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旺
张兴旺
歇歇走走,又升至百米,山势更陡峭了,人们已是大汗淋漓了。据说这里叫“珍珠坡”,我左右顾盼,想看到有啥珍珠的特征,知情者笑述其祥:原来此山本无水,庙里的小和尚每日从山下挑水上山十分辛苦,至此汗水如珠落在路石上迸然飞溅,如珠入玉盘,有形有声,故称其名。一天巧遇一位白须老者赐一方匣,说进庙后再打开,可小和尚心急好奇,行至庙门外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宝匣,只听“嗖”的一声,两股青烟升上天空,一股向南,一股往北化龙飞去,只有一小股钻入地下。往南者即入驻晋祠的“难老泉”,往北者降在烈石口为“寒泉”。小和尚急忙把此事告知长老,长老速命众僧动手挖那钻入地下的小龙,挖至丈许,泉水喷然涌出,此后就再不用小僧下山挑水了,后人称此井为“龙入穴”。
沿塔峰向西行,犹如泰山的天街平缓多了,翠绿的松柏林掩隐小路,时而风起松涛声声,如歌如诉,叙述着过去生活的辛酸,如今日子的甜美,时而风力加大,如愤如怒,审职问责一般,声色俱厉,令人毛骨悚然,不由叫人扪心自问言行可规,是否有违天人不容之举。
峰回路转,南山松柏林中,建有一小房舍,名曰“七松庵”,乃明末清初的学者傅山先生读书听涛之处,真是松柏林中听天籁,融入自然长精神,难怪他老人家受世代后人敬仰,一是天道酬勤,学而求精;二是人格可贵,如青山不老、松柏常春。正如他诗句所言“即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
南山对应的宝刹“多福寺”依山建造,唐创建明扩修,气势雄伟,红墙碧瓦隐现在参天的古木林中。高台石阶,扶摇而上,垛楼钟楼古香古色,大雄宝殿肃穆森严,释迦牟尼神塑高大尊威,更有明代殿画八十四幅,详述了佛祖由出生到涅槃的全部经历,这都是殿宇中罕见的精品。寺院按真三院布局,后院有文殊阁、藏经楼,楼前还有千年牡丹池,旁院有黑龙殿,是乡民祈雨的地方,东侧房即“红叶洞”,塑有傅山先生坐像一尊,手握书卷,神态慈和,这里是他生前著书行医之所,著名的《霜红龛全集》就创作于此,石壁上至今还留有他的笔迹墨宝。
据说寺后就是“观云峰”,登山石之上看云升展卷舒,如龙腾翻跃。寺东路侧有两柏相依,并列而生,此树名曰“鸳鸯柏”,那是对封建婚姻的控诉。传说讲的是有一个财主的女儿喜欢上了一个年轻英俊的长工,因财主夫妇嫌贫爱富不允婚事,两个人乘夜黑私奔自此,眼看财主的护院追到,两人躲闪不及,相拥跳下悬崖……,次年春到,崖头长出并头柏两株,枝杈交错,相依生存,至今几百年枝繁叶茂,翠绿葳蕤,可见其情坚贞不渝。
沿盘山公路下山,到绿柳环绕的映山湖边散心歇脚,只见湖水清澈,鳞波闪耀,水中游鱼时动时静,湖面鹅鸭相伴互鸣,荡舟犹如江南游,垂钓酷似太公忧。湖心岛上亭角高跷,倩影入湖如画,画静影幽;半月桥映水成圆洞,洞天福地。又有奇石异花点缀其中,亦奇亦美。恰逢晚霞满天,湖面五彩纷呈,光色四射,山影、塔影、树影、亭桥之影映入湖中,湖畔上垂钓者红伞长杆,临水披霞;舞友们舒臂扭腰,载歌载舞;情侣双双相依,含情脉脉。其光明暗相间,其色艳淡相宜,其态动静相融,万千气象汇聚于此,是时方晓湖之命名不虚!湖水映山映塔又映霞,还映人笑脸,朵朵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