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的精品规模化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2017-11-13 22:47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规模化精品创作

谈 洁

网剧曾经是低成本、山寨、草根的代名词,当人们惊喜地看到一部剧本扎实、质量过硬、表演精湛的网剧出现的时候,网络剧在观众心中的印象也得到大大改观。打造“精品”首先要摆脱对超级IP的迷信与依赖,不粗制滥造,不盲目跟风,不大干快上,“精品”的核心驱动力仍然在创作环节,在剧集制作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强调剧集的艺术性和独特性。“精品规模化”要建立在整个网剧行业制作水准全面提高的基础之上,不仅是精品网剧越来越多,还必须是网剧烂片越来越少。

今年各路剧集收视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不断刺激中国观众的观看兴奋点,以《人民的名义》为例,在卫视首播收视率一直位于同时段排名第一位,收官时收视率高达13点多,成为十年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该剧在爱奇艺网络平台上的总播放量达到76.4亿次。其他如《我的前半生》《欢乐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等,均在央卫视及网络平台获得不俗的成绩。然而,今年最令观众感到意外之喜的还来自于几部高口碑爆款网剧,《白夜追凶》豆瓣评分9.0,优酷平台总播放量44.7亿次;《河神》豆瓣评分8.3,爱奇艺总播放量19.3亿次;《无证之罪》豆瓣评分8.3,爱奇艺总播放量4.7亿次等等。网剧曾经是低成本、山寨、草根的代名词,当人们惊喜地看到一部剧本扎实、质量过硬、表演精湛的网剧出现的时候,网络剧在观众心中的印象也得到大大改观,2017年被称为中国网络剧精品爆发年,而此与被称为网络剧元年的2014年只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既然“精品”出现了,业界急迫地喊出了“精品规模化”的口号,那么网络剧的精品规模化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何谓“精品规模化”?

很多人一上来就把目光聚焦到“规模化”的问题上,却忘记了“精品”的定义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事情。将《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的成功经验做一个另类总结:非超级IP、新人导演(团队)、无流量明星,这是与近几年的主流做法背道而驰的。抛开剧本、情节、表演、音乐、特效等专业制作因素让剧集的整体质感非常出色之外,今年几部收获高口碑的网剧均在人物、叙事和美学风格上有所突破,大幅拉开了与以往网络剧较大的差距。

《白夜追凶》大胆采用了双男主模式并且由演员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双胞胎兄弟,哥哥关宏峰夜伏昼出,沉稳冷静,弟弟关宏宇昼伏夜出,痞气不羁,并由剧情衍生出哥哥扮演的弟弟,和弟弟扮演的哥哥,潘粤明在四个人物设定之间来回自由切换,切实为观众贡献了精彩的实力派演技。警察和通缉犯共用一个身体去破案,这种人物设定在罪案类电视剧创作中是绝无先例的。根据汤姆·甘宁关于早期电影“吸引力”理论,“孪生”这一影视独有的技巧(技术)本身对于观众就有着巨大的、原始的吸引力。《无证之罪》场景选择了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整剧营造出了一种气质阴郁、冷酷,直逼真实的虚构故事氛围,凶杀背后的扭曲、冷漠的人性在被大雪覆盖着的停滞状态的工业城市空间里肆意游荡,只有将自己的灵魂送进地狱才能换来一次与冷血动物的正面交锋,冷冽和肃杀之感从屏幕中扑面而来。剧中人物不分主次,挣扎于生存法则之中又都有撕裂现实的强烈欲望,落魄警察、杀人法医与冷酷杀人魔,以及小三、实习律师等,这些人物带来了真实生活的粗粝质感,同时也在对照鞭挞拷问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这部格外“严寒”的剧集形成了独特且浓烈的美学风格,让人印象深刻。

打造“精品”首先要摆脱对超级IP的迷信与依赖,不粗制滥造,不盲目跟风,不大干快上,“精品”的核心驱动力仍然在创作环节,在剧集制作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强调剧集的艺术性和独特性。“精品规模化”要建立在整个网剧行业制作水准全面提高的基础之上,不仅是精品网剧越来越多,还必须是网剧烂片越来越少。

“精品”不应只集中于一种或几种类型,“规模化”更应该注重多元性。精品规模化,就是要各种类型都能良好发展,都有成功的代表性作品;目前,罪案是国内网络剧发展最快、品质最优的网剧类型,并且一大波相同类型和相似题材的网剧还在路上。相同题材扎堆出现,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而偶像剧、职业剧、家庭剧、喜剧等类型还没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

精品规模化还意味着网剧创作人才队伍的精英化和规模化。事实也证明了,网剧点播方式的灵活性,视频用户的年轻化,带给了年轻导演、编剧、演员更多的机会和发挥的可能性;而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也更符合年轻一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情趣,有效地让网络剧进一步摆脱对电视连续剧媒介和传统的依赖与束缚,转为融合共进,成为中国电视剧行业独立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我们要对“精品”形成自己的定义和标准,继而形成自己的表达。不能对美剧、英剧、韩剧甚至港剧的成功典范,拿来主义简单照搬地作为贯穿创作、评论的标准;我们创作的精品剧集需要有中国故事、中国风格和中国美学,经得起观众和时间的考验。

如何“精品规模化”?

每一家视频网站巨头在各种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今明年网剧内容计划,无不携带“超级”两字,一年30部以上更是标配,联想前几年就硝烟四起的疯狂抢夺大IP的野蛮原始积累,电影级的制作团队、导演、知名演员与流量明星们纷纷试水网剧,背后都是一场场资本的较量,数字不断地在规模化。IP越大越好,明星越大越好,一方面是制作成本水涨船高的现实,另一方面却是流量带动效益的另一种现实。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国内很多网络试听行业峰会、产业论坛等场合,粉墨登场的大多是明星CEO、总监,大谈行业现状,产业升级,机遇挑战,愿景理想,与同为内容文化产品的各类电影节、戏剧节、艺术节的状况大相径庭。迄今为止,我们还数不出几个整合力强、美学品味高、有市场号召力的优秀网络剧制片人的名字。这个行业主导的声音、主流的声音不是内容创作和创作者的声音,而是资本逐利和投资者的声音。

阿里巴巴进军大文娱战略规划时,他们提出的定位和思考是为产业带来增量。如何带来增量?就是在文娱产业基础设施上,完成三个C的整个融合和升级,即consumer(用户产业基础设施的升级)、content(内容产业基础设施的升级)、commerce(商业产业基础设施的升级)。优酷因此提出了“中国式季播剧”的口号,落脚点在于:服务超级剧集和网络剧集、会员付费、创新或极致类型、每季24+36+48+集。这一切的核心关键词都是:商业模式。

如果说从更为宏观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角度,可以接受将用户(观众)、商业与内容并置,也并不代表在平台方和内容方的深度互动中,平台方应该占据单向的主导的地位并作用于内容创作。事实上,现如今平台方不仅从概念、策划、播出运营、系列化、衍生品等方面都切实占有主导地位,还在从方方面面重新定义剧集产品的标准和形式,这无疑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在今年的2017上海网络试听季暨第九届中国网络试听产业论坛网络剧产业沙龙上,聚力传媒副总裁进行了一场题为“用户情绪点打造精品网剧节奏”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我们俗称一部剧好看不好看,一部剧有没有人在追,这就是一部精品所需要具备的东西。”通过数据体现为“用户情绪点”,即用户在观看时拖拽、弹幕、观看高点、弃剧率、评分、实际观看时长几个方面形成的数据。从而提出,根据定位进行观众数据调取和采集,在创作内容时,以定位观众的平均数据为主节奏上的主情绪点设置,以其他类似观众的差异化累计数据为个性情绪点设置,量身为观众打造用户情绪点,打造精品网剧,并在数据与实践中,让精品更加规模化。这一席演讲披着“大数据”“用户至上”两个时髦的商业外衣,以数据分析结果代替文艺创作规律,外行指导内行,观众指挥导演,完全且彻底本末倒置,此刻让我们无比清醒地认识到,以商业和模式化为主导的网剧(乃至整个网络视听文化)创作走向极端后会是怎样毁灭性的后果,更可怕的是这些数据正是各大平台趋之若鹜的。

网络剧不断走向精品化,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还是网剧整体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占网民总数的75%;这个数字仍将会不断上升,这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的时期内,市场还是会给粗制滥造的网络剧提供较大的生存空间。文娱行业最好的商业模式不是低品质的规模出效益,而是提升整个行业的创作品质和艺术水准,以优质的文化内容引领观众,辅助建立良性的行业制作规范,树立有价值感的品牌。必须放弃以商业模式为第一引导,放弃以点击率、收益为第一追求,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绝不能用商业运作规律代替艺术创作规律。因为只要这种现象一天不改变,网络剧的整体水平就难以从本质上得以提高,网络剧精品规模化就还离我们很远。

猜你喜欢
规模化精品创作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Jazz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