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亚低温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7-11-14 06:31邓瑛瑛王晓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危重症神经外科低温

王 兰,王 曼,邓瑛瑛,王晓艳,夏 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广东 广州 510515)

护理干预在亚低温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王 兰,王 曼,邓瑛瑛,王晓艳,夏 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广东 广州 510515)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亚低温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12月收入院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在亚低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在亚低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CSS与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但实验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情况的对比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亚低温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推荐应用于临床。

护理干预;亚低温;神经外科;危重症

创伤性颅脑损伤死亡率高,为神经外科工作中常见危重症,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亚低温疗法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应用中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神经外科中被广泛采用[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实验,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在亚低温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12月收入院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8.8±6.4)岁。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46.9±7.6)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脏器严重病变及不配合本次治疗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在亚低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

1.2.2 实验组

在亚低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包括以下方面:①加强患者降温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瞳孔、意识、体温、电解质等方面情况;②进入恒温期,使患者体温始终位于35℃以下,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③患者进入复温期,应严格控制患者体温上升速度,并将体温保持于36℃左右;④治疗完成后应用热水袋、热毛巾等促进患者体温恢复,对患者皮肤、口腔进行精细化护理防止感染等情况的出现[2]。

1.3 观察指标

采用运动能量表(FMA)、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价;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恢复良好、重度残疾等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CSS、FMA评分

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CSS与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但实验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CSS、FMA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CSS、FMA评分(±s,分)

组别 CSS评分 FM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28.7±6.0 16.5±5.3 29.0±5.9 78.2±8.7对照组 29.1±6.2 25.8±5.3 28.8±6.1 52.1±8.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在预后情况的对比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n(%)]

3 讨 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因病情严重,多需要长期卧床,进而使患者血管反应性下降,脑血流量减少[3]。亚低温疗法可通过物理降温等措施使患者体温下降,从而减少脑细胞耗氧,显著改善患者脑水肿症状,提高患者康复率[4]。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科学的护理方法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护理干预通过一系列措施,如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控制升温速度、防止感染等,可显著改善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状态[5]。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CSS与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但实验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情况的对比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亚低温治疗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推荐应用于临床。

[1] 肖艳林,彭登荣,张 云,等.亚低温治疗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22):33-34.

[2] 凌继勇,李 龙,苏亦明.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神经外科重症的价值[J].现代医院,2015,15(5):28-30.

[3] 覃 洁,郭健青,陈丽欢.亚低温疗法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83-84.

[4] 郑黎黎.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245-246.

[5] 张艳丽.亚低温康复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8-10.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2.86.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危重症神经外科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