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慕湛
最近一段时间,歐美股市在创历史新高,亚洲股市普遍创出年内新高,港股市场也在持续走强。然而,中国股市却是量价齐跌,越走越弱。以2016年12月作为起点的话,过去半年有半数个股(剔除新上市的个股)跌幅超过30%,而之前三次股灾中,个股的平均跌幅就是30%。换句话说,虽然指数似乎只跌了不到10%,但个股已经达到了股灾级别。债市、楼市、汇市均不容乐观。
这与今年以来的严格金融监管和去杠杆有直接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上。由于理财产品带有银行的隐性担保,一旦风险暴露,容易将表外风险引至表内,从而引起后果难以估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于是,在国家推出第一轮严格监管政策措施之后,影子银行更多依靠同业业务来规避监管,通过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等在负债端主动负债的形式扩充资金池,在资产端通过直接加杠杆或者委外加杠杆投向标准化产品,扩大利润空间。
3月同业存单发行2万亿元,为历史最高峰。根据Wind数据,今年4月同业存单发行量环比大幅减少7200多亿元,各界预计到5月底,同业存单面临巨量到期压力;在续发势头减弱的背景下,5月总量也将大幅低于今年一季度各月水平,各期限发行利率皆不断上升。
这难免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例如,中小银行往往比大银行更依赖于同业负债所带来的资金,一旦资金来源达到监管警戒线,将不可避免地压缩表内外信贷,同时相应缩小委外投资的规模,进而推高市场资金成本。
果然,5月初,Shibor隔夜、一周、二周和一个月利率,比较4月继续全线上涨,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有所回升,且新发城投债、信用债利率跳升。流动性紧张的结果,使A股滑到了股灾的边缘。
在这样的情况下,5月5日至9日之间的3个交易日,央行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5月10日,央行开展了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14天期、28天期,分别为900亿元、100亿元和100亿元,及近500亿元PSL(抵押补充贷款)、800亿元逆回购、459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这是否就是央行放水呢?
消息刚一传出,市场即迅速反应,当天债市止跌上扬,第二天早盘也延续这一趋势。待央行正式公布MLF操作消息后,利好兑现国债期货全线收跌。在金融去杠杆和资金“脱虚向实”过程中,部分非银机构缩表以及银行业机构增速放缓,市场资金价格逐渐小幅上行,都属转换行情中的正常市场现象。然而,过快去杠杆或监管加强则可能使得短期市场利率向上突破,这既是流动性压力的表现,也可能是局部机构发生流动性风险的爆发点,为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这显然不是监管层的初衷。
然而这一次的“放水”,只不过是去杠杆不能太猛、需要走走停停的缘故。我国货币政策中性偏紧是不会变的,金融监管调控去杠杆的方向不会就此改变。
但是,我国的金融调控、货币政策似乎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既要保持金融稳定,又要促进经济增长;既要实体经济能拿到钱,又要股市、债市、汇市盘面不能太难看;还要房价稳定,基建投资稳中有升……
仅以市面资金价格来看,前几年货币宽松,信贷额度大幅增长,央企、大企业拿到巨额贷款,大量投入股市、楼市、理财产品,巨额资金依然在金融渠道打转,没有政府背景的大量实体小企业享受不到价格便宜的资金,不得不去资金市场去寻求利率高的贷款。到了严格金融监管去杠杆的时机,市面资金利率上升,那些小企业还是只能拿到高利率的贷款。
由此可见,货币政策、金融调控不是万能的。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关键还是要完善占整体经济主导地位的国企的市场功能,提高国企的生产率,才能使合理的货币政策、金融调控发挥事半功倍的效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