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真正的“先锋作家”

2017-11-13 23:20
小说评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韩少功先锋知识分子

格 非

他才是真正的“先锋作家”

格 非

少功是我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一个偶像。我跟少功平时交往比较多。应方方之邀,我们曾经在华中科技大学有过两周的“秋讲”经历。我们两个人早饭、中饭、午饭都在一块,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交谈。我们也一起去演讲,参加学生的座谈。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也了解到韩少功先生的思想中我原来不太知道的一面。当然,我跟少功,还有在座的欧阳江河、西川,同属于一个松散的文学讨论的小圈子。我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两次文学或学术研讨,在北京,或者在别的地方。

我记得,少功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的。四十多年来,他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文学观念和修辞手法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张清华先生在研讨会之前打电话跟我商量,问我这个研讨会应该给它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我说别的人也许还都好办,但关于韩少功的创作,有时候真的很难做一个归纳。但现在这个题目——“求索之路永无止歇”——也是非常好的。不管是从1980、1981年他写《飞过蓝天》,写《西望茅草地》,还是到后来寻根文学时期广为人知的《爸爸爸》这样的作品,再到后来在全球引起重要反响的《马桥词典》这样的公认的杰作,甚至再后期的《日夜书》《革命后记》,几乎在每个时间段里面,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来的每个时间节点上,他的作品都产生过重要的反响。而且,一直到目前为止,他的写作还在引领中国的文学、文化、思想探索,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批评界有时候,把我跟余华、苏童、孙甘露等人称为所谓先锋作家,但实际上我认为少功才担当得起“先锋”这样的称号。从我个人的了解来说,他的创作一直是在变动当中,一直在各类文体之间跨越,不断探索文学表达的边界。

当然,关于韩少功,大家谈的比较多的特点,是他的作品的思想和思辨的深度,这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说莫言先生的创作代表中国新时期小说在文学叙事上的最高成就,我认为韩少功的写作,则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界非常难能可贵的思想宽度和文化纵深。

尽管我们也可以将韩少功看成是一个优秀的文体家,但我不认为,做一个文体家是他的理想。和“先锋小说”的作者们不同的是,他的文体探索是为思想和情感表达服务的,他的着眼点从来都不在文体本身。也可以这样说,他的文体成就不过是一个副产品。另外,韩少功也不能被单纯地视为一个“智者”,在探寻自我意识与思考社会文化问题两者之间,他明显地偏重于后者。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韩少功的文学思考、人文理想和文化实践,本来就具有同一性。他的作品中固然有许多复杂的思想和文化面向,但他的思考总体上是理性的、深邃的,绝无矫揉造作,很少“现代主义”意义上的真正分裂。我觉得他的写作方式有点像歌德,也有点像韩愈。

少功除了他的文学写作、小说写作之外,他还做过很多其他的事情,这些事情也在几十年来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越出了单纯的文学层面。比如他翻译过米兰·昆德拉和佩索阿。他对于昆德拉的最早翻译,是使得这个作家在中国广为人知的重要原因;再比如,他曾经办过《海南纪实》,后来又创办了名重一时的刊物《天涯》。让我特别敬佩的,是他每年有半年时间呆在乡下,和村里的地地道道的农民朝夕相处。我们很多人都想过去乡下种地,我个人也曾经多次想去,但真正做成的,真正从里到外把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变回农民的,我相信在中国的文学界,可能只有韩少功一个人。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文学或者文化的这样一种实践,说明他的思考、他的写作,与他的社会行为之间是高度统一的。

很多人说少功是学者型的作家,这固然没错。不过,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作家们进入大学任教是普遍风气。同时,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之外,涉猎学术与公共知识领域的人,也越来越多。

也有很多人把少功的写作看成是知识分子写作。但按我的理解,并不是每个从事文学写作的人都有资格被称为知识分子。

在韩少功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身份中,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品质十分珍贵。第一,他具有相当系统的文化、思想和文学史知识,也具有足够宽广的世界文化的视野。第二,韩少功在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探索中,他的政治、思想、文化判断和文学趣味,超越了个人的基本境遇。我的意思是说,他的判断来自于严肃的社会观察和文化思辨,而不是出于个人境遇顺逆穷通的本能意识反映。

我个人对少功的创作充满敬意,当然,我也从他的作品中受益良多。我今天来到这里,也是希望借这个机会,向这样一个在文坛奋斗多年的前辈作家,表达最深的敬意。

格 非 清华大学

猜你喜欢
韩少功先锋知识分子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探索与回望——论韩少功的“后知青”写作》文献研究综述
主持人的话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2016技术先锋获奖名单
知识分子
韩少功:“挑着粪桶”写作的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