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难以根治的原因和对策

2017-11-14 00:32竺正伦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幼龄免疫耐受核苷

竺正伦

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主要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但许多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复杂性、长期性认识不足。据调查,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中,约63%曾自行中断治疗,约65%只能坚持1~3年治疗,致使病情反弹恶化,应当予以重视。

乙肝难以根治的两大原因

一是乙肝病毒只能抑制,不能清除: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DNA会在肝细胞核中形成一个环状的双股DNA,称为CCC-DNA。它是复制新病毒的源头,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肝细胞内长期存在和复制。目前医学界尚无任何药物能直接作用于干细胞核内的CCC-DNA,故无法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只能对乙肝病毒起抑制作用。因而,一旦擅自停药,乙肝病毒就会以CCC-DNA为模板继续复制,造成肝病复发。

二是患者的个体因素———免疫耐受难打破: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物质(如病原体)的能力。我国的慢性乙肝患者大多起始于幼龄期,特别是母婴传播,免疫功能不成熟,免疫系统中许多有抗病毒作用的特异性淋巴细胞不完善,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很差,医学上称之为“免疫耐受状态”。幼龄期感染乙肝病毒者多維持长时间的免疫耐受。免疫耐受就像一个坚固的壁垒,至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打破这个壁垒。

慢性乙肝的治疗对策

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医疗工程,患者必须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地将乙肝病毒长期抑制在最低水平,使肝脏炎症得以控制,肝纤维化的进程被遏制甚至逆转,减少或终止慢性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我们在临床上也发现,一些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最终达到病毒被完全抑制,停药后也未再复发。

长期用药究竟要用到什么时候?我国2015年《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指出: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除达到乙肝病毒DNA测不到,ALT(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外,e抗原阳性者需达到血清转换(即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后再巩固治疗3年仍保持不变,总疗程至少4年,可考虑停药;e抗原阴性者停药后复发率更高,因此所需疗程更长,要达到乙肝表面抗原消失,再巩固治疗1年保持不变,可考虑停药。对乙肝肝硬化者,以上停药标准是停药前提,《指南》鼓励延长疗程,以防复发。

猜你喜欢
幼龄免疫耐受核苷
幼龄腰果园套种番薯栽培技术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应精准抗病毒治疗
动态监测脾脏大小和肝硬度值协助判断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全球和我国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人数估计更正说明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高山幼龄果园套种蔬菜技术
蛹虫草中4种核苷的含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