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昕 李沛
摘 要 本文围绕高技术型号研制工程项目技术状态管理,结合应用实践总结提出工程技术状态管理系统建设原则,并阐述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审核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明确相关流程及其关键要求和具体内容。
关键词 管理 控制 标识 流程
一、引言
工程技术状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经费、人员、物资等各个方面,甚至最终影响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中,需要将技术状态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实施管理,保证这些高技术型号研制工程项目的性能(功能)、成本、进度目标实现,是高技术型号研制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领域。
目前,在高技术型号研制生产及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许多是技术状态管理不到位、技术状态未完全受控造成的。
因此,大型复杂工程中,需要全面梳理技术状态管理要素,建立技术状态控制网络,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确保工程项目内产品技术状态数据的唯一性、可控性、可见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实现对涉及产品技术状态要素的有效控制,保障工程项目高效实施。
二、基本概念
(一)技术状态
将项目(产品或工程)所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用技术文件规定下来的状态就是技术状态,其产品可以是系统、分系统或设备(部件)。
(二)技术状态项目
需要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项目成为技术状态项目,是能够满足最终使用要求,并被指定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可以按照复杂系统/体系(如一个综合信息系统)、整体项目/装备(如具体装备系统)、平台(如飞机、舰船等)和设备(如通信设备)等分层进行管理。技术状态项目是由产品结构通过工作分解结构分解而来。
(三)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是保证将用户对产品的功能、物理等特性的要求,反映到产品的设计、生产中,并最终实现用户要求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等活动。
(四)技术状态文件
确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必需的技术文件。
(五)技术状态基线
在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被作为今后研制、生产活动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一般有三种技术状态基线: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六)工程更改
在技术状态项目研制、生产过程中,对已正式确认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所做的更改。
(七)工程更改建议
提出工程更改并对该更改进行描述、论证和提交批准的文件。
(八)偏离
在技术状态项目制造之前,对该技术状态项目的某些方面在指定的数量或者时间范围内,可以不按其已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要求进行制造的一種书面认可。允许偏离时,对其已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不作出相应更改。
(九)超差
对接受下述技术状态项目的一种书面认可:在制造期或检验验收过程中,发现某些方面不符合已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规定要求,但不需修理或用经批准的方法修理后仍可使用。
三、技术状态管理活动和相互关系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审核和技术状态纪实。四项活动相辅相成,共同为产品全寿命周期技术状态管理提供保障。
(一)管理活动
1.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标识是指在确定产品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对确定的技术状态项目和相关技术状态文件,确定技术状态项目及其相应文件(包括标准、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并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的过程。
2.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对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活动。
3.技术状态纪实。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情況所做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4.技术状态审核。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检查。
(二)相互关系
技术状态管理从方案阶段开始,在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试验、安装、服务、使用直至产品处置的全寿命周期内,准确、清楚地表明产品的技术状态,并对技术状态更改进行有效的控制。其中,包括相互关联的四项活动,技术状态标识为基础,技术状态控制为核心,技术状态审核为手段,技术状态纪实为产出,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状态管理活动相互关系示意图
四、技术状态管理系统
(一)系统能力
建立完善的项目技术状态管理系统是对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技术状态进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技术状态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一个有效的技术状态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四项能力。
第一,能从一套有效的指南和标准中剪裁出适合工程管理特点的部分。
第二,行政指挥线、技术指挥线以及质量师系统结合工程管理的特点,达成技术状态管理的共识,制定一个适当的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计划。技术状态管理计划需要符合研制任务书及合同的要求,应为每一个技术状态项目实施提供恰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并规定执行这些程序的时间和单位。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规定项目(型号)技术状态管理的组织和程序的文件,一般需要按合同要求提交使用方认可。
第三,技术状态管理计划能在项目的生命期内,根据技术状态项目目标的不断演进,对技术状态管理计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不断完善。
第四,能在成品供应单位、转包单位、承包单位和用户之间建立工作模式和接口关系。
(二)技术状态管理组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