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
3月28日,宜华集团将迎来成立30周年的生日,这是公司冲击未来新十年新起点的生日。
30年前的1987年,宜华集团的创始人刘绍喜,向父亲大声说:“我要出去做生意,不然没办法脱贫。”依靠借来的800元,刘绍喜在汕头澄海区莲下镇,创立了一间简陋的小木坊,也就是宜华集团的前身——“莲下槐东家具厂”。
30年之后的今天,宜华集团已经从简陋的家具厂蜕变成为一个集住居生活、医疗养老、投资金融、地产酒店四大产业于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控股宜华生活(600978)、宜华健康(000150)两家上市公司。2016年宜华集团实现产值400多亿元,现拥有资产700多亿元,战略投资100多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1987年,任正非因工作不顺利,转而集资2万元创立了华为公司;同样是1987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从踩着三轮车代销棒冰、汽水和校簿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人们只看到任正非、宗庆后、刘绍喜这些企业家成功的光环,未必看到隐藏在其背后的坎坷历程和长达30年从不停歇的奋斗足迹。
刘绍喜当时的理想只是“盖镇上最漂亮的楼房”,家人对他的期望可能也仅止于此。谁又能想到,刘绍喜一出茅庐就显示出智慧,创造出传奇。
1963年12月,刘绍喜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莲下镇。当时,一家三代6口人蜗居在一间只有16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家里穷得叮当响。
在这个世代务农的家庭里,刘绍喜没看出自己有什么前途。他跟着父亲干农活,曾想自己这辈子可能就跟父亲的一辈子差不多了。但改革开放后,他看到周围的同龄人中,能吃苦耐劳的、有技术的都出去打工了,脑瓜灵活的则做起了生意,或多或少都赚到了钱。刘绍喜的心开始躁动起来,“我不能一辈子就这样呆在这里”, 经过一番考虑后,长辈们还是决定把赌注压在刘绍喜身上。一家人东拼西凑,终于凑到了800元。
这一年是1987年。刘绍喜决定结合自己的专长,凭自己的手艺开设一间“家具厂”。他找来了一些木料,自己搭起一个木棚,这木棚就是他后来所说的“莲下槐东家具厂”。当时又有多少人知道,刘绍喜新开张的家具小作坊,除了招牌上面的字是新写上去的之外,别的全是从市场上淘回来的旧货,电锯也是二手的。而资金只有向亲戚朋友借来的800元。
莲下槐东家具厂在当时充其量只能称为“个体户”,刘绍喜对于自己的“个体户”身份感到尴尬,他觉得这身份太单薄了,腰杆子很难硬起来。他要找个伴来撑起门面, 他想到了“集体企业”,可以把它当成是自己家具厂的一顶可以遮点风、挡点雨的“帽子”。刘绍喜为自己的家具厂戴上了一顶“红帽子”——挂靠莲下镇槐东乡政府,成为了“集体企业”。
他购进杉木,亲自制作家具。但由于刚开始知名度不够,他的家具销售得不理想。这时,刘绍喜善动脑、敢冒险的经商天赋便开始显示出来。为了打开市场,他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请求别人免费使用他的家具,使用一年后觉得满意再付款。
“免费试用家具”造成了轰动效应,一传十,十传百,刘绍喜的家具销路迅速打开了,他本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出奇制胜,初试身手的刘绍喜用三年时间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0年,有了资金的刘绍喜开始图谋更大的发展。他来到汕头经济特区,租用一处厂房办起了木制品加工厂。从村办小作坊到特区企业,这一变化给刘绍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新的天地里,刘绍喜结识了更多的客户和朋友,机会很快来临。
1991年,刘绍喜和一位来自德国的业务朋友一起吃饭。聊天过程中,这位朋友无意间说道,以木制品为主的装修风格已成为一种国际装修趋向。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善于牢牢抓住机遇的刘绍喜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市场信息。为了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他只身前往香港考察。在香港,细心的刘绍喜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看到了中国内地今后城市的发展趋势,且这趋势和德国朋友所言不谋而合。这实在是个商机!
“今后的城市都要建高楼,有楼就有与之配套的木制品需求。”刘绍喜喜不自禁。而恰在这时,台湾的一位朋友也建议他走多元化木制品之路,并承诺帮他负责木地板的出口销售业务。所有的信息都表明进入木材加工业是“势在必行”的事。刘绍喜果断地将他前面一点点积累下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购置生产设备中,组建宜华装饰木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较高档的实木地板、木墙板、实木墙角线等木制品,改变以往那种单一家具的生产格局。
这次转型相当成功,不出一年,宜华的产品就走出国门,打入了国外市场。
这一次的成功使刘绍喜深信他的“木缘”将会继续,木棚里诞生的宜华传奇将会继续。他不断注资,先后投资2亿多元,从德国、美国引进一流的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使木材利用率提高了20%,宜华的产品也开始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品牌。
就在宜华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刘绍喜却隐隐地感到不安。他知道,要建立百年企业,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杀鸡取卵无异于慢性自杀。然而,就当时木材加工行业的状况而言,诸多企业的做法恰恰如此。他们不顾国内森林资源有限,大量砍伐,这势必会导致日后木材供应不上。“国内有限的林业资源不能再破坏了!”刘绍喜由衷地说。
于是,他想到了从国外引进原材料。刘绍喜来到缅甸、越南的深山沟壑,还有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做了细致的调研和论证,认定这些地方可以作为宜华集团引进原材料的基地。在之后的发展中,刘绍喜还在非洲、美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木材基地。
不仅如此,为了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物圈,即使在国外,刘绍喜也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坚持“砍一棵树,补一株苗”的原则。他经常整座山整座山地包下来,然后根据树龄逐年开发。无论在哪里,他都坚持“砍”“补”并举的基本原则,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大智慧,一种生生不息的经营观和人生观。
2001年10月的一天,刘绍喜来到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吸引了他。考察后他毅然决定,在今后的5年内投资3600多万元,在大埔县种植10万亩产林基地,为集团的木制品生产提供质优、价廉、运输便利的原材料。“兴建自己的木材生产基地是宜华集团的重要投资项目,有了这个生物圈,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我们就可以站在另一个高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为日后宜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强劲的力量。”
有了充足的木材原材料作保障,刘绍喜的信心更足了,他加大投资额度,完善各相关环节,加快在世界各地建设分支机构。在国内,刘绍喜已在20多个省级区域的大中城市均开设了专卖店;在国外,刘绍喜也有了400多个销售网络。一系列强劲有力的举措很快获得回报,宜华集团销售额节节攀升,进入了“中国企业500强”的行列。
刘绍喜乘势而上,开始进军房地产、林产、文化、投资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即使做房地产,刘绍喜也显得与众不同,显示着他的智慧。他坚持“以木为本,绿色家居”的宗旨,开发出来的商住楼成为居民理想的绿色家园。
就在刘绍喜鼓足劲准备再攀高峰的时候,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行业迎来了最严峻的一次考验。2003年7月,美国14个州的27家家具公司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提起反倾销诉讼。同年12月,美国商务部开始立案调查。2004年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认为,美国同类行业因中国家具进口受到实质性损害。刘绍喜得知消息后十分气愤,却仍保持着理智,显示着智慧。他一方面带领宜华木业积极应诉,另一方面还协助国内其他家具企业与美国政府反倾销调查展开周旋。最终,让刘绍喜自豪、高兴的是,宜华木业出口美国被征的关税,不但没有增加,还从8.64%降低到了6.65%,其他与他联合应诉维权的企业也都得益。
诉讼胜利为2004年的宜华画上了精彩的一笔,也为中国企业打赢WTO框架下的贸易壁垒战提供了成功经验。
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让刘绍喜明白,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到了一个瓶颈。企业要突破瓶颈再次获得跨越式发展,就要获得所需发展资金,而上市是最好的选择。但上市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绝不仅仅是融资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承担提高公司透明度的义务,而是为了企业更长远的发展,为股东、员工谋福利。2004年,刘绍喜如愿以偿,“宜华木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2004年是宜华整体提升最显著的一年”,刘绍喜在接受采访时说。
宜华木业成功上市,不仅改写了汕头民营企业没有上市公司的历史,也使宜华登上了国内实木地板第一股的宝座。从此,宜华事业如虎添翼。资本运作的成功,带动了一批大项目相继上马。
看着家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儿子儿媳妇也很着急,可工作太忙没办法分担,就想着早点给宝宝送去幼儿园,这样也能让我和老伴缓缓。我知道后第一个举手赞同,可老伴不干,心疼小孙子太小,到幼儿园挨欺负。儿子儿媳妇说没关系,我也说得锻炼锻炼,可无论我们怎么劝,老伴也不让送,她一点也不考虑自己,更没有考虑我的感受。
2004年10月20日,国内乃至世界最大规模的木制品加工基地“宜华木业城”开工建设。
2006年,宜华木业的自有品牌产品畅销美洲、澳洲和欧洲,实现产值达5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5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
2007年3月28日,宜华木业成功增发一亿新股,筹资12.1亿元。以当年4月初的股价计算,宜华集团市值近80亿元。
2011年,宜华集团创产值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加工企业和全国出口创汇500强企业,同时也成为广东民营企业100强。
2013年4月的时候,刘绍喜已做“中国木业大王”好几年。他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传奇,但他毫不固步自封,依旧雄心勃勃。
2015年,宜华木业刘绍喜获评“广东家具行业杰出贡献人物”。
国内家族企业的未来发展,往往取决于继力者的素质、胸怀和品格。
刘绍喜有两个儿子,刘壮青和刘壮超,都是80后,一个生于1986年,属虎年,一个生于1988年,属龙年。俗话说“打虎要有好兄弟”。他们就是人们口中的“虎兄龙弟”。
刘绍喜对儿子的教育开始得很早,当刘壮青、刘壮超八、九岁时,每当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开会时,他们兄弟便会坐在专门为他们设置的小椅子上,进行商业气氛的熏陶。每次会后,刘绍喜总是会和他们兄弟俩交流,鼓励他们就会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耐心地解答。
兄弟二人中学毕业之后,刘绍喜便把他们送到美国留学,十五六岁的孩子,远离家乡到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求学,当然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为了造就他们不忍心也要忍心。
刘壮超说:“在西方学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美国社会是开放的、多元的,又可以让我见识到一个正在迅速前进的世界,对我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作用非常大。”
为了培养儿子们独立处世能力以及积累更多的商业经验,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刘绍喜分别让他们在属下的公司锻炼,刘壮青在健康医疗版块,刘壮超在美国的控股机构。直到2010年,刘绍喜才让刘壮超回到公司总部,负责营销,几年的实践和磨炼之后,才让刘壮超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刘绍喜安排两兄弟去美国就读工商管理专业期间,正值美国14个州的27家家具公司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提起反倾销诉讼之际。“刚成年的壮青、壮超协助宜华积极应诉,并带领其他中国家具企业正确应对,最终赢得了诉讼,为公司开拓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刘绍喜自豪地说。他为这两个懂事的儿子感到骄傲。
据刘绍喜安排,医疗健康(爱基,净值,资讯)产业主要由哥哥刘壮青规划、开拓、扩张。2016年4月9日,刘壮青辞去宜华木业副董事长职务,随后就任宜华健康总经理,搭起了交接班的大体框架。木业家居产业主要由弟弟刘壮超主导转型升级。
作为宜华的领军少壮派,刘壮青以自身的国际视野和青年企业家的活力干劲,带领企业不断创造辉煌业绩。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特别奖”、广东省“2011年上市公司10大杰出企业家”“2011粤商菁英年度人物”、第十三批“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第四届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2008年,刘壮超就学于美国Pepperdine University佩珀代因大学商管学院期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最高荣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成为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华人留学生。学成归国后,继续深造于北大国际MBA(BiMBA)高层管理班(EMBA)。
在宜华木业任职期间,刘壮超主管国内外市场营销工作,全面负责宜华木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渠道建设及“宜华家居体验馆”布局规划,顺应时代趋势,积极推动宜华木业“互联网+泛家居”一体化战略,战略规划并主导建设宜华“Y+生态系统”,携手沃棣家居、多维尚书、爱福窝、海尔家居、有住网、美乐乐、金融湾、华达利、健康家、创想家等优秀企业,打通全产业生态链,促进生态融合,加速升维布局,引领家居行业服务提升与变革。
“他们不是简单的接班,而是带领企业实现突破与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二代’。”刘绍喜说,交接班不是简单让儿子继承家业,而是交给一个职业人才团队,打造一家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