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
(江苏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14500)
・护理教育・
ESD治疗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的护理配合
陈 琳
(江苏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14500)
目的探讨ESD治疗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消化科需要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相关病变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采用综合围术期护理能对ESD手术的效果有明显辅助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上消化道相关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护理配合
ESD是治疗消化道肿瘤和黏膜下肿瘤的一种微创技术,其能够将较大病灶完整、大块切除,可达到根治效果,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肿瘤性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能够提升内镜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但该术式存在操作难度较大、术后容易发生出血、穿孔等弊端,给患者的术后康复带来一定影响[2]。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平稳度过术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进一步分析ESD治疗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的围术期护理配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消化科需要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相关病变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43.2±3.5)岁;对照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41.9±4.3)岁;所有患者均属于上消化道相关病变,采用胃镜检查发现有消化道病变,经超声内镜检查显示病变浸润程度累及黏膜下层以内,未发生淋巴转移;所有患者均采用择期ESD治疗,术前无手术禁忌症;排除恶性消化道肿瘤有转移者、有手术禁忌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消化道病变类型、手术方法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禁食、禁饮8 h,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应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或 Dual刀标记病变周围0.5 cm处,采用内镜注射针黏膜下注射,使病变明显隆起;将病灶周边黏膜切开,剥离病灶下方的黏膜下层,操作过程中在黏膜下反复注射,以达到病灶与肌层分离的效果,最后将病灶完整切除,在剥离过程中若发生创面出血或血管裸露,应用止血钳钳夹出血点或电凝止血;切除完成后处理创面,处理小血管,较大血管用止血钳钳夹后电凝处理,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3-4]。
①术前准备。评估患者身体及心理状态,讲解病情及内镜手术知识,询问患者既往史及用药史;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抚慰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指导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5]。②术中配合。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电监护,口服西甲硅油10 mL,鼻导管吸氧;协助患者左侧卧位,两腿自然弯曲,固定好口垫,防止患者发生牙关紧闭;术中协助医生进镜,根据医生的操作手术传递器械,做好医护间协作配合;若术中发生出血,及时向医生传递冰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冲洗创面,于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对明确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若术中发生穿孔,协助医生将胃腔和食管腔内气体和液体吸净,钛夹夹闭穿孔处;期间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提醒医生并配合做好急救处理[6]。③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之前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呕吐;持续心电监护至患者完全清醒;术后第1 d常规禁食,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有无腹痛、黑便等异常情况;第2 d给予温凉流质饮食,注意不可过热、过饱,少食或不食产气易饱胀食物;第3 d给予软食,应少量多餐,不含渣子;对有穿孔行胃肠减压术者,注意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引流液变化,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并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密切监护病情,定时测量血压及脉搏,注意询问患者感受,若有异常症状,及时通知医生,打开静脉通路,检查胸片和腹部平片,协助医生止血,必要时于第4、5肋间腋中线置管引流。给予详细出院指导,定期复查,在第1、2、6个月及1年复查胃镜,评估恢复情况。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分)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20.3±4.2 7.4±1.9*对照组 25 26.5±4.9 13.2±2.4
ESD治疗上消化道相关病变具有显著优势,其具有完整标本的优点,能够明确肿瘤浸润
的深度及分化程度,观察血管及淋巴结浸润情况,决定是否追加外科手术。同时,考虑到外科手术风险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问题,临床也更倾向于内镜下微创手术。ESD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其手术效果的获得需要正确评估手术适应证以及助手的有效护理和配合。ESD护理配合有其特殊性,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要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及症状变化、心理状态等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有效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的发生,提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确保手术的进展顺利,降低出血及穿孔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住院时间较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充分证明在ESD治疗期间采用综合围术期护理能有效促进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的恢复,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措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的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李荣香,邱 沛.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12,27(7):41-42.
[2] 钱荦荦,屠惠明,魏丽君,等.上消化道平滑肌瘤行内镜黏膜切除或剥离术3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0-22.
[3] 章细霞,奚肈宏,田耀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14):1471-1473.
[4] 叶婉华,欧燕妮,谢路萍,等.超声内镜辅助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3):3292-3294.
[5] 蒋秀丽.20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4(10):35-36.
[6] 郭敏慧,黄晓峰,傅肖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病变的整体护理[J].福建中医药,2016,47(3):69-70.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2.173.02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