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安稳与远方诗意之间的精神深渊
——读焦冲《你到底想怎样》

2017-11-13 19:30刘永春
文艺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错位层面内心

○刘永春

俗世安稳与远方诗意之间的精神深渊

——读焦冲《你到底想怎样》

○刘永春

从当下的社会现实中截取最日常的场景而赋予其深刻的个人色彩和主题韵味,是焦冲小说创作的最大特点。《你到底想怎样》亦是如此。这篇小说并没有集中的、急剧的矛盾冲突,但人物形象却饱满丰富,充满时代感,其主要原因是作者同时呈现了女主人公李娇的生活境遇与精神空间,两者构成了奇妙的反方向扭结状态。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是李娇难以逃避的此岸状态,而内心深处的莫名渴望则是无处不在的彼岸诱惑。因此,与小甘的关系对于李娇而言只是一个外在的契机,让她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内心,而对婚姻的选择与犹豫则是她内心撕裂感的外在呈现方式。最终,李娇与小甘的微妙关系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缩影,印刻在文本中,也留存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底色中。

自从昆德拉发明了“不能承受之轻”这个伟大的说法之后,生命的轻与重就再也无法截然区分了。李娇以小甘的轻为重,他顺理成章的各种应激反应在她眼里都是理由不充分的,甚至出乎她的意料,因为他是警察,应该提供她预想中的安全感;小甘以李娇的重为轻,他看不懂李娇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他看来,她是不可理喻的,不能以常识去判断。若干个层面的错位就在这种看似荒诞的情境中自动浮现出来。不长的叙事篇幅就容纳了深广的社会内容和人性探索,体现了作者良好的叙事功力与思辨意识,是这篇小说最显著的成功之处。

首先,不同的社会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李娇的教师身份赋予她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为了维持这种朦胧的纯粹性又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来提供安全感;小甘则服膺于这个社会的通用规则,这种状态当然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其个性的结果。当小甘没有在劫匪面前挺身而出的时候,他与李娇的差异就尖锐地撕裂了他们内心的信任关系和默契同盟。“怪不得现在坏人这么猖狂,还不是你们这样的警察越来越多!”李娇对小甘的质疑与指责来自于她在自己男朋友没有挺身而出时受到的心理打击,更代表了当下时代深处的安全焦虑。救不救,扶不扶,是时代难题,也是衡量人性的一个视角,作者虽然只是切开了一个小小的时代伤口,但作品的现实意义却可以沿着这个视角远远地延伸开去。

其次,不同的性别身份造成了他们对生活、对婚姻的不同理解与需求。“惆怅如诗中的丁香姑娘,更多的则是烦恼,冷静思考后,她意识到其实是自己一手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可这又是唯一的选择,她不可能憋在心里,只是早说与晚说的区别,不说难受的是自己,说出来就伤害了两个人。”种种的隔膜造成了李娇对小甘的不满、对婚姻的恐惧,但这种拒绝主要源自她内心对婚姻的渴望无法实现。但是,小甘同样没有准确理解未来妻子的心理需求,他只是简单地以为李娇有了外心,“反正你看不上我了,我做得再好在你眼里也一无是处,因为你的眼光高了,你想嫁到大城市,想去南方,你有本事就去吧,我不拦你!”在感情和婚姻两种关系中,两个人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对两性身份的错位认识导致错位的婚恋观念。

最后,两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错位的。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小说对李娇求助电台和被学生质疑两个场景的描写都带有双重反思的意味。李娇的困惑本来是个体性的,但是当她向社会敞开的时候,周遭的声音却改变了她,使她反而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立场。一方面,世俗社会的话语力量无处不在,“学生们肆意地讨论起来,声音像洪水般湮没了李娇,她愣怔着,仿佛扒着船底的溺水者,听不清任何声音,只觉得水流不断冲击着她,身体随着船摇晃不止,搞得她想吐。”坚持自己的个性,甚至坚持正确的人生选择,在这种情境中都是极其困难的。另一方面,这种“反思”反而呈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种荒诞性,李娇看似回归了常态,回到了世俗人生的常规,但是这种结局更像是“溺水者”的自动上岸和更大裂痕的前兆。值得玩味的是,小甘一次带有明显负气色彩的受伤最终在表面上弥合了两人的裂痕,达到了生活层面的一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内心的缝隙还会无形存在并继续蔓延。

小说采用了隐形的对话方式,李娇与小甘当然是最主要的一对错位关系,同时,小说前半段描写的旅行与后半段的本地生活、李娇与学生之间关于保存生命与崇高道义的不同姿态、劫匪与两位老妇在天堂与地狱问题上的对话、李娇与李桥兄妹之间的情感龃龉等等,从各个层面展示了人际间始终存在的距离与缝隙。以李娇与小甘为主线的小说叙事由此将主题从单纯的男女情爱拓展到了深刻的精神层面,具有了形而上的哲学性维度,建构起了综合性的主题空间。小说选取的生活场景是横向性的,是当下时代的横切面,但是每个人物、情节,每段心理刻画,每次叙事转折,都映射了这时代生活更深广的层面与维度,使得小说叙事呈现出时空上的多维性与多义性。不长的篇幅就兼具强烈的写实性与隐喻性,同时,叙事所引发的反思也指向多个层面与角度,既有故事层面的人物反思,又有叙事层面的时代反思和结构层面的精神反思;既具有小说本身的完整性与戏剧性,也具有小说之外的充分留白和思考余地。可以说,简单平白的情节负载了复杂多维的主题蕴含,是这篇小说的又一个成功之处。

值得肯定的还有小说的叙事节奏和语言,简洁迅速的节奏保证了小说的主题含量和阅读快感,而充满现场感的语言构成了极其写实的艺术效果。另外,小说结尾处戏剧性的转折也包含着强烈的审视意味。两人间在精神上的深刻撕裂却由于突然的变化而迅速弥合,但这种和解只是表层的,深藏在两人内心的精神错位依然无法解决。情节的突转产生了丰富的荒诞感。小说由女性视角所展开的男性批判迅速转变为对自我意识的消泯所作出的悲叹。看上去是李娇的精神境界豁然开朗,但实质上,小说却转为更加深沉的生命思考与更加沉郁的情感格调,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反思空间。作家张楚曾经评价说:“焦冲的小说有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介入感,总是很轻易地就能让你身临其境,跟里面的人物一起面临抉择的困境与荒诞,体验情感的纠结与分裂。正是这种原生态的身在此山的真实和迷离、紧凑的气息,让他的小说衍生出一种粗野鲜活而又厚实沉甸的力量。”此言不虚。焦冲小说敏锐的现实意识、凝练的叙事结构和强烈反思意识推动其创作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必定会催生出更多、更好的创作成果。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韵波

猜你喜欢
错位层面内心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一块生锈的铁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