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再累,不忘中国心

2017-11-10 03:11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东方女性异国纽约

◎ 段 雨

再苦再累,不忘中国心

◎ 段 雨

图/冯 乾

1864年,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出生于浙江一个牧师家庭,她两岁半时,父母就在一场瘟疫中双双去世;幸运的是,父亲的一位美国好友收养了她,并将她送到美国纽约读医科大学。

四年后,金雅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第一个获得大学文凭的中国女留学生。

毕业之后,金雅妹先后在纽约各大医院实习,并在某权威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关于当时刚刚兴起的显微医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她扎实的学术功底引起了纽约医学界的重视,多家医院纷纷向这个娇小的东方女子抛出橄榄枝。

然而稳定的工作、优越的环境并不能抚慰她思乡的心,父母因医疗水平落后而亡故的阴影一直烙在她心里,她坚信自己的事业在中国。

1888年底,24岁的金雅妹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进入厦门一家教会医院工作。紧张的工作中,她不幸染上了疟疾,在日本治病时和一位音乐家相识相恋,成婚后搬到了美国生活。

身在异国,金雅妹仍然不忘中国心,她交际广泛,经常发表演说,向美国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爱好和平是中国人的天性,中国人始终是和平的守护者。”在1904年第13届世界和平大会上,她的演讲驳斥了当时西方流传的“中国威胁论”,她还就远东政治形势发表演说,赢得了《纽约时报》的称赞。

遗憾的是,金雅妹的异国情缘仅仅维持了十年。十年后,婚姻失败、心系祖国的金雅妹再次回到故土从事医疗事业,她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在多地负有盛名。1907年,金雅妹来天津受邀出任北洋女医院院长。

行医中,金雅妹深感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人才缺乏,婴幼儿的高死亡率尤其使她痛心,她便说服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的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并亲自担任堂长兼总教习,成为中国护理教育的开拓者。第一批学员毕业后,天津女性率先告别了“接生婆”时代,享受到了西方先进的接生技术。

办学之余,金雅妹还筹办红十字会,管理育婴所,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再次旅美期间仍不忘通过演讲向美国传递真实的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对德国宣战为借口出兵山东。正在纽约的金雅妹发表演讲,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日本的不良用心。一时间,金雅妹这个身穿鲜艳的中式丝绸长袍、发鬓上总是插着一朵鲜花又精通多国语言的东方女性成了纽约的传奇,被称为“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为了多为祖国做贡献,离异后的金雅妹没有再婚,晚年定居在北京,依旧热心于医疗和社会公益事业。尽管幼年丧亲、中年离异,但她始终保持着东方女性特有的坚持与优雅,丝毫没有被生活打败。

1934年,70岁的金雅妹因肺病去世。人们依她生前的愿望,把她安葬在海淀的农场里。在那片小小的树丛里,她睡得甜美而愉快,实现了她生前说的“我将成为肥沃的土壤,继续孕育祖国大地”的愿望。

编 辑/夏 涵

猜你喜欢
东方女性异国纽约
中西歌剧东方女性音乐形象构建的异同
寻踪
黄哲伦笔下东方女性刻板形象的颠覆
10个异国文化中难以翻译的词
我把纽约搬走了
《少女小渔》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正确审视“纽约假期”条款
纽约往事
纽约,纽约!
异国新年前夜的奇葩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