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裕祖
艺苑评谭
《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简评
石裕祖
·主持人语·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洪流中,艺术评论要有新的探索、新的表述、新的成果。本栏目作者石裕祖为《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点赞,该书为云南民族舞蹈学科建设增添了一块学术基石。康莹洁评述了油画家忻东旺以简洁朴素手法刻画的农民工的精神肖像,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周宇靖将少数民族餐饮建筑中的风格、色彩和音效设计,纳入传播学的视野中进行研究,这是艺术研究的一种新视觉。邱亚丽认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有关部门要树立网络舆情全过程监管,用先进技术把握网络舆情,掌握主动权。(胡耀池)
《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系我国屈指可数的几部省区一级的区域舞蹈史之一,为云南尚欠发达的民族舞蹈理论和民族舞蹈学科建设增添了一块难能可贵的学术基石。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云南的民族舞蹈仅仅从民主革命时期的《满三娘劳军》《阿细跳月》始,经历过近半个世纪中的繁复交错和起伏跌宕中的繁盛。此期云南舞蹈编导群所创编展演的各种民族的舞蹈节目,已逾上千个(部)。云南当代民族舞蹈作品曾几度创造辉煌,这些不可遗忘和磨灭的民族舞蹈文化功绩,曾在国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过去的60年中,云南民族舞蹈发展的成就一直居于全国民族省区之前列。有鉴于此,我们云南的舞蹈理论家理当责无旁贷地将这些民族舞蹈艺术成就,堂而皇之地载入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历史功劳簿。
民族民间舞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文化传承的角色。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根基。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中云南创作型专业舞台舞蹈发展史的研究同样具有“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的重要启示作用。
由陈申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课题”——《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的缘起,无疑正是基于欲为“云南舞派”宣传、总结和呐喊的学术目标被认可、首肯而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他们历经近三年的持续辛勤努力、深层探索和独立思考,将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1949年—2009年)中云南当代创作型专业舞台舞蹈的发展历史置于中国当代社会和文化变迁的语境中,并在舞蹈历史学、舞蹈文化学和舞蹈美学等多维度的关照下,搜集、运用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求更加真实、客观地展示和描述云南当代创作型专业舞蹈的辉煌成就及其发展历程,为当下如何弘扬和建构云南民族舞蹈文化大厦夯实土壤,积极建言献计。
从《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最终呈现出来的学术成果上看,基本按照该课题研究的原申报项目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以云南当代创作型舞台舞蹈发展为主”的预定研究目标。《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的研究成果,始终紧扣全国舞蹈发展的全局进程和整体态势,对当代60年来云南创作型专业舞蹈创作作品、代表性舞蹈家、舞蹈教育、舞蹈团体、舞蹈文化产业和云南舞蹈文化传承状况等各领域未来的舞蹈发展趋向等诸事项进行探研。作者刻意重视和留意相关参考文献资料的精准度,从云南当代创作型舞台舞蹈发展史纵向和横向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做了认真的理论思考和深层研析,环绕课题中心进行具有新意剖析论说。较客观地介绍了云南多种创作型专业舞蹈的观念形态、艺术样式、创作发展路径之现状及其历史风貌,展现了60年中云南专业舞蹈艺术的成就和文化演进路径,以期凝练出这段历史进程中云南特殊区域、特殊舞蹈文化样式中凸显的理论架构。笔者正是感怀于此,而由衷地为之鼓与呼!
《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项目组收集、查阅和运用了大量相关史料,客观地概括了60年中云南创作型专业舞蹈的发展情况,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和舞蹈专业学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在认真梳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学术评议和理论探讨。该著作对云南60年的创作型舞蹈存在、发展和演进状况做出了较为客观科学的阐述,体现了作者的舞蹈史研究能力和学术建树。
与此同时,《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项目经专家鉴定组的杨德鋆教授、刘建教授、江东教授等多位国内外著名舞蹈理论专家在学术鉴定中认为:由陈申先生主持的《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项目较好地完成和达到了预设的“以云南当代创作型舞台舞蹈发展为主”的学术任务和研究目标,从不同角度环绕中心进行深层探讨,特色浓郁,内容饱满,信息丰富,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项目总体体现出这样一些特质:范围广泛、史料翔实、认识深入、论述客观。这些特点,使得该项目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从整体上而言,这个项目取得了难得的突破和成绩,是一个具有一定学术份量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专家们还特别指出:在云南当代创作型舞蹈和舞蹈理论尚处于思考与研究十分不足的今天,该课题成果的学术意义与应用价值应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陈申君作为云南舞蹈界的一位中年学术骨干,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云南民族舞蹈理论的探索和追求。他通过联系自身从事20多年的专业舞蹈演员、编导和高等舞蹈教育的经历,深深感悟到云南舞蹈实践与舞蹈理论的不对称发展软肋造成的学科尴尬。于是,他致力于攻读古今学术经典、博览中外群书、潜心钻研、甘心坐冷板凳、甘于寂寞、审慎思索。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刻苦研习,他先后发表了若干颇有新意和学术份量的舞蹈论文,并在全国“桃李杯”大赛中获得论文二等奖。正是陈申君在学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于是在2010年推出一部30余万字的具有独到见地的舞蹈学术专著《云南民族舞蹈研究》(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云南当代舞蹈发展史》作为当代撰写的一种地方艺术史志,面对纷繁交织和沧桑巨变中的云南当代创作型舞台舞蹈文化现象,如何精准评说其荣辱得失和历史功过,首先必须基于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同时更需要具备大无畏的当代文艺批评家和艺术史学家的学术胆略和胸襟。陈申君在追求舞蹈艺术实践中的执着精神,确系云南民族舞蹈理论界为数不多的学术骨干,值得大加鼓励和倡导。诚然,我们在充分肯定其特定学术价值的同时,也绝非讳言和回避该著作确实尚存某种或多或少的局限与缺憾之笔。对此,项目成果鉴定专家们在充分肯定其成就的同时,亦分别予以勘误,指出补正的建议,寄予殷切修订补正的期许。但是,作为新一代中年轻舞蹈学人学术探索的一家的新探之说,尤其需要我们多一寸“百家争鸣”的胸怀,少一点求全责备。这在当今我国民族舞蹈理论界人才和民族舞蹈理论成果相对匮乏和缺失的境遇中,宽容之心和学术关怀显得尤为必要。缘为,我国乃至云南省的民族舞蹈学学科体系的最终建成,亟待培育出一大批有志于攻克中国民族舞蹈学学科理论的继往开来的新人。
笔者执信:新一代云南中青年民族舞蹈理论骨干们在历经坎坷和磨砺后,其学术成就终将趋向更加成熟和持续的辉煌!
(作者系云南艺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