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区产城融合研究

2017-11-14 10:57杨媛媛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开发区城镇化

杨媛媛

摘 要:在当前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开发区作为政府所设立的招商引资的窗口,这为推进城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区也因为其转型发展,而面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政府也提出了产城融合的新概念,这为开发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然而现阶段开发区快速、无序的扩张,基建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各种问题,导致大多数的城市开发区都出现了产程分离的现象。所以本文就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镇化 开发区 产城融合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改变过去开发区单一的生产功能,积极建设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确保在推进人口集聚的同时,大力推进服务行业的发展,为开发区人本向导下的产城融合指明方向[1]。这不仅是协调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也在人本导向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产城人这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一、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区发展的问题

(一)城市空间增长过快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都建设了经济开发区,其注重建设良好的硬件设施,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主要通过对外招商引资,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结构。但在实际的城市开发区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的暴露了各种问题,首先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市开发区的用地规模扩张速度过快,虽然其空间增长相对较快,但对于空间的利用率却相对较低[2]。对应的城市人口却无法跟上城市空间的增长速度,经过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3.11%,而同期城镇建成区的用地面积增长为6.36%。那么大规模的规划面积,更加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开发利用,容易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从而影响其利用率。

(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在当前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开发区的产业更加关注对于GDP的贡献,通常没有较高的规划性,还有一些开发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的问题,这就导致其没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此外,开发区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区域,由于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低,可想而知,这必然会影响开发区的经济发展[3]。第三产业作为一个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服务产业的比重也就更高。经过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尽管我国开发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开发区的第三产业比重,还是普遍低于全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目前部分开发区,已经将第三产业纳入到开发区的发展规划中,但是结合实际的发展成果来看,这一指标还有待提升。

(三)职住分离,通勤时间较长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开发区,都是以工业发展为主,这就导致开发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较为缺乏,其生活空间发展较为滞后,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城市的功能建设不相符合,这就开发区就业人才的平均通勤时间相对较长。正是因为当前开发区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开发区的很多企业,无法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能吸引周边的劳动力来开发区来定居发展,这就导致开发区存在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缺乏、人才缺失[4]。在当前我国多数城市开发区实际发展过程中,职住分离,通勤时间相对较长等这些问题普遍存在,这就导致开发区的道路交通压力相对较大,潮汐拥堵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也成为引发职工离职率相对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开发区因为政策导向的产业园区开始发展,整合要素在逐渐形成产业集聚之后,就需要对开发区形成反哺,从而逐渐形成更加健康的循环体,这也是未来开发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区产城融合的问题

根据当前我国城市开发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了解到开发区在产城融合这一方面,一直都存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不同步的问题。那么产城融合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空间等多方面的有效融合,实现“产”、“城”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有效融合,如果地区产业和城市之间没有相互促进,那么就出现了产生相互分离的问题。在目前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区一旦脱离了产程融合,片面追求“产”,就会致使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相对较低,过于追求“城”,就会致使城市的发展动力不足,也就是说,不论单独发展哪一块,未来都是难以为继的[5]。但结合我国城市开发区的发展现状,这种“产”、“城”相互脱离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地方已经成为“空城”,这在上海、江苏常州等发达地区也有发生。那么这种产城相互分离的问题十分严重,对于产业发展来说,产城分离就加大了企业的人工投入成本,对于城市来说,就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容易出现“潮汐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区产城融合措施

(一)升级产业能级,优化产业结构

开发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因此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就成为了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这就要积极升级产业能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6]。产业发展作为开发区发展的重要形式,所以实现产业能力的提升,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够为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这就需要从优化生产要素来着手,坚持以企业为单位,鼓励其引进技术含量先对较高的生产模式,推进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等,并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产业能级的升级就要实现从物质能源消耗,逐渐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技术来推进产业的能级升级,走向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少污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要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产业体系,为辅助第二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还有完善城市功能的生活性服务业。

(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设施

开发区作为当前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的空间载体,这就需要对开发区的空间布局的优化,开发区的城市功能设施的完善,这才能够为开发区的产城融合打下良好的空间基础[7]。要注重合理的分配开发区的空间,对于开发区的空间,可以直接采取局部高密度空间的利用方式,对整个空间进行混合利用,将商业、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和服务业产业等用地,进行科学的分布,以此有效减小人们的日常出行距离和成本。另外还要对负外部性较强,且受到规模经济支配的企业进行考虑,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将其直接规划到和人们生活空间相对较远的地方,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同时在产业主导区域,还要不断加强对于产业集群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交通、物流和能源等,以此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支撑和环境。对于生活主导区域,就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公共设施建设,比如医院、绿化、学校和农贸市场等生活设施建设,确保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以此为人们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改善户籍制度,促进人口本土市民化

在新形势背景下,城镇开发区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导向,这一直都是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核心,那么这就要不断推进开发区的户籍制度改革,落实人口本土市民化,以此为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奠定良好的人群基础。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支撑,这包括高级技术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等,尤其开发区作为城镇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必然有着极大额需求[8]。因此在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在吸引、留住各类人才等方面进行努力,尽快制定、落实外来人口本土化的户籍制度,并尽量精简化高素质人才的审核过程,合理加快符合规定的人才户口落实制度。对于部分特殊性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适当的放宽其落户条件,比如限减免社保年限等,以此为开发区的发展赢得更多的人才、劳动力支撑。

结 语

总而言之,尽管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有效推进了开发区的发展,但在新时期背景下,开发区的发展还仍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导致我国大多数的开发区,还处在亚健康的状况下,产城分离问题十分严重。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更好的推进新形势下,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米慧蓉.产城融合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3):54-55.

[2] 邵兴全.开发区产城融合的经济机理及其实现路径研究——以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证[J].新丝路(下旬),2016(11):12-13.

[3] 徐静,俞晓敏,刘敏.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6,14(04):50-54.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开发区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