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明
摘 要:为了探讨红锥的早期生长性状及遗传变异,选择优良种源培育高产品种,本文研究了8个地理种源红锥的117个家系早期生长表现的差异,并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结果表明:早期生长性状表现较好的有3、5、6号种源,其中这3个种源中早期生长性状最好有7个家系,可作为选育高产的目标。
关键词:种源;环境因子;相关性;影响
红锥又称锥栗、锥丝栗、椆栗,属壳斗科常绿乔木,干性通直,高达25米,胸径1.5米,是重要的乡土珍贵阔叶用材树种和高效多用途树种。它具有生长快、材质优、适应性强、效益高及改土效果好等优良特性,其萌芽力强,萌条生长迅速,枝叶浓密,较耐荫蔽,混生性较好,可作为用材和水源涵养林进行纯林种植,亦可作为生态公益林改造的混交造林树种进行推广应用。随着社会对红锥木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通过林木遗传改良来提高林木生长发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和早期选择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此,本试验收集了红锥中心分布区的8个地理种源、117个家系种子的红锥种质资源进行造林试验,开展红锥种质资源测定、评价与选择。通过分析红锥种源、家系幼林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为红锥的遗传改良和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区概况。试验地位于某试验林区,海拔135~217m,坡度15°~35°,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0℃积温为7200℃,年平均气温21.0℃,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1.5℃。全年平均降雨量1347mm,干湿季节明显,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土壤为赤红壤,壤土厚度5~25cm,pH值为4~5.5,肥力中等。造林地为松皆伐迹地。
2.试验材料。在红锥分布的8个地理种源、选择20~50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收集117家系资源,在某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苗圃培育1年生造林苗木,育苗基质为100%黃心土,育苗营养袋规格为12cm×14cm,出圃造林苗木始高度25~50cm。
3.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处理3次重复。2013年3月造林,造林前对林地进行全砍清杂,穴状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株行距2.0m×3.0m,施放基肥(磷肥与麸饼混合肥)400g/穴。栽植后1个月后检查苗木成活率,及时补植。造林当年与次年各抚育2次,进行松土、除草、施肥(复合肥500g/株)。
二、结果与分析
1.红锥种源早期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从表1可知,红锥早期生长的树高、地径、冠幅之间显著相关。相关分析表明树高、地径、冠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林木生长越高,其胸径越大,冠幅也越大。回归分析表明,树高与地径和冠幅、地径与树高和冠幅、冠幅与树高、地径的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程度高(R2分别为0.970、0.831、0.955),显著性检验均具有
2.种源地环境因子对红锥早期生长的影响。种源地环境因子对红锥早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且海拔对地径、冠幅有显著的负影响,对树高有极显著的负影响,表明红锥早期生长速度随种源地海拔的升高而减缓;红锥早期生长性状与年均温度有较大的正相关、与纬度有较大的负相关(表2)。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海拔对树高、地径和冠幅影响最大,年降雨量和坡度对冠幅影响也较大,其逐步回归方程决策系数分别为0.750、0.693、0.969,显著检验均达极显著。
3.红锥家系间早期生长表现。在优良种源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优良家系是快速培育良种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选择生长表现较好的3个种源的家系进行分析,为早期选择提供支撑。3个种源55个家系的3个生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为5.0时,55个家系可以分为4类组群。第Ⅰ类组群包括23个家系种质材料,该类特点是生长性状较好;第Ⅱ类组群包括种源5的10、12、14、16号、种源3的4、10号、种源6的1号7个家系种质材料,该类特点为生长性状最好,此组群可作为选育高产的目标加以特别注意;第Ⅲ类组群包括24个家系材料,特点是早期生长性状相对较差;第Ⅳ组群只有1个家系为种源3的12号,早期生长性状最差,不可作为选育高产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以及不同种源地环境因子对红锥早期生长表现有一定的影响,本试验对红锥种源、家系的早期生长性状及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早期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有极显著的差异;树高、地径、冠幅的遗传力均在0.5以上,种源遗传变异丰富,改良潜力较大;树高、胸径、冠幅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种源地环境因子对红锥早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海拔对树高、地径、冠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影响。综合分析显示3、5、6号种源早期生长性状表现较好,对表现较好的3个种源的55个家系聚类分析显示,早期生长性状最好有7个家系,可作为选育高产的目标加以特别注意。此研究结果对红锥的遗传改良和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平勇.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变异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3):155-159.
[2] 申文辉,朱积余,刘秀,蒋燚.红锥种源区域试验与优良种源选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1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