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连芳,赵菊梅
1.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护理部(榆林719000),2.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榆林 719000)
·临床护理·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情绪和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许连芳1,赵菊梅2△
1.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护理部(榆林719000),2.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榆林 719000)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情绪和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93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采用GQLI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采用治疗依从性问卷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均有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脑出血引发的致残率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阴影,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治疗依从性较低,产生多种并发症。系统化护理是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改进护理措施,将各个护理环节融会贯通,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9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03±3.84)岁;基底节区出血32例,脑叶出血6例,脑干出血2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3例。对照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94±3.04)岁;基底节区出血33例,脑叶出血7例,脑干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脑室出血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测量血压、呼吸、脉搏、体温,注意保暖,多翻身防止压疮等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①计划制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使健康宣教、康复训练、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护理进行有序的衔接。②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基础护理内容,传授专门的护理技术。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语言使患者增强信心,如:“今天您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坚持下去的话,您的情况很快就可以改善了”,“您今天的情况比之前好了很多呢,康复训练有了很大的效果呢,您一定要坚持呀”。③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多倾听患者诉说,对于患者出现的各种疑问给予全面的解答,多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该注重这些患者的心理安慰,耐心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④饮食护理:对于无法吞咽的患者进行鼻饲,控制食物用量,控制患者饮食的盐、脂含量。⑤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设立热线电话,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
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采用GQLI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治疗依从性评价结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及相关文献,编制治疗依从性问卷,量表分为配合治疗、自我检测、饮食调理以及遵医嘱服药4个项目。每个项目4分,分值范围1~4分。
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前治疗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均有显著提高;干预组干预后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干预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较[例(%)]
脑出血通常在情绪激动时发病,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血压波动、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累[2]。患者发病后早期病死率较高,存活下来的患者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患者术后常出现多种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下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护理手段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系统化护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决策性与科学性[2],可延伸到病人的身心健康的整体化护理。本次研究显示,干预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系统化护理干预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3]。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且干预组干预后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有显著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高。说明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系统化护理中,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同时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重视,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后出现2例颅内积气,1例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4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是因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系统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改善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进而大大提高了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见,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
[1] 王建亚.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24(9):212-213.
[2] 白 璐,陈 铎. 系统化护理在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生存状态与情绪状态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56-158.
[3] 赵海红.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0):2964-2966.
△通讯作者
脑出血/护理 情绪 依从性 并发症
R472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11.046
(收稿: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