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盛明
岩笛山,其实叫岩里山,就在湘江河那边,因村落旁边有一水一旱两个岩洞而得名。桂林有个著名的岩洞,名叫芦笛岩,我常常把它想象为一支吹奏的芦笛。那么岩里山呢,索性就把它称作岩笛山,也好带个乐器的“笛”字吧。
我的母亲是岩笛山的人,那外公外婆和舅舅他们自然都生活在岩笛山了。可我从小没有见过外公外婆,据母亲说他们很早就病逝了。我倒是见过大舅舅和舅娘,那病恹恹的样子,老是卧床养病,不几年便去世了。有个二舅舅,在解放前就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抓走了,竟不知所终。后来在岩笛山,就只有表哥、表姐和表侄他们了。尽管这样,岩笛山与我颇有渊源,比如第一次乘船过渡,第一次上山砍柴,第一次进洞探险,等等,这些个童年的经历,无不充满欢乐与刺激,也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忆。
打从记事的时候起,每年都跟随母亲到岩笛山,给大舅舅他们拜年或做生日。尤其拜年,我是最喜欢去的,因为有糖果吃,还可以接到挂钱。在我的记忆中,大舅舅家最好吃的菜是槟榔芋扣肉,那个年代缺吃少穿,在家里一年到头也难得吃到肥肉,心里慌得很。槟榔芋扣肉是家乡的传统菜,并列入了摆酒宴的十甲碗,在当时很受欢迎。这道菜的主要原料就是槟榔芋和猪肉,其做法是,先将槟榔芋和猪肉切成不到一厘米厚,用烧滚的油煎好,按一片猪肉一片槟榔芋排好,放在一个大碗里,外加切碎的干榨菜叶子,等蒸熟出锅后,才把它倒扣另一个大碗里,看着圆鼓鼓的,还冒着红油,香气扑鼻,十分诱人。有一次去拜年,我一个人就吃了大半碗,差点没把肠胃撑破。
吃归吃,玩归玩,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到岩笛山玩。岩笛山有连绵不断的山,还有水旱两个岩洞,对我来说那就是童年的天堂!不仅如此,表哥大儿子叫大毛佗,年龄跟我接近,在一起玩得来。先说玩山吧。我所生活的唐茹冲,周边的山像黄土坡一样低矮,种的全是油茶树和松树,很少有做柴火烧的野杂木,且早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了。而岩笛山不同,除了油茶树和松树,漫山遍野都是茅草、蕨竿和野杂木,长得一蓬一蓬的,有点深山老林的味道。那时候我还没读书,跟母亲去就是想多玩几天,好与表侄在山里疯。即使后来上学读书了,暑假里也离不开岩笛山。说起割柴禾,我在家里半天也割不了一担,这里只需个把时辰,便可以挑回满满的一担,难怪大舅舅家的屋后和牛栏旁边都堆满了一捆捆的柴禾。我很羡慕大毛佗他们,手握一把锋利的砍柴刀,唰唰唰地便割下了一大捆野杂木,不像我没割几把就把手弄出血了。岩笛山那个村子养的牛也多,黄牛和水牛都有,可以一群一群地往山里赶,看大毛佗他们时而骑上牛背,时而扯住牛尾,翻来覆去,野性十足。我在家里很少放牛,挨着牛都有点怕,之后慢慢地跟着他们学,才敢坐上牛背,但从不去撒野。
再说玩洞。那个有水流的岩洞就在村前稻田与山脚之间,洞口长约一丈有余,宽不过几尺,洞内可见一泓清水,往左前方蜿蜒而去。当时听表哥说,这个洞与湘江河连通,若遇上涨水时,可以淹没这一片稻田,退水后准能在田里捉到许多鲤鱼、鲶鱼等,据说洞里还藏着一种珍稀的竹鱼。一次,我亲眼看表哥进了一回洞,带着三节长的手电,趟过齐腰深的水,约摸半个小时以后才出来,我还好奇地问他抓到竹鱼没有?他笑了笑不做声。至于旱洞呢,就在对面石山的灌木丛中,我曾经跟大毛佗他们爬进去一回。记得当时也带了手电,过道很狭窄,不小心就会碰着脑袋,大约走了不到20米,是一个宽敞的大厅,洞顶和洞壁布满了钟乳石。我用手电晃了晃,发现大厅里摆放了一些石头,好像是石桌石凳,我辨认不清它是天然的还是人工雕琢的。看见洞里黑乎乎的,带点潮湿与霉味,我们为了壮胆,向岩洞深处大喊几声,结果引起一阵阵回音,更增添了一种恐惧感,便吓得从洞里跑出来了。之后,我没有再进那个洞,但听见有几位胆大的成年人说,他们凭借火把与手电走完了整个旱洞,发现大厅那一截有两层,大小相当于几个堂屋,并且靠湘江河的悬崖上还有一个出口。这个旱洞在岩笛山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吉洞和福洞。听母亲说过,当年日本鬼子进犯岩笛山,全村的老老少少都躲进了这个岩洞,因为洞口比较隐蔽,始终没被发觉。
在岩笛山,表哥留给我的印象也极为深刻。表哥比我的母亲还大一岁,头发稀疏而呈黄色,脸长长的总带着笑,年轻时到塘埂边捉蚂拐,伸进洞去的食指和中指被毒蛇咬伤而锯掉,右手只剩下三个指头。他抽烟和喝酒都有瘾,平日里用废报纸卷着旱烟,俗称“喇叭筒”,一支接一支地,抽个没完。那个时候喝酒也只有米烧酒,都是自家酿烤出来的,一般浓度不高,他喝酒就要喝醉,满脸通红,像顽童似的开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结婚了,他很高兴来喝喜酒,喝得大醉之后便发酒疯,说他是我娘家里来的贵客,没捞到上席坐,对我有意见。从那以后,他再也不登我家的门。我住在县城王府坪的那几年,见到他到过市场赶圩,请他进屋坐一坐都不肯。后来我调到市里工作,很少回老家,自然断绝了跟岩笛山的往来。在儿子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我们回家去过春节,母亲听说表哥患病已多年,要我带着儿子去河那边拜个年,看望表哥表嫂他们。当病入膏肓的表哥见到我们父子时,显得从未有过的高兴与激动,露出了憨憨的笑容。在我们了却他的心愿之后,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
是啊,乡思无限,亲情比天。母亲年过80岁以后,那种思乡之情越发表露出来,常常说自己走不动了,便嘱咐我多去岩笛山看看。这两三年的春节期间,我总是带着小女儿去给表嫂和表姐她们拜年。一条窄窄的水泥公路直达河那边的岩笛山,小村子这么多年变化不大,除了新修的几座红砖樓房有点醒目,就是由铁塔牵引而来的高压输电线路从屋顶跨过。村里很难见到年轻人,他们外出打工赚了钱,便买房子住到县城去了,村前那片稻田早已荒芜。我沿着童年的足迹,特意去看了水旱两个岩洞,那个水洞因修建浯溪水电站水位抬高而淹没了,洞口只露出了抽水机的水泥机埠;山坡上那个旱洞则被冬茅和荆棘死死地覆盖了,连洞口也找不着,心里免不了有一丝遗憾。
隔河千里,岩笛山就在梦里。每当从母亲的老家拜年回来,我的眼前和心中便有一种幻觉,仿佛岩笛山就像一支竹笛在吹奏,听到的分明是那一曲曲童趣与乡愁,时高时低,无穷无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