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显质朴

2017-11-13 09:51朱慧君
民主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藏经赵朴初难民

朱慧君

1907年11月5日,赵朴初生于安庆,由于赵朴初的祖上四代都是翰林,故他家的宅第被称为“世太史第”。赵朴初的父亲赵恩彤,任过县吏和塾师,生性敦厚,家中作主的是母亲陈慧,她在家中设有佛堂,每日早晨烧香拜佛;门前的水塘是她的放生池,里面放养着不少她买下的龟、鳖。赵朴初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穿越民国的烟雨,走过季节的轮回,度过了他平和而颇有情趣的童年,也许赵朴初惊世不凡的佛性,就是来缘于他高贵的血统。

作为赵家的长子,赵朴初从5岁开始就学习传统的诗书礼仪,诗书绘画。一次,赵朴初看到一只蜻蜓在蜘蛛网里挣扎,不一会儿,蜻蜓被越缠越紧,渐渐不能动弹。赵朴初转身到厨房找来一根竹竿,把蜘蛛网耐心地挑开,将蜻蜓救出。母亲见了,非常高兴,第二天带儿子去寺院烧香。佛事结束后,母亲与先觉师父闲谈,说起儿子会对对子了。师父听了,指着庙中的火神殿,出了一句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赵朴初想了想道:“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先觉师父笑了,对陈慧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任凭世事飞沙走石,童心始终光洁如镜,纯真美好。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赵朴初尤为如此。

赵朴初有一位表舅叫关之,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曾以同知身份做上海道尹袁树勋的幕僚。二次革命失败后,关之接到上海镇守史郑汝成逮捕孙中山的密令,作为同盟会会员,他悄悄地让公廨秘书杨润之通知孙中山转移,并故意拖延发捕票的时间。孙中山脱险后,曾亲笔题写书扇感谢他。1921年,关之走上了佛教道路。他与周舜卿、沈心师、谢泗亭等人发起成立佛教居士林,这是全国第一个居士林团体。同年,关之等创办净业社,并任副会长。

在民国初年的那段日子,由于战争,没落的贵族家庭数不胜数。他们从宾客如云的盛景,刹那间跌入了无人问津的角落。曾经属于他们的绚丽时光,瞬间成了别人的风景。赵家也未能幸免,日益衰落的赵家为了赵朴初的前途,决心将赵朴初送到上海读书。他们希望心爱的儿子可以接受新式的教育,在雨露和阳光下静静开放,不负锦绣年华。

离家的日子快到了,13岁的赵朴初最后一次和家人一起看了元宵节的花灯后就来到了上海,投靠表舅关之。月色倾城的上海滩,是一座遍地都是传奇的都市。多少人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人间剧场,一意孤行地导演着悲欢。从繁华灿烂,到寂寞黯然。而赵朴初不一样,在表舅这位中国佛教界的大人物身边,他耳濡目染了表舅的工作,潜伏在心底的佛学意识得到了启蒙,暗暗确立了人生的方向。

在表舅的影响下,赵朴初学着做秘书,收发报纸,起草文件。关之对赵朴初要求很严。第一次看到赵朴初起草的文字时,关之皱着眉头,一边拿笔批改,一边婉言批评:“你的国文很好,毛笔字也好,但佛教有佛教的门径,你要多看佛书。”从此,赵朴初开始研究佛经。1929年,中国佛教会成立,关之被选为九个常委之一,许多高僧大德再次走动,每日聆听太虚圆瑛大师的开示,让那时的赵朴初受益匪浅。

赵朴初的一生,邂逅了无数的高人,他用最虔诚的姿态,跪拜在他们的高德之下。年轻的赵朴初穿过旧上海悠长的弄堂,走上了慈善为本、普度众生的道路。 1935年,28岁的赵朴初在圆瑛大师的介绍下皈依佛门,成了在家的居师。于是,他无需深入红尘,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来与他交涉。他不想成为传奇,可是他本身就已是传奇。赵朴初的佛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他会在恰当的时间恰当地绽放。在圆明讲堂,赵朴初接触了卷帙浩瀚的佛经。在经卷和高僧的影响下,赵朴初将自己在私塾和东吴大学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佛学中去;他的诗书造诣,也与日俱进。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的第二天,一千多难民拥挤到慕尔堂门前的云南路上等待安置,而上海市社会局驻会工作人员早已逃之夭夭。赵朴初和上海佛教界护国和平会的吴大琨等人一起,想把难民带到宁波同乡会安置。他们沿着云南路、西藏路一直朝北走,赵朴初执一面红色十字小旗,冒着飞弹走在队伍的前面。他一路大声地喊:“你们跟我们走!”吴大琨执一面小旗走在后面。一路上流弹不时飞过,胆小的难民们哭声不断。到了宁波同乡会,不料铁门紧闭,空无一人。一位租界巡捕为赵朴初的精神所感动,越墙打开铁门,让难民进入。难民们感恩戴德,称赵朴初是菩萨再世。8月15日,沪上报童纷纷叫卖:“看报!看报!赵朴初菩萨再世,侠肝孤胆护难民!”

淞沪战役期间,宋希濂三十六师伤亡惨重。圆瑛法师和赵朴初以“上海佛教界护国和平会”名义组织了上海僧侣救护队开赴吴淞前线,抢救伤员。护国和平会会章是一顶地藏菩萨的毗卢帽,表示大愿——护国和平。赵朴初自己也上前线,帮助抢救伤员。与此同时,赵朴初将他所收容的一百多位报名上前线的青壮年难民,送到三十六师补充兵员。1937年11月12日,淞沪全部沦陷,在圆瑛、赵朴初等领导下,几十个难民收容所陆续收容了五十万难民。

第二年,赵朴初还和胡愈之、许广平、吴耀宗、陈巳生、雷洁琼、严景耀、吴大琨、萧宗俊等创办了抗日救亡组织——益友社,赵朴初任理事长。佛教在那个年代的上海,发挥了普度众生的作用,赵朴初也因此被各大媒体称为活菩萨在世,从此名扬大上海。

抗战胜利后,赵朴初痛恨国民党反动独裁的黑暗统治,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38岁的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業,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上,赵朴初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制定《共同纲领》。由于他已皈依,周恩来总理还特意给他安排了素斋。1949年10月1日,赵朴初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赵朴初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他举家迁移北京。赵朴初不愧为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佛学造诣极深,他撰写的《佛教常识答问》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

赵朴初的另一大功绩是重印《乾隆版大藏经》。《乾隆版大藏经》亦称《龙藏》和《清藏》,是清朝雍正皇帝降旨,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开刻。乾隆三年(1738年),历时五年的经板雕造完工。清廷出资印一百部《乾隆版大藏经》,颁赐全国各大寺院。七万多块经板贮存故宫武英殿。“文化大革命”中经板遭到严重破坏,后为保护好这套国内仅存的《乾隆版大藏经》经板,经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共同协商后,决定开展重印《乾隆版大藏经》的工作,1987年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由赵朴初主持的重印《乾隆版大藏经》的工作开始。经过整理,按《千字文》字型大小顺序码放,数百块经板需要补刻,数千块经板因长年被水浸泡腐烂,已经无法使用,需要重新雕刻。可见,重印《乾隆版大藏经》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无论对佛教界还是文化界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为此,赵朴初在撰写的《重印清龙藏序》中写道:“自宋初创刻《大藏经》,尔后历朝无不以刊刻《大藏经》为胜国之大事,以迄元明,官私刻板达十余部,惜屡经丧乱,板佚无存。清雍乾之际,整编重雕,世称龙藏,并收汉土著述达七千八百余卷,博采旁搜,包罗宏富,超轶前代为国重宝。实集佛学典籍之大成,为华夏文化之丰碑。十年否塞,经板残损,并世知闻,咸为扼腕。四凶既翦,国步复康,文运宏开,因缘殊胜。”

用“赤子佛心”这四个字来概括赵朴初的一生是最合适不过了,他告诫佛教弟子,佛教的利益必须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的生命好比一滴水,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到人民的大海中去,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星云大师在回忆赵朴初时也曾说“他比我们出家人更有修行,更有智慧”。一个朝代的更替,让多少人的心灵也随之换去,让他们看不懂陌生的自己。而赵朴初,这位走过九十多个春秋的世纪老人,却繁华落尽显质朴,面对世事沧桑,能以他的品格和修养在时光中屹立,做到笑看世事,也无风雨也无晴!

猜你喜欢
大藏经赵朴初难民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品读《茶禅诗书赵朴初》
宜宾市博物院开展珍贵文物修复工作
论赵朴初对佛教教义的现代性诠释
为让小难民开心 他冒险送去上万个玩具
叙利亚难民去往何方?
歌德今秋力推赵朴初书法
甘肃永登发现元代雕版印刷《大藏经》
《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