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台上修一座宏伟的城墙
——京剧《大明城墙》主创专访

2017-11-14 07:33初夏
剧影月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明城墙京剧团大明

■初夏

在舞台上修一座宏伟的城墙
——京剧《大明城墙》主创专访

■初夏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历时28年建成,是世界上最长的砖石构造城墙。目前全国九个城市的明清城墙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是牵头城市。3月3日,一部讲述南京城墙修建故事的作品——原创京剧《大明城墙》于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首演。

该剧为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南京市京剧团有限公司、南京市艺术研究所联合创作,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及南京市京剧团五大院团共同演绎一部树正气、倡导大工匠精神的好戏。演出现场观众们掌声连连。有观众感叹,京剧也可以演南京人自己的历史文化故事。良好的演出效果,离不开全体演员从大年初八开始,每日三班、全月无休的紧张排练,更离不开主创们的辛勤耕耘。为此,笔者采访到京剧《大明城墙》的部分主创人员,听他们谈谈创作中的心得体会。

编剧周群:六十年积累,一个月创作

原南京市文广新局艺术创作室主任、南京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艺术监督周群先生担任《大明城墙》的编剧。作为一个六十年土生土长的“老南京”,谈起明城墙的历史掌故、传说轶闻,周群先生滔滔不绝、谈笑风生。

应南京市京剧团诚邀,从接受创作任务到交稿,编剧周群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如此仓促上阵,如何应对?“写剧本夜以继日,虽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可我动用了六十年的阅历储备。”周群出生在中华门附近的老门东,又曾在鬼脸城和台城附近居住生活过,对城墙实物形象再熟悉不过。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民间文学专家,“龙吐水”、“鬼脸城”、“聚宝盆”这些关于明城墙的传说从小就耳熟能详,“这些生活积淀是我写这个剧本的优势。2016年度全国仅有四台京剧入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南京明城墙为题材的作品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青睐,我感到十分荣幸和欣慰。”

在高科技、信息化的和平时代,我们还需要城墙吗?城墙的现代意义是什么?对此周群做出如下解读:“追溯历史,城墙能起到抵御侵略保国安民的作用。梁启超曾言:‘若无国防,则国难屡起,民将不得安其业。’城墙是国防的象征,也是我们的图腾和寄托。我创作剧本时正值中国南海纠纷不断,我们需要强大的国防,从而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作用。”此外,这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现存25公里的明城墙已成为目前南京观光旅游景区和历史文化展示最大平台和最靓丽的名片。光就中华门城堡,每年接待游客就超过150万。城墙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全国九个城市的明清城墙正在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南京作为牵头城市,应当有所作为。

“明城墙到底是怎么建成的?并没有太多相关资料记载。这需要我们的调查、想象和创造。剧本创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周群表示,京剧演出只有短短两个小时,其中,主题的确立、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的塑造、京剧文场和武场的比例,都需要穷尽心思仔细设计、层层踏实严丝合缝,就好像明城墙的修筑,每一块城砖都要“物勒工名”,保质保量,负责到底。

周群先生说:“讲好南京明城墙的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希望我们的《大明城墙》像一粒种子,深深地扎根于京剧艺术的肥沃土壤,通过艺术家们辛勤施肥耕耘,不断地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导演孙桂元:创作过程是一种享受

中国京剧院导演、国家一级导演孙桂元先生担任《大明城墙》的导演。他的作品多次获得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荣誉。谈及《大明城墙》,他坦言,“这部戏时间紧、任务重,但创作过程是一种享受。”

孙桂元导演说,做《大明城墙》的目的在于,为南京明城墙打造一出京剧,是立足打造地方文化。这出戏立意鲜明:修城墙、立民心、固国防、安百姓,展示家国情怀——铸造明城墙把不同阶层的人凝聚在了一起。

谈到跟南京市京剧团首次合作,孙桂元导演最大的感受是:“在北京太幸福了,南京京剧团很简陋。但是剧团孩子们对于戏曲的情结割舍不掉。孩子们保留了戏曲演员吃苦耐劳、热情好学的基本作风。现在对戏曲要坚守,只有坚守才能继承。”

本次《大明城墙》的主创汇集了中国戏曲学院京五六班的三位同班同学,分别是导演孙桂元、作曲续正泰以及编剧之一赵景勃。重新跟老同学合作,三位名家都非常感慨:“我们这一代经历了京剧的所有起伏历程。上学时我们看的大师多,包括袁世海先生、李少春先生、马连良先生、叶盛兰先生、裘盛戎先生的表演;毕业后又参与了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包括《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真正体验了现代戏从无到有的过程;文革后,我们又经历了传统戏的恢复和继续创作新剧目。九十年代初,我和赵景勃、续正泰等同学一起合作了《锦袍情》,由天津京剧院演出。这次《大明城墙》又把我们三位老同学凝聚在一起,有幸在我们七十岁的时候共同创作一出戏,实现了我们多年的夙愿。”

对于《大明城墙》这部戏未来的走向,孙桂元导演表示,会根据演出效果修改、加工、打磨,迎接五月中国京剧节的到来。“京剧节将全国的京剧院团齐聚南京,异彩纷呈,希望我们的戏能够闪出它的光亮。下一步,我相信通过全剧组共同努力,会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争取冲刺文华大奖。”

主演王平、范乐新、郭贺军:有“戏”才能“有戏”

梅花奖获得者、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先生担任该剧的主演,饰演修建大明城墙的监工徐士成。王平先生坦言:“有‘戏’才‘有戏’,没‘戏’一定‘没戏’。”

为了“有戏”,王平先生2016年11月拿到剧本以后,每天睡前还在看剧本,“年都没过好,忙着上春晚的空当也牵挂着”。“创作一出戏比学十出戏还难,没有一个既有的规矩,你怎么演,它就怎么成。”这是王平先生第二次与南京京剧团合作,第一次是恢复整理京剧《胭脂河》。他坦言,作为外请人员“深入基层院团”,是有压力的。“人家凭什么请你?你给这个戏增加了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不期待我个人在戏里炸到多响,只希望能获得点赞,更希望这个戏给南京京剧团带来积极效应。”京剧是角儿的艺术。王平先生主演过四五十出大戏,包括获得文华大奖的《华子良》《康熙大帝》,从最底层受苦受难的百姓演到最上层的皇帝。他认为,这次主演的建筑监工徐士成,上有老母、身委重任,忠孝无法两全,又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是个“有戏”的角色。剧中“探水”(划船)、“踏雪巡城”等情节,有唱有舞,舞台效果很好。此外,剧中提到的“龙吐水”、“聚宝盆”等南京城墙传说都是看点。王平先生表示:“京剧《大明城墙》我们正在尽力做到最好,做出精品。观众是最好的评委。”

《大明城墙》中沈夫人的扮演者、南京市京剧团业务副团长、梅花奖得主范乐新与剧中刘伯温的饰演者郭贺军是一对勤奋敬业的舞台伉俪,两位在台上有对手戏,台下也为这台演出能“有戏”做着不懈的努力。

范乐新女士说,她扮演的沈夫人不仅出资捐助建造明城墙,还密切关心工程进度,是“极具正能量的”。郭贺军先生则表示,他在剧中找到了“工程建造者的责任心和良心。大明城墙几百年后依然坚固,城砖上的砖窑和责任人的名字历历在目,说明南京的明城墙的确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优质工程。”范乐新女士表示,剧团策划将在《大明城墙》在城墙下实景演出,为南京明城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贡献一份戏曲人的力量。

猜你喜欢
明城墙京剧团大明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千秋伟业百年风华
铭记来时路 赓续永向前
文化走读元旦专场——走近明城墙圆满举行
浅议利用自动化结构安全监测技术保护南京明城墙
以轮椅的脚步碾过明城墙
《十大明王》造像方法谈
“五十肩”的简易防治等二则
京剧《李慧娘》赢得了青年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