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贵 冯育林 曾 理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毛泽东同志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习近平同志也指出:“无数事实证明,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有政治上坚定。”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习近平强调: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杨善洲精神就是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的精神,其思想理论渊源十分丰富。
杨善洲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直接工作在群众中;始终为群众排忧解难,舍己为人,不求丝毫报答。他为群众谋利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样的崇高行为,源于深刻的思想理论背景。
中国古代有“民本”思想,流行着“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民心向背”“爱民如子”“为民请命”等说法,这些都对杨善洲早年产生过一些影响。然而,上述思想与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天壤之别。中国古代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因而,在中国古文献中,没有出现过“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西方国家有悠久的人本主义的历史传统,特别是自近代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更大肆颂扬人性和人道主义,可是,在西方社会中,也只有“为人服务”的口号,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概念。“为人”与“为人民”,明显是不同的,这反映了社会性质和阶级利益归属的本质区别。西方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真正关怀的,是以“人”的名义表现出来的有产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各个“个人”。在西方的文献中,找不到“为人民服务”的词条。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者,他们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做出了科学的阐释;对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做出了准确定位;对革命胜利后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思想才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论基石和具体表现。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艰辛探索中,有许多伟大的创造,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系统地阐述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努力实践的新型道德中最重要的伦理准则。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要热爱人民群众。所以,党必然热爱人民。邓小平也指出:“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早在1939年2月,毛泽东在历史上就第一次发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倡议,而且把它同剥削阶级的道德区别开来。1944年毛泽东写的纪念张思德的文章对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做了高标准的解释,他说:“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围绕“完全”“彻底”为人民这一思想,毛泽东在稍后的一系列文章中又做了更进一步的论述,特别是多次使用“全心全意”这个词语去规范如何为人民服务,如在《两个中国之命运》中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第三,明确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也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为人民服务的论述是杨善洲为民精神的主要思想理论来源。杨善洲说:要“运用各种形式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形成经常性自学、把它作为考核干部的内容,才会成为教育干部群众的武器”。杨善洲本人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尤其是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这些著作一以贯之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极大地教育了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杨善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信念。杨善洲自己说过:“随着觉悟的提高,我越来越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入党后,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杨善洲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他才会有崇高的博大的胸怀,才会有坚定的思想和行动,才会为民务实清廉,才会有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当然,也就不可能染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他常说:我一生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优秀共产党员’这个称号。”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强调:信念坚定,就是要求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习近平特别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以此对照,杨善洲就是这样的好干部。
其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杨善洲一生奋斗的出发点。有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就会产生鲜明的宗旨意识。杨善洲心中时刻牢记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任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杨善洲说:“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他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的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因此,共产党人要为群众谋利益,就必须向人民群众负责。杨善洲常说:“共产党人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直到最近,习近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杨善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个目标是可实现的。
其三,执政为民精神贯彻始终。杨善洲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这里充分体现了他的正确的权力观。杨善洲说:“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他在笔记本上写道:“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死掉民心。”“我为的不是钱,上山种树尽的是一个党员的义务,图的是家乡变绿、百姓得利、国家受益。我个人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杨善洲特别警惕手中的权力,他说过,“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不能搞特殊化。我是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地委的家属也不能搞特殊化。”他说,“共产党干部白吃白拿,生活待遇搞特殊化,会失去民心的”。杨善洲提出:“地委是党的机关,要告诉机关所有干部,不能为那些只图个人利益的人,开方便之门。”他当县委书记、地委书记20多年,从不滥用职权,不滥用职权就是真正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刚性保证。
中华民族有艰苦奋斗的传统,这对杨善洲有一定的影响;杨善洲生活的家乡的贫穷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的奋斗精神。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精神的思想理论渊源主要还是来自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来自他的理论学习。
杨善洲在理论学习中,对于艰苦奋斗,主要掌握了以下重要观点:第一,共产党员既然没有任何私利,紧密联系群众,必然要求艰苦奋斗,这是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素质。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江泽民也说:“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第二,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在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第三,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有效预防腐败。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说道:“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江泽民指出:“我衷心希望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地起来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抵制在一些地方蔓延起来的铺张浪费之风,不要去参与那些豪华性娱乐,更不能去追求奢靡腐朽的生活方式。”
杨善洲深深知道,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将任何成绩都看成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应该存在事业已经完成的任何想法。杨善洲明确说道:“毛泽东同志解放初期在西柏坡向全党同志指出,牢记两个务必。还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他说,“作为共产党员,不能光想自己,要时刻牢记使命。”他说,“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助群众办实事。”他还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而且,杨善洲绝不居功自傲,对于大亮山林场,他说:“千万不要把这么大一笔财富归到我一个人头上,它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因为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不怕艰难困苦。杨善洲知道,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农村还比较贫穷,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认识到,艰苦奋斗不只是个人的事情,不只是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国家发展起来。他的眼光在于发展,这是他在这个问题上超越一般人的地方。杨善洲说:“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来源于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者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产生勇敢和毅力,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就能经得起生死的考验。”他还说,“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不只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问题,有它更深远的含义,就是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社会主义事业顽强战斗,不怕艰难困苦,坚持革命精神,不怕任何牺牲的奉献精神。”杨善洲说过,“没有困难,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看到艰苦奋斗精神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密切关系,这是十分可贵的。
习近平强调,艰苦奋斗是当前最重要的优良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必须秉公用权、慎重用权、廉洁用权。在杨善洲身上,就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运用,反对主观主义即实际工作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科学地和不断深化地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就是人类活动的一切客观条件,也就是“实际”。“求是”不能仅仅理解为“务实”,“求是”的深刻含义是把握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求”不是一个静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运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邓小平还说,“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有可能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也是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必然要求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要坚决反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主观与客观相分离。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只有这样,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第三,要按照辩证法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与按照辩证法办事是完全一致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分析方法的普遍有效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事物内部的真实联系,也才能真正求得其“是”。毛泽东阐述了正确的领导方法,他指出:“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第四,要坚持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还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要打破精神枷锁,破除思想僵化,坚持思想的开放性;就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思想的创新性;就要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坚持思想的真理性。第五,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的基础,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的可靠保证。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杨善洲的脑子里扎下了根。第一,实事求是,要求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愿望出发。杨善洲在讲话中强调:“为了我们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了使我们的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都能遵循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力求按照客观规律来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他还说,“能不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我们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实事求是,就是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为此,他强调了要抓责任制。这是有见地的,因为有了责任制,才使每个人认真起来,才会去研究实际,也才能按照规律办事。第二,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他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第三,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他常说:“与农民群众一起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杨善洲说:“搞建设、搞生产,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单靠开会、发文件、空喊空叫,是办不好事情的。”对于山区建设,他形成了一些经验,他强调:“要正确认识、领导山区建设,必须选点长期蹲下来,调查研究、提出措施,进行试验、做出榜样。”他说要区分不同情况,不要强求一律,这符合保山地区坝区、山区的实际。第四,领导干部必须懂技术、懂管理。针对一些领导干部讲空话大话、不懂业务的现状,杨善洲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心急如火,说道:“在现有干部中,不懂行的人很多,‘万金油’干部很多,主要是没有经过训练,不懂技术,不懂管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培训干部,这是党的优良传统。”第五,党员干部必须虚心向各方面学习。杨善洲看到,许多人有经济建设经验,因此,他强调“在农村,有一批搞改革的能人,有发展商品生产、搞活流通的能人。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善于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共产党人是优秀的,但毕竟占人口的少数,领导干部必须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杨善洲正是这方面的榜样。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启发和鼓舞了杨善洲。杨善洲说:“只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创造新经验,作出新贡献,打开新局面。”针对云南长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等、靠、要和不思进取的思想,杨善洲强调:“树立雄心壮志,勇于变革,要跳出小农经济的圈子,破除懒汉懦夫世界观,焕发精神,努力工作。”1979年9月24日,他在保山地委党校轮训班上讲:“有些问题,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需要用实践的观点来衡量一切”;“我们一定要从实现四个现代化考虑,加以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要改革就要解放思想,排除阻力。”1980年2月6日,在地区表彰先进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认为,大集体和小自由是矛盾的统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小自由就没有大集体,社员小自由是必不可少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他还说:如果集体包不了,又不给社员搞小自由,让社员勒紧裤带过穷日子,这不是共产党的政策。他分析了本地区落实科学技术存在的问题后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问题,我们地区全党同志的认识还没有解决”;“指挥生产,常常是老一套、一般化。这是我们生产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杨善洲求实务实的领导下,保山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习近平指出,解放了思想,我们才能解放发展生产力,才能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解放思想是前提,是总开关。习近平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思想不解放,就“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杨善洲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鞭策着杨善洲。21世纪以来,党的建设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要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要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同志就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杨善洲认真贯彻抓好经济建设这项党的中心工作。他时刻牢记党关于到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要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杨善洲1988年退休,但他仍然关注中央的精神。他晚年仍然注意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认为,保山地区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要开动脑筋,做艰苦的工作。现在保山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落后于附近地州,要迎头赶上,加快发展速度。他要求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形成经常性自学、把它作为考核干部的内容,才会成为教育干部教育群众的武器。杨善洲说道:之所以要上山造林,这是因为自己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工作关系没时间回去照护家乡父老和家庭,应该把自己的工作搞好,这是共产党员的职责,是大局;搞好革命工作是大事,照顾家乡、家庭是小事。他认识到,办林场应该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场把水电架通以后,对芭蕉林村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都有很大的支持、推动作用,特别是有部分农户购买电视机以后,大部分群众能看电视,对群众的科学种田、选用良种,对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对国内、国外大事的了解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今天,杨善洲这方面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四)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只有沉迷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中的人才会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杨善洲知道,既然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天职,就不应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杨善洲说:“我虽然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新社会,但那段时间怎样做人、怎样做事,都属于是我的一个生活过程,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连在一起的,我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不能那个时候是一副‘嘴脸’,现在又是一副‘嘴脸’。用两副‘嘴脸’来做人,我做不来。再说,一个人做了点错事,并不奇怪,但做错了就要认错。我们有许多事做不成做不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做了错事不认账;做了错事不认账,就会越做越错;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一辈子做出来的事都可能是错事!——一个人一生都在闷着头做错事,不做好事,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1985年9月,在整党过程中,他就认为,这次整党,是一次马列主义的现实教育,也是共产党员自我教育和改造的好机会;对于有缺点错误的人来说,是检查、认识、改正错误的好时机。他认真分析了保山地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首先做了自我批评,他说:“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和工作条件都很好,保山地区的工作,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前进。但是,由于我政治不敏感,政策思想水平低,受‘左’的影响深,阻碍着党的开放、搞活政策更好地贯彻执行。在经济建设方面,附近地州是前进了,我们地区却发展缓慢,粮食生产退下来了,这同我个人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深深感到,我的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开拓精神,都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这一形势对自己的要求。”为此,他提出自己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敢于实践;抓好经济建设这项党的中心工作等。尤其可贵的是,他强调了联系群众与自我批评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他说:“要坚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要把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杨善洲是严于律己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终其一生,杨善洲都是这方面的榜样。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自己全部活动中的创造性的运用,是党长期革命和建设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第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他又说,“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还说,“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就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所以,邓小平才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第二,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党与群众关系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领导机关和每个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的行动中。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就必须向人民群众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一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第三,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他强调:“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邓小平也强调指出,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第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地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依靠群众,必须要有谦虚的态度和民主的作风。毛泽东强调: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他还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深深地教育了杨善洲。他说过: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起来的,“我认为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相当重要的”。杨善洲知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知识是丰富的、宝贵的。因此,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重调查研究。杨善洲一辈子在直接联系群众之中工作,夜以继日地调查研究,没有一点点形式主义。杨善洲说:“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他还说,“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真实。”他还说,“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作出的决策,就比较切合实际,受到群众拥护,成效就比较显著。”由于他注意从实际出发,才有施甸经济和保山经济的较大发展。
杨善洲知道,要真正贯彻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共产党员和领导者要有虚心的态度和民主的作风。没有这种态度,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不可能发动起来;没有这种态度,群众就不敢讲话,就不可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各种意见。他一生和群众打成一片,是群众中普通的一员,他才了解民情,知道民意。在任施甸县委书记期间,他要求干部走到群众中,亲自带着农民抓生产。在他的带领下,施甸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得到了发展。在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也为保山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退休后,他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5.6万亩的林场,他带领林场职工修建了26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高压线路15公里,逐步改善了林场的生产生活条件。他把建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给每户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外灾区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20多万元。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他要求“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在十八大以来的新形势下,学习杨善洲紧密联系群众的精神,加强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