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道道闪电下,出刀!
——读朱鸿宾诗集《今夜醉一回》

2017-11-14 03:52杜学文
都市 2017年5期
关键词:刀客道义诗人

杜学文

站在一道道闪电下,出刀!

——读朱鸿宾诗集《今夜醉一回》

杜学文

朱鸿宾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老刀客”。老刀客?孤身一人,头戴斗笠,身背利刃,行走天下。这是一个存在着的不存在,因为你从来不知道他在哪里。也许是大漠戈壁,也许是崇山峻岭,或远在天边,或近在眼前。这同样是一个不存在的存在。你的生活中并没有他,你也不知道他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在某个瞬间,他突然出现了,并改变了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的生活。刀客,行侠仗义,来去无踪。他们不惧生死,不畏孤独,不怕豪强,不恋荣华,成为我们生活中隐形的存在。“刀客”而“老”,则令人倍感唏嘘。这是一生的坚守,是生命力量的标示,是内心世界无比坚强的证明。在人类生活中,总有许多东西是能够让人感受到的,如爱,如善,如美,等等。这些内容由于人们的诉说、倡导、践行而显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但是,生活中也总是有许多东西是隐藏在某种神秘之处的。这些东西不一定以显性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是显示出一种更为强大的内在力量。如道,如义,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被称为“侠”的存在,似乎介于二者之间。作为一种社会群体,他们守道尚义,却是为求爱至善。也正因此,“侠”就成为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价值体现。从小处言,是指那些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能力,能够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的人们。所谓行侠仗义、济人危困,豪侠尚义、侠肝义胆。从大处言,则是为国为民,才可被称为“侠之大者”。他们重然诺,尚道义,爱国家,护弱小,不贪财,不吝名,不好色,不谋私。所有得利予己者皆不屑一顾,所有利民利国者皆以死相赴。所以,侠,又可与圣比肩。古有身在朝堂为圣,退隐江湖为侠之说。他们头顶苍天,脚踏大地,游走人间。为了心中有爱,所以存恨,故而敢爱敢恨;只因心慈,所以心悲,故而心存慈悲;一心求道,所以守义,故而道义为尚。

朱鸿宾把自己称作“老刀客”,似乎可以看出诗人的某种价值追求,并力图在诗中表现刀客之侠,之义,之充沛的内心力量。但是我并不认为他对由刀客而折射出的“侠”之精神有准确的理解体验。在他的诗中,还缺乏对刀客所具有的追求道义的献身精神、不计私利的豪侠之举的表现。至于那种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就更少。这也影响了他的诗向更深远的精神世界开拓。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欣喜于诗人的这种努力。他力图在诗中表现现实生活中越来越稀薄的内在精神力量,并以“刀客”来作为自己的精神标识。他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具有“侠义”品格的刀客,或老而将归,或独行天下,或以刀为命,等等。诗人并不想讲述这些刀客的侠义故事,而是极力突显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品格。因而,老刀,烈马,浊酒,热血等就成为其诗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意象频繁出现。“一把刀再老再钝/也是刀客的魂”(《刀魂》),“刀已卷刃,枣红马失眠/粮草均无,刀伤却在燃烧/酒,不够一碗/胸膛里的热血尚有不少”(《磨刀》)。不过,朱鸿宾似乎更关注那些“失意”的刀客,描写了许多“归隐”者。但是,不论那些刀客有过什么经历,将要如何,刀的力量依然。“一把刀再老再钝/也是刀客的魂/刀在,胆在,心跳在/没有刀,怎能杀死遍地秋风”(《刀魂》)。所以,就刀客言,可以“夜行八百”,可以“醉卧杏花”,有“大漠孤烟”,有“长河落日”,“喊杀声,风卷残云/淹没山峦”(《决战》),“一个人的兵团/行走在/大雁书写着人字的天空”(《诗意孤旅》)。可以看到,在诗人的笔下,刀客拥有一种铁马金戈、笑傲江湖、心在人在、纵情孤旅的强大的内心力量。也许,这正是诗人要反复表达的、深情呼唤的。正是这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支撑着刀客的侠义行走,激发着刀客的血性激情。而诗人以同样充满了血性的笔为我们描绘出刀客们的自由世界——空间的、时间的,物质的与精神的。“大半生金戈铁马/伤过,死过,不曾窝囊倒下/火,烧弯了钢刀/烧焦了一颗不服输的心/喊声送入云端/头发漂白黑夜”(《火》)。即使是被火熔化的刀,也要以喊声、头发来表达自己最后的生命之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论在物质层面亦或是精神层面。当科技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并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力之后,人类自身能力对科技的依赖度也在不断增加,以至于出现了科技异化人类的现象。与之相应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人们不再以增强自身的体能、技能来适应生活。因为人可以依靠技术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而人对生活的感受、对生命的体验就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是来自生命力自身的,而是来自生命之外的技术的;不是依靠意志来实现生活,而是依靠智慧来改善生活。当汽车取代了步行,并进而取代了骑行之后,人的体能就不再占有重要的位置。当火器取代了冷兵器之后,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技能的重要性。人们更看重生命力之外的技术力,而不是生命本身。表现在道德伦理领域,人类的道德感也发生了改变。人们更注重手段而忽略目的;更注重利益而忽略道义。那些在今天看来似乎比较原始甚至落后,带有所谓“野蛮、愚昧”的价值操守日见被快速的发展、不断膨胀的利益追求、舒适的物质享受所取代、遮蔽。人正在向背离自身本性的方向异化。普通的、平凡的人伦亲情正在淡化,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充满道义感的人伦关系逐渐消逝,人的血性也正在被所谓的“理性”消解。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兴盛,现代化的深化,人正在成为享受的、技术的、异化的、格式化的存在。那种充沛的生命力、旺盛的创造力、强烈的道义精神正在被技术所改变。这也许是人类的进步,但更可能是人类的悲哀。而“刀客”,这种已经被时代所遗忘的存在似乎仅仅出现在诗歌之中,出现在人类的记忆与回想之中。但是,他们那种不计个人功利,锄强扶弱、维护正义的精神却又是人们所尊重的、追忆的,这也许是对人类异化的一种校正。朱鸿宾以诗人的敏锐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用诗来呼唤侠者刀客人格道义的重现。不过,诗人对此似乎并不乐观。在他的诗中,悲观的情调也许更为浓重。所以,他描写了许多收山的“刀客”。他们也有落泪的时候,“心底那一点苍茫/逐渐被晚风放大到不可收拾/老刀,软化于声声雁叫/老马见风淌泪”(《一滴老泪》)。这种情调在诗人的其他作品中也多有表现。不过,在这时,诗人感慨的不仅仅是刀客的生命意义,而是更为广泛的人的意义。在《废弃的灯塔》中,诗人描写了一位失明的灯塔守护人。虽然时光荏苒,华年不在,自己守护的灯塔已经废弃,但这位守护人却有着“刀客”般的精神世界。尽管眼睛看不见了,可是“耳朵还好,日夜听风浪,听汽笛/记忆里的海还是老样子,……铁血的汉子,守望不安生的波涛/一座铁骨的礁石站着/在海边,盯着凶险的黑夜”。这种终身的、对“废弃”的坚守具有了某种悲壮的意义,是不能以实用来衡量其价值的。其中虽然透露出某种悲剧性,却让人心生敬意。在《高原草甸》中,诗人在天地之间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坚韧。高翔的雄鹰,以及在石头缝中生长的小草,仍然在浩渺的时空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尽管“夜封锁得太久”,但“给它一点泥土和露水/就能顶起一朵小花”。

朱鸿宾往往能够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瞬间生发出诗意。这是一个诗人不可不备的品格,也是他的天赋所在。但他不太注重进行具有更为宏大品格的结构。他写得太多、太快,使自己的诗意在瞬间实现,同样也就在瞬间消逝。这妨碍了他思考的深度以及表达的深刻。也许,在他追想刀客的侠风义骨之时,也能够像刀客们一样,静心而思,从容应对,在无刀处看刀,在有刀时出刀,得无形之形,成无用之用,“站在一道道闪电下/出刀,展开鹰的翅膀”!

责任编辑 琳子

猜你喜欢
刀客道义诗人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王根保藏枪
道义
“诗人”老爸
愤怒
天下第一刀客
炊事员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刀客
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