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有限,修身成真

2017-11-14 21:53黄晓兵
西部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庄子价值观

摘要:庄子,作为先秦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不仅追求对生命的超越,更是醉心于精神的自由。在庄子看来,人的生命和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彻底摆脱名利束缚,看淡生死,虚无忘我,才能超越有限,实现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与道同一的真人境界。

关键词:庄子;价值观;精神自由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其价值观主要受到老子“尊道贵德、清静无为、大患若身、少思寡欲”等思想的影响,而在追求自由逍遥境界方面比老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庄子看来,人的生命与认知能力也都是有限的,只有彻底摆脱名利束缚,看淡生死,虚无忘我,才能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与道同一的真人境界。

一、生命有限,是非难断——庄子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任何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其思想基础。作为先秦道家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主要归本于老子,从老子的“道生万物”到庄子的“物物者非物”,都是把“道”认定为宇宙之本体,万物之本源,只有“道”是无限的,其他都在其下,都是有限的存在。在《逍遥游》和《齐物论》中,庄子集中阐释了生命的有限性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一)有限的生命

在庄子的眼中,无穷世界中多样化的生命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庄子·逍遥游》有云: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寿命,肉眼难见的细菌,传说中的寿星彭祖以及千万年不老的大树,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在庄子看来,多样的生命不仅有寿命的限制,其活动范围及能力也要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庄子·逍遥游》有云: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大船的航行需要深远的水域,巨鸟的飞翔需要广阔的空间,离开了外界的条件,生命即便有巨大的能量,也无法释放出来,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无法实现其应有的自由。不同生物的生存和活动都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自然也不例外。

(二)有限的认知

庄子认为,人不仅生命及活动能力有限,人的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的思想認识会受到其认知能力的限制。《庄子·齐物论》有云: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庄子认为对于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儒家墨家的是非之争也是把客观的“道”置于一旁,以自己主观的见解强加于人。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有其主观性,从这一点来看,人间的是是非非是无法判定的,有主观认知的人是无法拿出客观的标准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相对于无穷宇宙的有限性。《庄子·养生主》有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总之,庄子认为,以有限的人生,有限的认知能力,去面对无穷的未知世界,其结果必将陷入深深的迷惑之中。显然,庄子在透析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的同时,否定了人类认识真理的可能性,从而滑入了相对主义。庄子在洞悉生命或人的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的同时,没有认识到人类对真理,对未知世界探索与追求是不会停止的。

二、超越有限,修身成真——庄子价值观的终极关怀

基于,也是拘于对人的有限性的认知,庄子对世事变乱是极度无奈的,对社会和谐的可能性是极度悲观的,而这种极度绝望的情绪又进一步加深了庄子对自由的生存状态的渴望。庄子认为若要超越现实,就必须在精神世界中有所建树,那就是看淡名利,看淡生死,虚无忘我,从而达到与道合一的真人境界。

(一)看淡名利

生于乱世的庄子,看到追求功名利禄者多如牛毛,社会的混乱也因此加剧,既然无力匡正时弊,那么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则是保有个性与人格独立,实现精神自由的不二选择。在《庄子》外篇中,记录了一段庄子讥讽惠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视名利如粪土的庄子。《庄子·秋水》有云: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以自由自在的小鸟自比,醉心于自然清新之物,而将官场的名利视为腐肉,在表明了高洁志向的同时,尖锐地讽刺了惠子患得患失,痴迷于功名的嘴脸。

(二)看淡生死

生死问题是庄子在精神上通往自由逍遥之境必须解决的难题。在和平的环境中,生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而走向终结,在战国乱世,生命的时限,又多了一重严酷的现实考验。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庄子,早已看淡了生死,在无奈而不堪的世事面前,庄子在不断地调适其心态,不断强调“安时而处顺”的要义。《庄子·养生主》有云: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endprint

在吊唁老子的人中,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并非都真正理解老子。秦失作为老子的朋友,吊唁的方式简单而与众不同,反而说明了对老子的理解,老子本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看淡生死、顺应自然的人。这段文字旨在强调只有顺应天理,看淡生死,哀乐不入于心,才能与天道合一,达到最高的精神自由。庄子的后学在外篇《至乐》中将这种看淡生死的人生态度表达得更为彻底,《庄子·至乐》篇有云: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这段文字描述了庄子在妻子死后反常而不通人情的表现,进一步表达了庄子对生死问题的通透觉解,以及看淡生死,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三)虚无忘我

庄子以为,看淡名利、生死,顺应自然,还是不足以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只有进入高玄的虚静忘我状态,才能体会难以言表的自由之境。《庄子·人间世》有云: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这一段寓言,孔子指出了颜回以有为的心态去处理事务是违背天道的不明智做法之后,进一步回答如何去体悟天道的玄妙。庄子强调体悟天道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念,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气去感应外界。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而虚无的气恰如虚无的道,能应待宇宙万物,这种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这就是与道合一的境界。“心斋”,是庄子提出的修道、体道、悟道的方法,而通过这种方法的修炼,就可以达到“坐忘”绝对自由之境。《庄子·大宗师》有云: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这段文字表明,经过一段时间修炼之后的颜回,已经能够达到将形体与精神意识彻底忘却,与大道同一的自由之境。

(四)真人境界

“古之真人”是大道的体现者,是自由精神的最高体现者,是庄子极力推崇的人格典范。《庄子·大宗师》有云: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嘐然而往,嘐然而来而已矣。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这几段文字四说真人,第一段强调淡泊名利,第二段强调少思寡欲,第三段强调看淡生死,第四段强调天人合一。这就是真人的精神风貌,这就是庄子推崇并追求的真人境界。由于庄子在追求精神自由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终被后世尊为“南华真人”。

三、结语

庄子的价值观既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庄子价值观的积极意义在于提出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那就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在物质的自然界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但在精神世界里,人可以无限提升自己的境界,人可以也必须做自己精神世界的主宰者。庄子价值观消极的一面在于其价值观具有宗教厌世色彩,对后世的一些社会精英产生了长期消极的影响,削弱了他们变革现实,于红尘中求解脱的锐气。總的来说,庄子的价值取向对不堪的现实的干预度是非常有限的。

时至今日,人类社会的矛盾依然错综复杂,对于现代人来说,理性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为指导,应当对人类的认知能力怀抱信心,对广大民众在推动历史进步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抱有信心,应当以庄子寻求自由超越的精神去探索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有效平衡,去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进步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王葆玹.老庄学新探[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3]韦政通.先秦七大哲学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张晞.庄子学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作者简介:黄晓兵(1973-),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

(责任编辑:李直)endprint

猜你喜欢
庄子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庄子说》(十五)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汤姆鞋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