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圈子村位于生态名城通化县东部,坐落在白鸡峰自然保护区东坡脚下。鹿圈子村因古时安居屯的野生鹿多由此得名,而“鹿圈”又是满语的音译,为挂锅之义,“子”是汉语的口语。鹿圈子村交通便利,南距集安旅游城30公里,北距通化市28公里,幅员面积43.1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259公顷,耕地面积286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村辖8个居民组5个自然屯,全村385户,总人口1138人。该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古朴悠久的传统民居、民俗文化打造富有本土风情的美丽乡村。自2008年以来连续八年被通化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标兵村”,2010年被通化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魅力村庄”,2011年被吉林省爱卫会评为“省级卫生村”,2012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被中国农业部评委“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2013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一、典型模式情况
近年来,鹿圈子村委会以创建美丽乡村为契机,大力开展村内的满族、朝鲜族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工作以及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累计投资1300余万元加强了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古村落氛围浓郁:修建围墙8600延长米,仿古式围墙1600延长米,仿古大门1座,仿古门楼46个。对入村道路、村内主次街道、村部、休闲文化广场、农户庭院绿化美化。栽植绿化树15000株,栽花30000平方米,栽植果树3000棵,种草10000平方米,庭院绿化率90%,达到村内景致优美。基础设施建设稳固:修建集安旅游线水泥路13公里,中桥2座,板函6座,实现了方便出行屯屯通;建危房30户,实施全村农户房屋改造整村推进项目218户,改善居住条件;修建边沟1100米,村屯内治理小流域2150延长米,完成了全村居民安全饮水工程,安装路灯16盏。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人居环境绿色清洁:积极开展清洁能工程,建沼气池20个,安装太阳能30个。在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垃圾场4000平方米,垃圾分类间2间,改厕280户。配备垃圾清理车4台,每个村民小组设置垃圾收集点,每户发放2个垃圾桶,对村内垃圾存放点每天早上垃圾车辆开始收垃圾,由保洁员负责装车。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新建1150平方米休闲文体广场,安装健身器材30套,供村民休闲娱乐健身,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二、典型模式经验
1.兴利除弊走科学发展之路。多年前,该村守着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只靠種植玉米、大豆这种世代相传的耕作手段来谋生,模式严重地阻碍了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经过多次反思总结,村两委在市、县乡多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之路。打造好鹿圈子村传统村落品牌,发展民俗游,让市场经济活起来,致富的路子多起来。围绕土地流转,在多种多样产业化上做文章,走出一条村由“三委”引导、能人示范、龙头带动、合作社组织的发展路子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收入300~500元,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被发展大户雇佣。在当地就可以赚到钱。如今的鹿圈村蔬菜、花卉、中草药种植项目和旅游项目安排就业10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收入10000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2.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增强人文魅力。村部设置了图书室、阅览室,定期组织村民参与扭秧歌、舞蹈来陶冶情操。每年组织参加县乡级体育运动会,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配备了村级卫生所,县乡医疗部门不定期到村里宣传和义诊,各类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医疗卫生不断改善。利用“互联网+”的模式,为村民提高方便、快捷、全程的综合服务。在文化品牌创建上注重现代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的创建思想,把宣传弘扬村里历史的人物、文物、地理地名等进行推介,不断增强村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底蕴。
3.发扬优良传统传承文明村风。通过“干净人家、美丽庭院”的评选,该村评选出干净人家80户,美丽庭院50户。在评选“通化好人”活动中,16户居民榜上有名,涌现出一批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好干部。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让鹿圈子村实现了山美、水美、人美的工作目标。
三、典型模式培育
为达到保护传统民居与持续发展和谐共赢的目标,多年来鹿圈子村积极利用民俗资源,不断探索开辟旅游发展新思路。为培育常态旅游产业,在辖区内打造有白鸡峰东坡景区和关东民俗文化村景点两处。其中,关东民俗文化村占地五十亩,建筑不同风格的满族、朝鲜族房屋40余套。推出了以少数民族独有的房屋建筑、器皿、工具、服饰、礼仪、饮食等为特色的民俗体验游。为延伸旅游产业链,鹿圈子村依托民俗旅游项目,还推出了系列具有地方特色,乡土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农事体验游。利用花卉基地、农民采摘园、绿色养殖等旅游产品,构成了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5000余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50多人。2015年又投资300万元完成续建工程,占地60亩,扩大了旅游规模,打造关东民俗、挖掘历史、守护文化,吃青山饭、挣旅游钱,进行生态立体开发。旅游业带动了本地区农副产品和休闲农业的发展。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林下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林下参6000亩。其中在2016年通化市森赫农业公司在我村新发展林下参2000亩,解决剩余劳动力120人,仅此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65万元 ,每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花卉150亩,中药材200亩,养殖林蛙200万只。经济林500亩, 形成了“山地栽松树,山沟养林蛙、平地种药材,庭院搞养殖”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鹿圈子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兴建旅游景区,搞好绿、美、亮工程,带动了“农家乐”、“特色餐饮”、“土特农副”的产业发展。打造了传统民俗文化这个品牌,保护了生态环境,培育了民俗生态旅游项目这个特色项目,带动村民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宽广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