就完全放弃了人本主义的束缚。关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弗洛姆回应俄国共产主义者的问题。弗洛姆本人也认为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是曾发生过转变的,他说:“马克思(恩格斯也一样)在其一生中改变了他的思想和概念中的几个,这是真的。后来他更加不愿意使用跟黑格尔唯心主义近似的一些概念……然而,尽管他的观念,情绪,语言中有某些变化,有青年马克思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核心部分任何时候都没有变,而且要理解他晚年研究出来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立足于他在早期著作中发展起来的人的形象这个基础,而依据别的东西,是办不到的。”但人本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始而终的贯彻马克思的一生。弗洛姆通过对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认为在这两部著作中关于人的基本思想的论述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以此反对俄国共产党所谓的“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观点的矛盾。“说这两本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转变”是有些过分,但否认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根本的转变则是不对的。”(《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作——《马克思论人》中文版序言》黄丹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完成于《德法年鉴》之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这部著作处于马克思自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转折性著作,包含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因素,但还不太成熟。
综上,我们可以说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人本主义的倾向,后逐渐以唯物史观取代。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思想本身是一以贯之的,比如人的异化等重要思想,但其本身也存在着重要的根本性的转折。弗洛姆,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以资产阶级的偏见来审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极其错误的。
[1][2][3][7]埃里希 ∙弗洛姆 .马克思论人[M].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54,208,210,21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