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2017-11-11 18:00邵喜芳
神州·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教育人文精神

邵喜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目标理念。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们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

是啊,“人文性”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探究,也有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正是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魅力。

因此,重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目标理念。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感情朗读中促进情感的生成。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个数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充分激起和借用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发生出由衷的、真切的体验,获得心灵的震撼与智慧的启迪。

我从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学生以不同形式读了三遍课文后,他说:“我备课时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的不一定有你们读的好,我也不一定正确,但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听,好吗?”这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静静的听着老师朗读,尽管这位老师的普通话不够纯正,但有着一种拨动心弦的力量。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所有人都被老师动情的朗读感动着,被课文中的母子情感动着,直到老师读完许久,才回味过来,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过去有人把读书叫做煮书,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可以煮呢?原来是讲书读得多了,才能读出韵味来,读出感情来,刚才,我一边读,一边想象,有时,我仿佛就站在病床前;有时,我仿佛就是病人的儿子;有时我仿佛就是生病的的母亲……读书要有变化,快慢的变化,高低的变化……记住,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做到了口到心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读出了感觉,读出了精彩。

二、在教学内容上关注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初级的审美体验以培养同情、怜悯、血性和良心。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我们所谈的个体生命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个体,一方面是具体的你我他,另一方面也指向所有的人,这里包含着一种博爱的观念,整个人类的生命都于我有关,甚至扩展到对人类以外的整个宇宙的关怀”。选择的作为教学例子的文章应侧重人文精神,并对学生加以引导。文章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型的,教会你表达;另一种就包含了审美的感情,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方面。单纯的描写,如游记也需要;但更应注重那种可以培养人文精神的选文,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陶冶情操。

我们必须用人文精神的眼光对汉语文传统进行重新理解,那种以割断文化根源、消除民族个性为代价而实现的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失去遗传功能的"骡子文化”。

因此,我认为语文课中必须要有古典诗文课和当代文学精品课。中国古代文化在整个世界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光辉夺目的一页。比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主要思想流派,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其文学价值弥足珍贵。然而翻开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唯独难见墨家的作品,应该说墨子不仅在思想上有成就,在科学上也颇有建树,如“重力的发现”“平衡静力学的发现”“切线的发现以及弹性力学"等,其文章在先秦也颇有特色:主张尚质、反对尚文,因而墨家的文章有一种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的风格特色,阅读墨家的作品,有利于学生思想的陶冶、尤其是科学精神的树立,所以,要真正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墨家的作品也是必读之一。熟读历代古文,记诵古典诗词,掌握汉字、汉语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重要。回归传统并非意味着“排外”,而是哲学意义上的返璞归真;回归传统也并不意味着排外,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升华。语文教学的民族化是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有富有活力的传统基因,必然能体现出人文精神。当然,当代文学精品也应该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内课外,应让学生博览群书,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延伸拓展中提高人文素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

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课堂,拓展、延伸、充实在课外。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布置人文性的作业,引导组织学生去阅读、感受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受到感染与教育。我认为在阅读的同时,还应知道中、高年级的學生写读后感,组织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搜集有关的作者资料、相关的作品。

总之,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在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能力技巧的同时,提高人文素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人文性,又体现它的工具性,使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完美的统一,那便是我们向素质教育迈进了一大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人文教育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