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志勇
摘 要: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学校,怎样才能够让人民满意呢?通过对农村学校的调查研究,结合我自身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抓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就能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
关键词:留守;学校;满意;教育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现状
正如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所描述的那样:众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农民工务工单位不固定,只好把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于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他们有的由婆婆爷爷或者外公外婆带,有的由叔伯婶娘带,有的由亲戚熟人带,有的甚至独自留守老家。留守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甚少,绝大多数寄宿学校。家庭教育的脱节,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使之厌学情绪尤其严重。笔者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农村学校一般都存在百分之三十的留守学生,有的学校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因此,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笔者认为要从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三个层面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一)学校的重视是前提条件
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所以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这既是家长牵肠挂肚的心病,更是我们这些农村学校的切肤之痛。学校层面首先要特别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要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生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也要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要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与此,学校还要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要制定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网络谈话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只有学校重视了,下面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二)班主任的真心关爱是关键所在
班主任要用爱心温暖留守学生的心灵。班委要设立留守学生关爱委员和建立关爱留守学生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委员和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班级还要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班主任还要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特别是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在班级活动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班主任要力求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家长每周与子女通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与子女见面二次以上。通过上述措施保证留守学生不辍学、不掉队、不严重违纪。
(三)科任老师的爱心帮扶必不可少
科任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及时给予解决。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要不厌其烦与他们谈心,使少数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同时要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要多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感到家的温馨和爱的延续。要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同时,在学习上要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敏感又容易受伤害,他们在学习面前容易彷徨畏难,在学习上加以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科任老师要与班主任多交流,实行科任教师帮扶制度:一名科任老师与班上五名留守学生進行结对帮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阳光向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各层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认真分析学生状况,注重心理教育,坚持正面引导,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留守学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责无旁贷。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既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兴衰成败,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