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指向性教学

2017-11-13 08:50李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素养课文

李平

人教版略讀课文不仅语言优美、形象鲜活、情感丰富,而且表达生动、描写细致、立意深刻。因此,教师要大量挖掘略读课文中实用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进行语言学用、开展读写结合,还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心态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评价,以此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一、指向表达,提高综合能力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训练”,是实现这一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故此,教师需重视语言训练。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正好给语言训练提供了平台。

(一)指向口语表达,训练基本技能

1、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初读感知、把握文意是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常用“六要素串联法”引导学生口头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一概括方法,但语言组织能力弱的学生还是不能用准确、通顺的语言说出文章大意。若学生在说话时有本可依,则事半功倍。

话题的巧妙设计,既解决了文意把握的问题,又训练了学生从字里行间提炼关键词语进行概括的能力。

2、训练学生评说能力

在公开课中,常常见到老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评说人物。往往是在学生读完文章后,老师问:“你们觉得文中的这个人怎样呢?”学生在这种问题的引导下,挖空心思找出文中任何一处能证明自己看法的句子,这样一来,答案就显得肤浅,总离不开“伟大”、“无私”、“聪明”等笼统的评价。学生没有得到说整句话的训练,对于其顺畅表达是没有好处的。

(二)指向书面表达,实践基本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见,实践才能提升能力。略读课文中丰富的语言学用资源是学生语言实践的蓝本。教师需引导学生学句法、学段式、学布局,以课堂实践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具体落实到写作,则还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来构思。比如《索溪峪的“野”》是一篇写景文,文章紧扣“野”字,从山野、水野、物野、人野这四个方面描绘了张家界独特的美。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校园的美》为题,构思习作的内容提纲。如果要仿照《我的舞台》,除了学习开篇点题的技巧之外,还可以学习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文章以“我”的成长为线索,按时间顺序选取相关场景的写法来表现主题。老师可让学生以《我的读书生活》为题进行习作,选取在成长过程中与读书有关的场景,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场景串联起来。

二、指向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即使是小学生也应该具备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主要是欣赏作者的手法。王尚文在《语感论》一书中说:“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故内容和形式是一个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的。这里的“形式”,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等。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半截蜡烛》是小学阶段唯一一篇以剧本形式呈现的课文。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把握文意、品析语言、感受形象之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剧本情节的一波三折。

略读课文是学生语言学用的宝库,是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的基地,教师需重视利用略读课文,需深入、全面、系统挖掘语言学用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提供给学生,以丰富学生语言储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拓宽学生语文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素养课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