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野下的人性复苏

2017-11-13 12:33伍立杨
剑南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彝族视野人性

□ 伍立杨

长篇小说《大瓦山》以牛巴马日的死为故事切入点,以科考大学生艾祖国和牛巴史丽的爱情为主线,扫描了“文革”前后发生在瓦山坪公社的一系列起伏跌宕的故事,是一个时代视野的浓缩回放。小说运用极具张力的个性语言,诙谐、夸张而极具讽刺地披露了特殊历史背景下人们生活的艰难。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向世人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神奇和大瓦山的神秘;以时代民族的视野,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光明的深刻赞美,召唤人性的复苏。

小说语言的个性拓展

小说《大瓦山》的语言是极具个性和张力的,其诙谐和夸张以及表达的精确和收到的效果,可以说是对当下小说有限表达空间的积极拓展。如描写曾是国军军犬的大黄出场时的片段:“只因周老大在人群之中多看了它一眼,从此它便跟了周老大。”解放后周老大带大黄去剿匪无功而返后:“总之剿匪失败罪过全在大黄身上。剿匪队曾想将大黄处死,以啖其肉,全靠周老大的人格魅力和手上的杀猪刀才保住了大黄的一条狗命,于是大黄更加尽职尽责,并且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多生多育,这么多年下来,全区上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狗男狗女都是大黄的狗子狗孙。”再如:“地球人都知道牛巴马日与曲柏的仇恨”,等等。

看似诙谐夸张的语言,表达极其深刻精准,又充满了极度的讽刺。“艾祖国想再到医院去看牛巴叔叔,但时间来不及了,他得赶在天亮之前离开家,避开所有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狗,躲回大瓦山上去”。很多语言,不仅是最为客观、直接的小说场景描述,也是别致而深刻的本性揭示,以及精彩的对比讽刺。

多重视野的生动刻画

长篇小说《大瓦山》,从时代视野、民族视野和地域视野入手,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经纬纵横的特殊空间。小说的主要故事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铺开,一直到后来的包产到户,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小的瓦山坪,可它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风云变迁。文中涉及“批斗大会”等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涉及“牛猪配种”的荒唐史料,涉及成昆铁路全面开工建设中 “南瓜生蛋”的感人往事。

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信息,是小说《大瓦山》的另一大特色。小说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展示民族民俗文化,为塑造小说人物性格和小说故事发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如彝族人取名时“一般老大叫阿依,老二叫阿嘎”,彝族的超度仪式,“生彝”“黑彝”的概念,杆杆酒,待客风俗,丧葬习俗,串门的禁忌,彝族年的来历,爬花房及婚俗,送祖灵仪式,火把节由来等等描述。小说的地域视野也很明显,文中描绘的大瓦山,不仅有凤池、鱼池、花池、干池的美丽传说,更因为作者的深情讲述,使大瓦山始终散发着一股神秘、悠远的氛围。

人性光明的复苏回归

作为清朝皇室后裔的艾祖国,跟随老师王大江来到大瓦山搞科考,但由于牛巴马日的意外 “死亡”,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一开始,想走不能走;到后来,有家不能回。在艾祖国父亲同事的指引下,艾祖国侥幸躲过了北京的清理运动,但又因与牛巴史丽和克其等人的爱恨纠葛和利益纠纷,又戏剧性地被卷进了瓦山坪大大小小的风波。本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却不得不经历一波波残酷的事,幸而有牛巴史丽、俄着娜玛等人帮助,艾祖国带着周老大的杀猪刀,带着自己的信念,劈荆斩刺,终于“杀”出了一条活路,最终扛起了一个残破的家庭,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修筑了令后人敬仰的爱情天梯。

有时代的洪流,有个人的恩怨,有民族的差异,时代的脉搏,如此境遇走出来的艾祖国,更彰显着人性的坚毅和光明。

阿卓因为遭到莫曲柏头人的多次侮辱,以至疯了以后一辈子都在坚持“去地里检查庄稼”的主业,后来照看阿妞的猪儿(艾人民)才短暂地忘记了此事。当猪儿陪伴克其后,她又捡起了自己的主业。由此可见,曾为奴隶的阿卓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新生命带给阿卓的巨大希望。直到后来,阿卓被艾祖国弄上了大瓦山,远离了瓦山坪,和女儿牛巴史丽、孙儿艾人民、艾瓦山生活在一起,阿卓才丢掉了主业,甚至完全恢复了正常。包括克其最终的负罪自焚和临终忏悔,作者在揭露苦难的同时,更深刻地赞美着永不磨灭的人性光明。

离家出走多年又不忘大瓦山的艾人民改名换姓,把自己的女儿以大瓦山紫云峰为名取名任紫云,艾瓦山的儿子也以紫云峰为名取名艾云峰,而且以记者和第一书记的身份重新相遇在大瓦山,一同走上爱情天梯,回到那个特殊的家。小说如此结尾,这不仅是作者戏剧性的安排,更预示着冥冥之中的人性复苏和回归。

猜你喜欢
彝族视野人性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学习”反人性吗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视野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