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垚+许睿+徐清+张峰
摘 要 央企集团建设了重点实验室、工业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各型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大量科技创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本文针对央企集团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化管理工具不足,评估考核、统计分析等管理效率较低,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有限、优化配置程度不高等问题,探讨建设集团科技创新资源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采集为基础,采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对科技创新资源全过程的信息掌控和综合管理,形成集团与科技创新平台互联互通的新格局,促进形成多学科、跨专业协同设计管理与研发能力。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资源 央企集团 信息化 智能化 建设
一、需求分析
依托央企集团下属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业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各型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大量科技创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投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财力、人力、物力和知识信息等资源,而且也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产出。[1]具体来说,主要有人才队伍、科研任务、设备设施资源、科技成果。
目前,由于各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依托企事业集团下属研究所建设,聚焦在某一优势学科或细分行业,强调“专”“精”
“细”,承担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重大科研任务能力较弱;[2]科技创新平台与集团之间直接互联互通程度较低,信息化管理工具较少,评估考核等管理效率较低;整体科技创新资源虽然丰富,但开放共享程度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程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搭建科研任务、科研成果、科研人才、设备设施等资源数据库,建设集团科技创新资源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
二、系统研制的目的与意义
建设集团科技创新资源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与意义在于:
从集团层面实现“战略资源整合、业务流程管控、信息情报分析”,[3]全方位掌控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管理效率与科学性,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准确建立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全链条协同创新,形成集团与下属科技创新平台互联互通新格局。从科技创新平台层面实现资源过程管理提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之间开放共享与协作交流,形成一体化创新环境。
更具有意义的是,在当前科技协同创新的大环境下,本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支撑国家层面科技创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4]
三、设计原则
科技创新资源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用户为集团管理层、科技创新平台,其往往不在同一城市,业务涉及国防领域,需通过集团广域网提取管理信息。[5]设计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资源顶层实时掌握,信息智能融合,风格简洁朴素,易用性强,符合保密要求。[6]
四、主要设计思路
根据央企集团科技创新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该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数据库、管理端、科技创新平台端、首页功能模块。
数据库:数据库是系统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建立科研队伍、科研任务、科研成果、资产设备全方位信息的数据库,包含项目进展、科技奖励、专利论文、人才培养、开放共享、成果转移转化等动态信息。
管理端:具备科技创新平台基础情况、科研信息(含科研队伍、科研任务、科研成果)、资源共享、考核及后台管理等功能。
科技创新平台端:各科技创新平台实时更新基本信息、科研队伍、科研任务、科研成果、资源共享、学术交流情况,可查看所有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共享情况。
首页功能模块:展现科技创新平台重要科研进展和运行管理动态,发布相关通知公告、行业动态、政策法规和近三年重要数据对比,展示科技创新平台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并为相关科技创新平台推荐领域内专家(如图1)。
五、系统主要功能
(一)信息采集
科技创新平台实时录入自身人才队伍、科研任务、科研成果、设备设施全方位信息要素,如有更新,则可即时维护信息,并可暂时保存。每月固定期限前,科技创新平台可提交所有数据,生成当月月报,更新数据库,管理层以月报为准获得信息支持。每月开放期科技创新平台用户可随时填写,封闭期只有查看权限。此项设计可方便科技创新平台用户随时进行数据录入修订,管理端获得信息支持时则不受科技创新平台端信息维护的影响。
信息采集过程中,需手动录入的较少,一般采用自动识别、自动检查纠错等方式,减轻录入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录入效率(如图2)。
(二)自动化考核
针对集团管理层对科技创新平台阶段性考核的需求,在科技创新平台各项科技创新资源信息采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功能模块,将考核体系计算方式转化进入系统,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科研任务、科技成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定量指标进行自动计算,专家评价等定性指标加入后,得出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评价。整个考核过程中只需手动加入专家定性评分,其余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如图3)。
(三)分级分类资源开放共享
科技创新平台在填报资源信息时,对于有保密要求的科技创新资源,其属性可设为“定向开放”与“不开放”。可以进行大众共享的资源,其属性可设为“完全开放”。系统根据相关属性,生成开放共享资源发送管理端审核,审核通过后通过集团科研局域网正式发布,对“定向开放”的资源,集团科研局域网用户可根据不同等级查看,“完全开放”的资源相关信息可链接集团面向外网的科技共享服务平台,开展资源共享活动。
(四)智能化辅助决策
系统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科技创新资源信息进行深度分析,选用抓取到的论文数据生成领域专家能力、科研机构能力、领域专家合作、科研机构合作、科技热点等数据,分别建立相应的关系图谱,进行能力度量和预测,筛选出相应的专家、科研机构等,分别进行排序,选取领域专家进行专家推荐,生成关系图,向管理层、科技创新平台用户推荐,支撑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如图4)。
(五)安全保密管理
针对各项数据安全保密的需求,一是对系统管理员权限进行了分离,分别由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承担,三员权限设置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二是支持数据加密传输。
六、建设效果
第一,集团管理层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各项资源信息全面掌控,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创新等决策更加科学、高效,促进形成多学科、跨专业协同设计管理与研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第二,集团管理层对科技创新平台月报报送与评估考核效率大幅提升。第三,科技创新平台对自身资源的管理进一步提升。第四,科技创新平台之间开放共享程度更高,企事业单位之间、科技创新平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活跃,优势互补,科研服务功能增强。
七、结语
本文以央企集团科技创新资源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主要设计思路、典型功能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本系统结合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其建设对央企集团资源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作者简介:尹垚(1984—),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工程师,从事科技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谢文凤.政府对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
[2] 葉玉江.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EB/OL].战略技术前沿,2015-11-12.
[3] 杨超.大型国有企业科技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4] 丁晓玲,徐伟平,胡敏.网络化分布式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114-118.
[5] 王云,曾令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2,27(12):58-60.
[6] 王应良.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6(23):63-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