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传承发展亟待提升表演创造力

2017-11-14 07:27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前人领悟戏曲

崔 伟

戏曲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发展两大任务,传承是基础,发展是目的。结合当下戏曲艺术的现状,要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为重要和迫切的是要提升演员队伍的创造力!

戏曲艺术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表演艺术的创造力具有不同于其他表演形式的鲜明特性与独特规律。这种独特性源于戏曲作为一种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和完整独特的表演美学体系的古典表演形态以及其对继承者提出的不可逾越和违背的特有美学原则和完备表演体系。但同时,戏曲除了具有风格各异的艺术风范和深浅不同传统积淀外,同样面临着满足吸引当代观众的现实课题。当代戏曲观众群体是一个非常独特、复杂和现实的欣赏群落。独特表现为他们对传统戏曲的深情迷恋和艺术取向极为固定,因此在欣赏标准和趣味上,必然以传统审美原则和对前辈大师的创造精华作为最基本的审美目的;复杂表现为他们在对流派、行当和前辈表演风格的认同也呈现出不同的趣味,因此也必然形成口味差异的审美标准;现实表现为当代的许多戏曲观众尽管是传统文化的热情拥趸,但艺术趣味在锁定传统审美的同时,其生活环境和美学修养又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青年观众,生活在社会、文化、科学日新月异的当代,古典艺术审美标准自然会呈现出尊古而不泥古,求精而不弃新的成熟感。

当代的戏曲艺术家不仅面临新的文化环境,而且面对新的戏曲欣赏群体,因此不能仅一味循规蹈矩而不深入思考并准确把握戏曲创造的独特性、规律性。完成戏曲表演艺术的创造性,需树立以下几方面的自觉:

优质继承是表演创造的基础。

戏曲的古典传统性决定了戏曲艺术家的发展和创造必须从继承起步。这个规律是由戏曲表演继承成法特点和表演手段、剧目呈现的模范传承特性决定的。因此,对传统的掌握继承是每一个戏曲演员所必须下的苦功夫,硬课题。历史更证明了这一点:优秀演员与平庸演员的重要区别,很重要地在于学习阶段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即学习所花的心血和下的功夫。不能设想,一个传统基础不扎实的人,能够在继承上得心应手,更不可设想在创造上能扎扎实实,如鱼得水,点石成金了。

从古到今,刻苦者不乏,但并非所有刻苦学习者都能终成大器。传承的效果重要在优质,如果仅是前人的东西一成不变地予以死学,那么“学”“承”就不会“活”,传承就失去了活力与目标,艺还是前人的,传承就停留在了止步不前,演员的创造价值和艺术的发扬光大就不能最终实现。当代京剧名家尚长荣结合自身的经验总结出的学习传统必须要“死学活用”的心得可谓深刻、精辟!

深刻领悟是表演创造的动能。

考察戏曲历代名家的成功,擅长在学习中领悟前人的创造精华,在继承中深刻总结前人创造规律,感悟掌握戏曲特有的美学法则是他们终成大家的共同成功诀窍。戏曲艺术家的成功伴随刻苦学习的必然离不开深刻领悟,如果说刻苦是肉体的磨砺,那么领悟思考则是决定和成就一位演员能否更大发展,成功创造的精神升华与优秀艺术思维方式的锤炼。这一道理京剧大师盖叫天在他的谈艺录中曾深刻总结了领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形象地概括为“生出心明火,点燃智慧灯”。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成功的表演大家不有着超常的领悟本领,并把领悟的能力与习惯自觉贯穿到学习和日后创造的艺术经历中。这种领悟尽管有着不同的阶段和对象,早期是对传统的领悟,成名后是对更广泛的艺术和社会的自觉思考与分辨,但从表演创造的规律上讲,领悟习惯和能力的高下无疑决定了演员创造能力的高下与创造成果的大小。

化人为己是表演创造的起步。

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规律尽管博大精深,自成体系,但考察历代优秀戏曲艺术家的成功经验又一目了然:那就是无一不是善于在优质继承基础上,能够化人为己,化古为今,化“死”为活。就像京剧大师程砚秋总结的那样,戏曲学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四角见方才是‘方’,没有棱角才是‘圆’,这就是‘方’和 ‘圆’的规矩”。对程大师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方”就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传统法则、手法、规矩的刻苦钻研与扎实掌握,“圆”则是在学习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理解领会,特别是结合自己艺术条件与创造需求,进行的符合自己的“化用”,是属于无中生有,符合法度的“创造”。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前辈大家的“化人为己”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智慧;具备的不但是敢于,更是善于!因为,他们“化”的前提是虔诚地精研透前人的创造,思考透自己的特点,理解透艺术的法则,领会透时代和观众的需求,然后才会循序渐进,由“学”到“化”,由人到己。因此他们的“化”,也才是实实在在的艺术创造,并最终达到由蛹化蝶的自成一家。

循序渐进是表演创造的内功。

急于求成是当代人的通病,更是戏曲界多年来普遍存在的浮躁现象,是干扰和阻碍戏曲艺术创造的大敌。

真正的艺术大家尽管无一不是对艺术发展做出大贡献的开创者,但更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懈探索,日积月累的实践家。他们最后的成就体现出的巨大创造性和对戏曲艺术的推动力极为卓伟,但其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则是漫长、平凡,甚至是曲折、艰难,都是终其一生的奋斗与实践。

今天我们就更需要在创造追求中树立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的创造观。以梅兰芳大师为例,尽管他的创造成果是举世无双的,其才力贡献也是天才性的,但考察他的一生艺术经历,体现出了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行,以及不断调整反省的思考历程。遗憾的是,今天许多演员只看到了前辈创造大师的结果,而缺乏对其走向创造成功的艰难过程的了解,于是认为表演创造的成功只是一戏甚至一奖就能成就的追求。这样必然会导致浮躁的功利心,使本应潜心博取的艺术创造过程变得缺乏坚实的基础和牢固的根基。

自成一格是表演创造的目的。

翻开任何一部剧种史,其薪火旺盛的基础总是奠定在一个个创造大家以及他们不断创造出的生动精美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基础上的。努力追求在传承前人优秀传统上通过继承发展,最终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是任何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理应奉献给剧种的光荣责任和对艺术最宝贵的贡献。

自成一格应是通过刻苦学习、深刻领悟、扎实努力,潜心创造,既遵从剧种风格,又焕发时代精神和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并且受到业内外广泛认可的水到渠成。应看到,戏曲和戏曲艺术家自成一格的创造,比其他当代表演艺术形式更艰巨和艰难,其犹如带着枷锁跳舞,逾法而又须守法,尊古而又要出新,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创造努力与艰辛过程。

这种戏曲表演创造的独特性,决定了戏曲艺术家不但要付出异于常态的艺术创造的辛勤汗水与心志,还要承担着观众特别是深谙传统的老观众及业界前辈同行对演员创造成果的臧否,从业者既需要面临更多心理和情感的压力,还要具备超常的倾听意见的承受力和分辨吸收意见的甄别力。勇于倾听又能从善如流,这是戏曲表演创造中非常独特与重要的特性。

激活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创造力,创造出属于我们时代越来越多的艺术精品和表演贡献,甚至创造出新的流派,才能使传统葆有活力,才算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前人领悟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致寝前人语
多么痛的领悟
打渔人
趣味古文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