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2017-11-13 08:27:03卓美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20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卓美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卓美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探究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就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83%,和对照组(93.75%)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24±20.61)μmol/L、(20.74±6.23)μmol/L、4.17%,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能显著降低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较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间隙 持续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儿科的常见病之一,易使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甚至死亡,及时对其实施治疗尤为重要[1]。本院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实施间隙、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来本院就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实验组48例患儿日龄均数为(17.75±5.73)d,男28例(58.33%),女20例(41.67%);21例患儿为早产儿,27例患儿为足月儿。对照组48例患儿日龄均数为(18.20±5.69)d,男27例(56.25%),女21例(43.75%);20例患儿为早产儿,28例患儿为足月儿。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资料经统计发现无明显区别,P>0.05,组间可对比。

1.2 方法

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患儿口服酶诱导剂鲁米那、益生菌、补液等,对于存在贫血的患儿,可给予其输血治疗。

实验组4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即每天给予患儿照射3~6h蓝光,间隙2~4h,再给予患儿照射蓝光,以5d为一疗程。

对照组4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即每天给予患儿照射12~18h蓝光,间隙6h,再给予患儿照射蓝光,以5d为一疗程。

1.3 评估指标

研究对比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疗效、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若患儿黄疸症状及其他伴随症状全部消失,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为治愈;若患儿黄疸症状及其他伴随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为有效;未达到上述疗效标准或出现加重现象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中的评定指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对比研究,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计量资料,x±s)、临床疗效或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方法分别选择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83%,和对照组(93.75%)无显著差异(χ2=0.2110,P=0.6460),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疗效

2.2 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89.24±20.61)μmol/L、(20.74±6.23)μmol/L,相比对照组[(127.46±33.61)μmol/L、(36.59±9.35)μmol/L]明显更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μmol/L)

2.3 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相比对照组(20.83%)明显更低(χ2=6.0952,P=0.0136),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主要给予患儿蓝光照射治疗,该种疗法可有效使患儿体内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异构体,而异构体具有水溶性,可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尿液排出体外,最终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效果,但目前临床对选择间隙、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尚存在一定争议[2]。

本研究为探究间隙、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实施间隙、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83%,和对照组(93.75%)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89.24±20.61)μmol/L、(20.74±6.23)μmol/L,相比对照组[(127.46±33.61)μmol/L、(36.59±9.35)μmol/L]明显更低,且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相比对照组(20.83%)明显更低,这提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间隙、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可获得较类似的治疗效果,但间隙蓝光照射更有助于降低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出现该现象很可能是由于间隙蓝光照射可以避免长时间照射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蓝光对胆红素的异构化作用,达到降低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的效果,且该疗法的安全性更高,患儿发生腹泻、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的机率更低[3-4]。

综上所得,相比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能显著降低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较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1] 刘备,马国.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OL].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15-1519.

[2] 于晶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2):26-28.

[3] 冯婉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11):90-91.

[4] 王惠敏,潘攀,邓益斌.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8):56-57.

1006-6586(2017)20-0143-02

R722.17

A

2017-08-16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34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6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