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关注点。
20岁的时候,想做很开心的事;
30岁的时候,想做很自豪的事;
40岁……
50岁……
也许70岁的时候,人还能够坚定地证明自己,比如储时健;
也许80岁的时候,人还站在社会的前沿,回应着自己赋予自己的那份责任,比如李嘉诚、巴菲特……
……
谢爱芳进入50岁之后,和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一样,认真地考虑起企业传承的事情。她想培养儿子接班。
为了让儿子熟悉公司的业务,谢爱芳派他去了做房地产项目的分公司。半年之后,儿子自己從岗位上“撤退”了:这不是我想做的,也不是我能做好的,对不起了老妈——这不是我的事业。
这位“富二代”,想做“创二代”,创业的领域从电商平台延展到网络游戏,并且朝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方向去探索。
谢爱芳的选择是,做一位智慧的母亲,充分地尊重儿子的意愿,并给予他必要的支持。
我们的对话,就从企业传承的话题开始。记者:因为历史的原因,大部分1950、1960年代出生的民营企业家、创业者,都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往往形容自己“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因此也被称为“创一代”。其实“创一代”的称呼,是对应“二代”才出现的,因为“二代”们陆续到了接班年龄,有的已经登上事业舞台了。谢总,你也是白手起家的,你认为自己是“创一代”吗?对“二代”的接班有什么考虑?
谢爱芳:与百万、千万、亿万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聪明的才干、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财富。如果仅从财富的积累这个方面说,我是“创一代”,典型的白手起家,草根出身。但是如果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基因的角度说,我认为自己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受到了父辈一代的企业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的教育。我把自己的经历、积累的经验和父辈的思想遗产,应用到自己的经营决策和企业管理上,现在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把上一辈的优良传统和自己一路走过来总结的经验,传承给我的下一代。
记者:您的父亲也是位企业家,聊一聊他对你在经营思想方面的影响吧。
谢爱芳:我父亲原是国营厂的厂长,但是在我们家乡他亲手创办了两个工厂,从这个方面来讲,他也是创业者啊!
我刚开始工作不久,父亲就退休了。在那个年代,他根本不可能想到在家里培养个企业家,但他把做人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了我们。
上世纪50年代,父亲从上海回到他的出生地浙江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们老家,政府要修一个很大的水库,就派他去当了这项工程的书记。在水库快要修好的时候,眼看着那么多的人将失去工作,我父亲向上级政府领导提交了兴办毛纺厂的方案,他的方案很快被领导批准了。作为创始人,他开办的这家工厂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不仅解决了在厂里上班的劳动力,还让其他没有工作的人可以在家里纺织麻线。毛纺厂运营正常后,有一次父亲路过当地一家很小的手工打铁店,父亲想这样的工作效率太低了,父亲又有了新的想法,后来他把这家小小的打铁店改建成了机械厂。
“文革”开始的那几年,两派的人不断斗争,都希望自己人去毛纺厂参加工作,也都不断地向我父亲施加压力排挤另一派的人,父亲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我还记得小时候,老百姓为了找工作,天没亮就在我们家门口候着,等他的队伍一直排到一个土坡上,因为当时当地只有这么个工厂。后来我父亲就立了个规定,家里经济条件最困难的优先分配工作。
父亲一直教导我们: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多帮助别人。一个人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有能力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自己内心也感到很高兴。不要去期待别人的回报,每个人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父亲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动别人的东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即使生活清贫,也照样能吃得香睡得稳。”所以在那个年代,尽管经历了“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各种运动,父亲都没有被打倒,那是因为他一生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出纳,记得第一天去上班,父亲就叮嘱我,两个口袋要分清,不可混在一起。我问他什么意思啊,他说一个是放公款的,一个是放私款的。这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记忆,这句话直到现在我还经常用来教育员工。
虽然父亲没有留给我们多少物质财富,但我非常感谢父亲留给我的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家族企业的传承,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传什么”。我们刚才谈到,代际传承,传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有精神财富。能谈谈你的理解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谢爱芳:企业传承可不止是一个“技术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富不过三代”,都是提醒和告诫。中国人的家族传承,还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老一代的创业者“舍得传”的观念问题,不能老是不放手。再下来,才是“传什么”的问题。我觉得,传承物质财富,传承事业,传承一种精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非常重视财富之外的传承。我常和儿子讲,妈妈刚工作的那个年代,家里有一万元钱的就叫万元户,如果当时外公留给我们一万元钱存到现在,利息加本金能维持我们现在多少日子的生活费?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只有拥有优良品德,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拥有智慧,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敬业精神传承下去,那才是你永久的财富。没有精神的传承,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无法延续下去。因为物质的财富,今天可能会涨,身价似乎高了很多,明天跌下去了,你的财富一夜之间就缩水,可能跌去一半了。只有拥有精神的财富,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任何人都拿不走。
所以,二代接班,首先要从精神上下功夫。
企业家希望传承给二代的,很难用一两个词表达出来,我想应该是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综合表现能力。这种能力不能光靠言传,必须要有“身教”,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被“意会”,从而把企业家的智慧、能力传承下去。endprint
这种传承,讲概念是讲不清的,毕竟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100个企业肯定有100种传法。
在实际过程中,会有各种情况发生。这好比照片或图画上有一条路,清晰得很,但是当有人走过去的时候,路上是会发生很多情况的。企业传承,哪有既定的模式啊!
房地产这个领域,我是打算逐步退出的,我儿子对这个领域压根不感兴趣,因此退出的步子可能会快一些。儿子在做互联网游戏文化产业平台,国家也很支持这些产业,我虽然对游戏不懂,但是我支持他,会给他点冒险机会,让他学会与人打交道,鼓励他多多学习。几年之后,说不定国家又多了个属于稀缺资源的企业家呢!
记者:看来,在“传给谁”的问题上,很多的家族企业是不必讨论、也没有分歧的,因为是独生子女家庭。也有人认为,家族制是目前中国现有条件下最好的企业模式,比如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就持这一观点,他对中国的“富二代”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谢爱芳:家族企业是市场化的产物。我虽然没有查证过,但是在现今的300多万民营企业家中,家族企业所占的比例应该很大吧!如果自己家族里有能力强的继承人,那我一定会先选择用家族里的,虽然自己家族里也会出现败类,但总体来讲比外人更忠诚些,因为还有一份感情在里面。
历史上,那些创造过商业奇迹的晋商、徽商、浙商,都是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的,他们传承给后世的商业精神,成为家族企业的一种文化符号。
对于富二代的看法,我也是持比较积极的态度。虽然他们相对来讲生活更优越一些,年轻时因为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里,可能有些自我优越感,比较张扬,也可能会做些错事,所以让人感觉不是很好。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成熟后他们的优势也是“创一代”所缺少的。比如,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专业水平更高;他们大多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过、生活过,具有国际视野;他们创新意识比较强,对人对事更宽容,有公正心和怜悯心。因为从小就在企业家的家庭里长大,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一些企业管理知识,他们也更容易被激发强烈的事业心。许多“富二代”也是“创二代”,他们是很优秀的,社会不应该戴有色眼镜看这个群体。全国这么多人,不是富二代出身的人也有犯错误的,所以富二代与穷人家出身的孩子我是一视同仁,只要他们肯学习,要求上进,我都会支持他们的。
记者:最大的困惑可能还是在“怎么传”的问题上。尤其是子女、财富这两个最易牵动人感情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时,事业传承的难度是双倍的。世上的道理千千万,知易行难。谢总,你和儿子在事业发展上达成了共识,目前正在帮助他创业,对这个过程很有体会吧?
谢爱芳:有关我儿子的未来发展,我们母子俩认真谈过一次,我让他自己选择,告诉他无论选择创业还是打工,你都得想好。如你选择打工相对轻松些,如你选择创业,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创业的这条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坷和艰辛等着你,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辛苦,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作为老板,别人做不成的事你必须去完成,哪怕是别人撤了、走了,你也是无路可退的,因为这是你的事业,相当于你养的一个孩子,舍得扔掉吗?再大的风浪也要挺过去。最后他说要自己创业,而且要做他想做的事。我尊重他的选择。
现在,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投入,有热情、有想法,带着一帮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经常加班加点地干,晚上经常在公司吃盒饭。看到他们像拼命三郎,我很欣喜。
首先他选择的项目我要把把关,给他点建议,其他工作让他去干。我也不会大包大揽地出钱给他花。这个项目的投资,如果用完了,还没有出成果,或者运营不下去了,我会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自己出去找钱,去向投资人介绍自己的产品。要让他有市场意识。
年轻人做事,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像孩子刚学习走路一样,大人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拍拍手、鼓励他迈出步子,他也许一步三摇地走过来了,也可能走两步就跌倒了,这时大人会在他身边鼓励他爬起来,会扶他一把,让他继续走下去。哪一位父母不是这样过来的?谁也不能代替孩子走路,一定得让他自己学着走。
他现在等于在以另一种方式学走路。我呢,重在传授敬业精神和管理经验。
我向儿子讲过我和他外公的敬业事例。我父亲在办厂时,有一次半夜里打雷下大雨,他一个人冲出家门,跑到厂里去看正在建的厂房,又去一把把地抱路边的稻草盖住那些建了一半的地方,担心淋雨之后带来不利影响,自己全身湿透。他是一心扑在厂里,非常敬业。我去甘肃省考察煤矿,翻山越岭迷了路,整整開了23小时的车,车上断水断粮,更难的是身为女人没有地方上厕所。我工作中遇到过的这种事数不胜数。
对于儿子的创业,我现在更多的是聆听他们的想法,听完后提醒一下,从管理经验和法律的角度帮他一下。
前些天,我把他和他的副总经理两个人叫到办公室来,出题目给他们做。他们的产品是自己研发的,作为公司负责人,是不是要考虑怎么保护知识产权?我带着他们讨论几个选择,启发他们找到可行的方法,然后让他们继续去思考、去解决。他是做总经理的,我提醒他要有把握大局的意识。
我经常在办公室里,听他们在隔壁讨论事情,即使发现问题,我也很少说话,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只有我认为重大的问题,才会提醒他一下,不能看着他掉到河里。此外,他公司签的合同,我会把一下关。
记者:智慧的母亲,成功的企业家,把这两个身份的事情都做好,不简单。
谢爱芳:我称不上是个智慧的母亲,在我创业期间,正是儿子成长和学习阶段,我忙于事业,用在他身上的时间很少,我心里一直很内疚,亏欠他很多。在对孩子教育方面,也很欠缺。现在他已经成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让他冒点险,给他点鼓励,他能自力自强,我已经感到很欣慰。作为一个母亲对子女的要求,第一先是身体健康,其次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对家庭有责任心,对他自己有成就的人。希望他的愿望能实现,能成为这个世界上属于稀缺资源的企业家中的一分子。当然,这条路还很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