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甘情愿当炮灰

2017-11-11 17:41陈事美
特别文摘 2017年19期
关键词:英法联军冲锋大炮

陈事美

印度兵也侵略过中国吗?晚清时期侵略中国的不都是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吗?没错,但英国军队并不都是纯正的英国人,存在着大量的雇佣军,就像企业里招募的临时工。这些军队中的临时工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印度人。所以,英军是最搞笑的一支部队,既有欧洲面孔,又有亚洲面孔。印度兵个个包着头巾,代表英军与中国的清军作战,这个场景确实有点滑稽。

其实,印度兵代表英军并不稀奇,因为印度早已是英国的殖民地。从1760年代开始,英国大概用了60年时间,几乎占领了印度全境。英国完全掌控印度后,又把目光瞄向了中国,很快,鸦片战争爆发。

与中国打仗,军队从哪里来?如果全部从英国本土征调,路途遥远,费用开支巨大,况且打仗不是旅游,是要死人的,死一个英国人的成本很高昂。相比之下,从被殖民地招募军人是最划算的。因此,印度兵编入英军后被征调到中国,作为英军的主力作战部队。用亚洲人打亚洲人,英国人确实够狠。

虽然士兵是印度人,但训练方法、武器装备都是英式的,指挥军官也都是英国人。参照英军中的中国士兵,印度兵的薪酬肯定也不会低,而且没有克扣现象,最重要的是,英国的部队文化充满人文关怀,这是中国人、印度人在本国军队里享受不到的。印度兵给英国人当炮灰,应该说是心甘情愿,而英国人用别人为自己卖命,也非常符合本国利益。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马德拉斯步兵团、工兵团中有很多是印度兵。在江浙一带的地面战役中,印度兵曾参与侵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印度兵被编入遮普兵团、ProbynFane骑兵团,其中ProbynFane骑兵团参与了著名的通州八里桥战役。其他兵团在塘沽、天津、北京的战役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参战。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统帅着上万人的蒙古骑兵。这支军队是绝对的威武之师,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有着辉煌的战绩。英法联军方面也不示弱,英国除了有英国人组成的“女王”近卫龙骑兵团外,还有印度ProbynFane骑兵团。印度兵大都为锡克族人,也被称为锡克骑兵。

錫克人有一个特点,身材不仅高大威猛,而且性格冷酷严峻,历来有尚武的传统,作战非常骁勇。因此,印度征兵都爱用锡克人。

印度的锡克骑兵,大都手持长矛,与英国手持佩剑的骑兵共同配合冲锋。在与蒙古骑兵的作战中,如果只是单纯骑兵对骑兵,蒙古骑兵会占绝对优势,一是数量数倍于英法联军,而且身材矮小、机动灵活,蒙古骑兵不仅有长矛,还有弓箭,有清军的大炮支援。但英法联军方面的大炮更有准头、更有威力,战斗打响,往往先是大炮对决,但清军的大炮根本打不准。相反,英法联军的大炮威力就很大,当蒙古骑兵被轰得七零八落时,英法联军的骑兵再进行强力冲锋,蒙古骑兵自然不是对手。

蒙古骑兵虽然不错,但在更职业化的英国骑兵面前,就显得不堪一击了。英国骑兵在冲锋时通常采用线性阵列冲锋,冲散后,又能快速集结二次重来。这点让蒙古骑兵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因为这需要专业的长期军事训练,尤其是马术的训练。而印度骑兵往往在英国骑兵冲锋后,采用偷袭战术,对蒙古骑兵穷追猛打,让蒙古骑兵损失惨重。

印度骑兵不仅参与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侵略,还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他们如果单独作战未必能战胜清军,但在与英军的配合中,发挥出了巨大的战斗力。一方面得益于英军的协同作战,一方面也受益于英军现代化的军事训练。

印度兵与清军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差距就是谁接受了现代军事理念。印度兵虽只是雇佣兵,貌似临时工低人一等,但他们学到了真东西。有什么样的军队,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清军如此,清政府同样如此,总是后知后觉的清政府则难逃挨揍的份儿。

(摘自“今日头条” 图/黄文红)

猜你喜欢
英法联军冲锋大炮
冲锋在第一线 战斗在最前沿
脱贫攻坚,国企如何“冲锋”——基于陕西地电的实践与思考
英法联军侵华之役“通州八里桥之战”探析
小兵对抗“大炮”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冲锋,冲锋
向强军冲锋(队列歌曲)
声波大炮
“乌龟壳”遭受“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