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城
试吃的青葱年华
○叶倾城
我一直以为“早恋”是中国独有的词,以为美国妈妈从来都是往孩子书包里放安全套。
也许并非如此。
我的外甥女小满在布莱尔高中第一年,与她同期赴美的两个中国学生便开始双进双出,在食堂同吃一份沙拉。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才十五六岁,一下子从父母身边被抛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功课、运动、社交……像大潮扑面,永不止息。压力面前喘不过气的人,紧紧抓住身边人的手,是一种本能。
每周,小满要与她的指导老师(大约相当于中国的辅导员)面谈一次。这一次,老师问她:对那两位同学的交往有什么想法?有没有羡慕,有没有动心?
老师温柔地说:你们才来美国,语言还没过关,每天上课下课用英语,很辛苦。能有人在一起讲中文,轻松很多。但因此失去锻炼机会,语言关是不是更难过?有喜欢的人一起吃饭、打球,当然很好。但本来,可以借吃饭打球的机会,多结识同学,把陌生人变朋友的。
老师的结论是:一定要多结交朋友,包括异性,朋友像家人一样重要。学会恋爱也是一生功课。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学时期,就要给身边异性贴上“男女朋友”的标签。
如果社会是大舞台,学校就是后台、化妆间、准备室,所有功课其实都是学习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而恋爱,是两个人手牵手心连心,建成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小世界的围墙,会隔绝掉大世界的春光。
正在长大成人,终于能松开父母的手独自前行,为什么不珍惜这自由,探索每一片原野,游曳于每一片海域,而急着把自己圈在小花园小池塘里呢?
除了与学生谈话,指导老师每周还会与家长通一次信。我作为家中的专职翻译,读到这一番金玉良言,感动不已。
中国社会在早恋问题上,往往走极端。我读中学时,学校家长都视之如水火,畏之如虎,恨不能硬性隔离男生女生。为此,女生都被穿成大妈,男生也被教育以不修边幅为美。大考前通宵达旦复习,不洗头不洗脚的光辉事迹,都会在大会上被点名表扬。
后果就是这一代人都不懂如何恋爱。明明是表达情意,嘴却臭得很。一吵架,又直接退行到幼儿园水准:我不和你玩了。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对身体接触总有下意识的嫌恶——多年前的脚臭,还绕鼻未去。
到了现在,风气大转。给我写信的初高中生,信里的若无其事,让我这中年妇女坐立不安:该说什么?抑或,说什么都没用了。
他们口口声声:“听从自己的心。”但能分清什么是心什么是感官,往往要到四十不惑。
美国老师一席话,让我受到启发:
青涩的爱欲,正如三月花开,预示这将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植物都蓬蓬勃勃。春和景明,万物美不胜收。十几岁,对异性怦然心动,是大好事儿,证明他或她身体健康,心智良好。
然,有欲念,是否就要马上实现?不见得。你喜欢体育委员的高大潇洒,也觉得学习委员前途无量;你刚知“看脸”是什么意思,又霍然发现“看身材”的美妙。世界像个大超市,货品琳琅满目,你什么都想尝——那就尝吧,有免费的试吃品。你可能与第一口就一拍两合,但别忙,多试几种,更惊艳的肯定在后头。一个超市,几万种货品;一个地球,几十亿人。
这不是恋爱的年纪,却是交朋友的年纪。有些朋友,用来分享心事。有些朋友,用来共同创业。有些朋友会让你受伤,你才领悟:不是睡在上铺就是兄弟,不是坐在同桌就是闺密。第一个示爱的男生,会让你心里开出一朵花,但且慢答应,还有第二个第三个……你会慢慢发现,大部分你喜欢过的人,最后都只能是朋友或朋友的范本。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你身心俱熟。
早早限定人生,糟塌了自己的时间、心力和可能性,也浪费了对方的青春。与其长大后再浩叹“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不如诗酒趁年华,多交些好友。如果你运气够好,朋友来来去去,剩者为王,最后还在你身边的,就是这一生最后还在你身边的人。
(编辑 赵莹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