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
朝天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广元市北,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交界的边陲地带。荒山多、耕地少,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条件差。长久以来,朝天区戴着“川陕革命老区”“山区特困县”“汶川地震重灾区”等几顶象征贫穷的帽子,如何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如何立足山区特点发展县域经济 一直是朝天区重点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立足山区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等林业产业,走出一条盆周山区生态林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朝天区发展核桃基地41万亩,核桃年产量达3.7万吨,综合产值18.5亿元,带动旅游增收3.27亿元,全区贫困户年人均实现核桃纯收入213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3%。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地处川陕结合部,因唐天宝年间唐玄宗避 “安史之乱”奔蜀百官于此接驾朝拜天子而得名。全区有林业用地 158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3%,是长江支流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区辖25 个乡镇,214 个村,总人口 21 万,其中农村人口 19.5 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经济县(区)。因立地条件差、山多路远、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想要发家致富十分困难。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桃作为绿色健康食品备受追捧,市场价格逐年攀升。而朝阳区隶属于南北交界,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核桃树生长。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朝天区委区政府确立了“核桃富民”的奋斗目标,把核桃产业作为名片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抓,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全区农民广栽广种核桃树。然而,在早年,要让农民把好地拿出来,成片栽种核桃树非常困难,大部分人只是利用沟畔地埂、渠旁路边等“边角余料”进行小规模栽种,因此,“核桃富民”的目标在行进初期迟迟不见显效。
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开始实施,朝天区被纳入第一批退耕还林区域。其要求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朝天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结合山区立地条件、气候条件,把核桃产业培育成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实现山地增绿、农民增收。尽管政府部门利用各种途径向农民宣传退耕还林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还保证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习惯了以粮田耕种为主要生计的农民,一下子很难转变观念,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抵触情绪。
看到此景,朝天区委区政府决定提高林地收入来调动农民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林地收入问题?首先,支柱性的核桃种植收入。每亩地大约能栽25株核桃,树苗、肥料、农药由林业局免费提供,修枝整形、防病治虫、改良嫁接由专业技术服务队负责,挂果收成后由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农民只要做松土、施肥、除草等简单的劳动就行了。树苗种下后五年开始挂果,每株出产约30斤,若按当前收购价每斤20元计算,每亩地纯收入约15000元。其次,退耕还林的补贴。退耕户可以得到政府16年的补贴,前8年每年每亩230元,后8年每年每亩125元。最后,增加种植初期收入。在核桃林下推行“林+药”“林+菜”“林+禽”的工作随之在全区展开,鼓励农户利用林下空间,种植中药材、蔬菜,养殖山羊、鸡。
政策实施下来后,农民慢慢发现,林地的收入比以前还多,退耕种树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至此,核桃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正式打开。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一方面,朝天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了,全区共实施退耕还林1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9.3%,2013年退耕还林土地的泥沙流失量较1999年减少了30%,3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得到彻底治理;另一方面,“适地适树”巧妙助推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14年全区核桃栽植面积达到35万亩870万株,产量达到2.6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3亿元,退耕农户人均核桃收入达到5360元。
在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朝天区为加强研发工作,与中国农机院、四川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局院合作”“局所合作”,就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其中“核桃方块形模型”申请为国家专利,较好地解决了核桃嫁接成活率偏低的技术难题,核桃单株平均产量由6公斤提高到9公斤,丰产期平均缩短4年。选育出“硕星”“夏早”“蜀朝2号” 3个省级审(认)定核桃品种。完成4.2万亩核桃林良种改造,使得全区良种化率达70%,投产期缩短到6年,单株产量由6公斤增加到12公斤。研制出“朝林一号 A 型、B 型”林药和核桃专用肥,对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坐果率和优化核桃品质起到关键作用。此外,研发出的用于方块芽接的接口取形导模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研制出的核桃去青皮一体机,免费发放到贫困户比较集中的核桃产区,极大地提高了核桃青果处理效率,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劳动力相对不足的问题。
为强化科技体系建设,朝天区成立核桃科研所,25个乡镇均建有一支科技服务队,116个核桃专业村和64个贫困村建立了核桃科技服务站,每个贫困村还分设1~2个技术服务点,形成了“区建所、乡建队、村建站、组建点”的四级科技服务体系,并大力实施“百村千组万名技术员”工程,定期对核桃种植户进行春防虫、夏嫁接、秋栽植、冬管理等关键技术培训,确保每3户贫困户有1名技术人员。为强化技术推广,朝天区组建专职核桃综合管护技术服务队,常年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年均实施核桃品种改良3万亩,开展丰产措施管理20万亩。此外,朝天区还对64个贫困村实施“技术全覆盖工程”,采取“一对一”的技术帮扶策略,有效解决贫困户技术薄弱、管理困难的问题。
在确保核桃质量方面,朝天区又首创核桃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实时监控”的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全覆盖。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核桃品种质量。
针对核桃种植前期见效较慢的问题,朝天区通过“林+菜”“林+禽”等复合立体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率,推动了高山露地蔬菜、土鸡、食用菌等产业同步发展。近年来,朝天区年均林下套种蔬菜15万亩、养殖土鸡200余万只,林下种植香菇和木耳2000万袋(椴),农民人均年增收1800元以上,其中贫困户年增收1200元以上。
因此,核桃产业成为了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核桃的品种和技术都得到了改良,那么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一个小小的核桃卖出效益?这就应该重视科技和质量,发展扩建核桃深加工产业链,做出朝天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为此,朝天区积极开展各项企业支持计划:一是培育龙头。把龙头培育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股份、合资、租赁、转让等市场办法,培育引进加工企业,综合开发林业产品,促进加工转化,拓展增值空间。目前,已成功引进了棒仁食品有限公司、烟灯山智慧油加工厂、栈道土特产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建立核桃加工厂,进行核桃精深加工,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椒盐核桃、琥珀桃仁和核桃油等产品。二是扩大品牌影响。把品牌整合作为关键之举,规范商标注册、品牌使用、对外宣传、标识名称,召开产品推介会和交易会,加大朝天核桃的宣传力度。三是加强营销。推行“公司+基地+农户” “合作社+基地” “协会+农户”等模式,“产销联动、利益同享、风险共担” ,建成川东北最大的核桃批发市场,填补了甘南、陕南、川北地区无大型核桃交易市场的空白。
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朝天区发展了一大批示范带动性强的核桃专业合作组织,对吸纳贫困户入社发展核桃产业成效明显的专业合作组织给予项目支持或政策补贴,推动核桃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朝天区以贫困户为主体的核桃专业合作组织达24家,发展种植大户650户、营销大户45户、科技示范户40户,有效提高了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截至2016年,朝天区发展核桃基地41万亩,核桃年产量达3.7万吨,综合产值达18.5亿元。
随着核桃产业的兴起,“朝天核桃”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并在西博会、中国核桃大会、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最畅销产品奖”和“深受群众喜爱展品奖” ,朝天成功创建为“中国核桃之乡” 。
如今,朝天核桃远销浙江、上海、山东等 10 多个省 40 多个大中城市,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部分国家,核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
近年来,我国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力度逐年增加 ,农业专项资金投入在引进新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改善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资金问题是制约朝天区核桃产业发展的大难题。近年来,朝天区由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核桃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基地建设、综合管护、品种改良等,并侧重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每个贫困村安排20万~50万元产业周转金,用于贫困户发展核桃产业。并且在连续几年内逐年提高补助金额,保证核桃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2008—2010年为例,朝阳区政府对核桃产业投入资金分别为:699万元、1116万元、1300万元。同时,朝天区对核桃产业的资金投入采取了多样化的方式,资金投入方式多达十种,除“创建中国核桃之乡”“核桃有害生物防治 ”“退耕还林 ”“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和“省级产业基地强县以奖代补 ”等专项资金为一次性投入外 ,其余所有资金都为多年投入。
2008汶川地震,造成朝天区林业行业直接经济损失11702万元。朝天区核桃产业作为广元的一大农业产业,其投入资金不容小觑。广元市朝天区运用灾后重建的农业专项资金大力恢复核心农业生产,引进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把核桃产业作为重点发展。
根据基础差、财力弱的区情实际,朝天区还着力整合项目资金,近3年累计整合农业、扶贫等项目资金1.47亿元用于发展核桃产业。同时,全区大力实施核桃树果权抵押贷款,安排200万元风险基金探索“政银保”抵押贷款模式,引导核桃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向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并构建以家庭林场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领军人+社会化服务超市”为依托的“1+3”格局,采取有偿流转、入股分红等形式,吸引企业、业主投资产业发展。2015年以来,全区发放抵押贷款3000余万元,为50余户贫困户、10余家核桃专业合作组织解决了资金难题。
同时,推行“一权二估三贷四降五管”的经济林(果)抵押贷款模式,授信林权抵押贷款2450万元,发放抵押贷款1560万元,实现了林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顺利蜕变,有效破解了林(果)农融资难题,增添了产业发展活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探索形成了“大户+基地”等5种农村新型市场主体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400余个,平溪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建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为社员提供资金互助平台,提高农民市场主体竞争能力。建成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累计流转林地13.3万亩,为林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延伸核桃产业链,结合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朝天区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工作思路不动摇,把核桃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首位产业和名片产业,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深度推进核桃养生文化、核桃创意旅游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盆周山区生态林业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朝天区将核桃基地建设与区内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建成核桃生态旅游观光园13个,培育出以品尝核桃美食为主的林家乐、森林人家96家,解决了近200名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年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8亿元。
朝天区先后邀请成都两家旅游策划和园林设计专业公司对平溪乡、汪家乡、曾家镇部分创建户进行了设计和指导,全区共培育13户乡村民宿户,并带动了周边贫困户20余户30余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其中,以毛坝村为例,曾成功打造了何家院子、祥和人家、鑫泰绿色度假村等7户有特色、上档次的民宿达标户,推出了醉鸡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菜产品,深受外来顾客的喜爱。
同时,朝天区深入实施“文旅兴区”战略,着力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创新旅游产品,全面打造“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惠民旅游”,全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功创建了明月峡、曾家山、龙门阁、水磨沟四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培育形成了“栈道之都、养生天堂”特色品牌,先后获得“中国西部生态养生基地”、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等荣誉,正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重要旅游目的地。
针对适合发展旅游产业和参与旅游服务业,以及愿意到附近企业就业的贫困户进行全面摸底,朝天区旅游部门积极组织农家乐业主、饭店服务员及贫困户开展专项培训,参训人数达300余人次,并分别与曾家山、水磨沟等景区周边的农家乐、旅游企业初步达成优先聘用贫困户就业的协议,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提高了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参与旅游的积极性,也使更多适合产业发展的和愿意到旅游企业就业的贫困户增长技能。2016年第三届朝天核桃文化旅游节上朝天区在本届核桃文化旅游节上共签约招商投资项目17个,投资总额为29.82亿元。内容涵盖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四方面。至此,核桃,成为朝天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旅游,成为朝天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2010年以来,朝天区还建成了以蔬菜为主的平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蔬菜应急育苗场2.1万平方米,实现了高山露地蔬菜全年生产;建成蔬菜产地集中交易市场1.2万平方米;建立曾家山蔬菜研究所,引进寒将军甘蓝等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19个,推广配方施肥、设施育苗、频振灯杀虫等6项新技术。2012年,曾家山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面积为21万亩,年产量达60万吨,蔬菜基地乡镇农户种菜收入达6000元,占其总收入的70%以上。朝天成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甘蓝、土豆、萝卜等7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实现了“菜乡天下”的目标。
今后,朝天区将继续把核桃产业作为脱贫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将在继续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紧紧依托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2020年,使全区核桃种植规模达到45万亩,产量6万吨,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人均核桃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把朝天建成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核桃产业强区和嘉陵江上游更加美丽富饶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