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疆新农村建设的壮丽史诗

2017-11-09 16:42张永权
大理文化 2017年10期
关键词:郑家报告文学云南

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青年作家段爱松新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云南有个郑家庄》(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版)。这是一部洋溢着强烈时代精神,地方民族特色突出,结构宏大,思想内容深邃,充满思辨色彩,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统一,具有史诗性品格的长篇报告文学。它不仅是段爱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的一部力作,也是云南长篇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这部作品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出版,是作家献给党的十九大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郑家庄是云南边疆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的一个村级行政单位。也是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特色鲜明,藏在洱海之源人未识的小村庄。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藏族村党支部书记何国祥带领全村7个少数民族的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开拓奋进,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凝聚出的郑家庄精神,使郑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化。创造出了边疆新农村建设的郑家庄经验,郑家庄成了远近闻名,影响广泛,具有新闻亮点又有深层内蕴的一个时代典型,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青年作家段爱松以一名人民作家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意识,深入到郑家庄生活、采访、思考,使用报告文学这一最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形式,真实生动、典型地呈现了郑家庄“七个民族一家亲”,团结一心为集体,共同致富奔小康,使一个贫穷落后的边疆多民族小村庄发展成文明富裕、民族团结的新农村的时代轨迹,塑造和歌颂了何国祥为代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優秀共产党员形象。作家笔下郑家庄的村庄史,波澜壮阔,闪耀着时代巨变的史诗光芒,洋溢着主旋律作品特有的魅力。是用一个边疆小村的发展史来反映大时代新人新事的佳构力作。

下边,我想从以下三点来评析这部作品。

其一,《云南有个郑家庄》具有史诗性报告文学的时代背景广阔宏大、历史背景深邃悠久,地理背景特色鲜明的特点。

这三大背景的客观存在。要把它变成作品的背景,却要靠作家的思想机敏和艺术眼光。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时代背景从大的方面看。就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而作品具体背景又是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特别是2015年新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云南昭通、大理、昆明考察的重要讲话,成为作家创作这部作品最直接、最具体、联系最紧密的时代背景。首先在作品的扉页上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接着在该书的《题记》中,作者深情回忆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云南,特别深入到大理洱海畔村民家中的谈话,自然地引出作品要反映的郑家庄来。这样,总书记的讲话就成了这部报告文学的时代背景。也是这部报告文学的指导思想。这样的背景不可谓不宏大,不可谓不重要。

郑家庄为什么形成了7个民族共一村,作品把笔触深入到700年前,元军南下,留下两名姓郑的将军,在这里屯垦戍边,建立了以郑为姓的村庄。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照边疆,1959年把一些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改定居在郑家庄,这就在原有汉、白民族的基础上,又有了藏族、傣族等民族的进入。一个小村庄700年的历史背景,也不可不深远悠久了。

对郑家庄的自然环境、地理背景,作者专门有一章“在青山绿水间”间的诗画描写。郑家庄属洱源县,这里是洱海的源头地区。三大山系下的郑家庄,百川汇流,弥苴河水系,滋润着郑家庄的田园湿地,也成为郑家庄的自然资源和如诗如画的地理背景。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正是在这三大背景下,通过郑家庄的时代传奇,来架构和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的。

其二,《云南有个郑家庄》的架构宏大,境界宽阔,思想内容丰厚,具有非凡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思想意义。

一个深掩在洱海源头,三大山系下的郑家庄,一个历史悠久、环境美好的郑家庄,一个有7个民族的郑家庄,过去却是一个贫穷落后的郑家庄。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的指引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40年的时间,郑家庄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化,成了全国文明村镇、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到2015年人均收入超万元,特别是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美化生活环境、社会秩序良好,20年没有偷盗斗殴、没有上访,创造了一个边疆小村庄的时代传奇,也是一个名叫郑家庄7个民族书写出的村庄神话。

在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中。作家以史诗般的宏大架构,用大型交响乐的五重奏,分别从“八面来风山水册”“迁徙交融望乡台”“团结奋进显力量”“担当引领写人生”“扎根大地中国梦”的不同的角度,协奏出了这个村庄的时代乐章,其中的不忘乡愁、公而忘私、团结奋进、战斗堡垒凝聚成的新集体主义精神,就是这部史诗交响乐的主旋律。

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郑家庄虽小,却在作家精心谱写的这部交响五重奏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所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正在化成人们的实际行动。700年历史的边疆小村,那个屹立在村庄山峰上被青松翠柏绿竹碧草掩映的望乡台。不仅是早年南来戍边郑姓先民,登高望乡之地,也是后来在那些游牧民族来到郑家庄这个新家园后,常去登高望远怀乡的地方。作家饱含深情写望乡台和村民之间的血肉关系。寄托着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直逼读者灵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从遥望远乡,变成眺望郑家庄全景。作家通过村民郭先科来望乡台上祖坟,细写他登望乡台看郑家庄的全景这个细节。所反映的他乡即故乡的转变,把家国情怀体现在珍爱他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村子上。有着深刻的意蕴,这也写出了他们热爱郑家庄,团结一心建设好郑家庄的思想本源。乡愁情怀,就是家国情怀的具体反映,习近平在考察云南时,反复强调要记住乡愁。郑家庄村民的望乡台就是有着丰富乡愁内容的象征。作者在文章结尾时,写郑家庄的孩子们在唱《国家》这首经典名歌:“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作为呼应,一下子提升了郑家庄村民乡愁情怀的境界,郑家庄的传奇,无疑是属于中国梦云南篇章中的重要内容。endprint

这部报告文学思想境界的崇高,还在于作品书写出了郑家庄传奇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郑家庄人爱乡爱国爱党。是党的民族政策,使一些游牧民族,来到郑家庄安家,过上了安全稳定的生活。作品在第一重奏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写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心心相映,党和人民群众关系血肉相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闭幕,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就来到郑家庄,向各族群众宣讲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在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郑家庄又有新的发展。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的光荣称号。热爱党的郑家庄人,深知郑家庄的变化是和党的领导分不开的。村民小组长王庆荣怀着感恩的心情,给省委领导写了一封信,汇报郑家庄的新发展,很快省委领导回信,亲切地称他为老乡,肯定他们创造的“郑家庄经验”,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一封省委的回信,在郑家庄再次掀起落实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热潮。作品生动描写了郑家庄人收到这封信的喜悦心情,反映的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新气象,这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郑家庄经验的最大亮点。这个思想也是全书的一条红线。作者在全景式写了郑家庄的时代传奇后,还专门写了一节战斗堡垒党支部。特别是这个战斗堡垒的带头人支部书记何国祥,他以坚定的信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他不是文学作品虚构的英雄典型,而是郑家庄人中的一名藏族普通共产党员、支部书记。却又是有血有肉、有性格的活典型。作者写他从开始带领村民做药材生意到今天建设郑家庄社會主义新农村,走的就是一条团结奋斗、共同富裕、公而忘私、一心为了集体的道路。作品用很多既平凡甚至琐碎却又不易的生活故事,诠释着他就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党的基层堡垒的坚强核心,他也就实至名归地荣获了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个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最美村官”和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小组长王庆荣、杨秀弟成为他的左右臂,全体共产党员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村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村规民约大家自觉遵守,村民们都有一个“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为别人”的美好心灵。郑家庄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名副其实。作者把党的领导是根本贯穿全书,既是郑家庄经验的根本,也再次生动地证明了我们的党是伟大英明正确的党,是能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拥护爱戴的。其意义不可小视。

作品生动地书写出民族团结的赞歌,形象地呈现集体主义精神的耀眼光辉,是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又一重要思想。民族问题是世界不少国家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云南也是少数民族众多,而且是跨境民族和特有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一个小小的郑家庄就有7个民族。云南又是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前进发展的一个省。郑家庄的7个民族团结一家亲,就是证明。作者笔下的郑家庄村庄史,就是7个民族团结奋进的发展史,从上世纪郑家庄人以宽广的胸怀,接纳藏族等游牧民族开始,就谱写了这部民族团结颂歌美好的序曲。包容、接纳是团结的基础,作者把笔触深进当年接纳藏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进村时的情景,敲锣打鼓迎进村,郑林生等汉族还腾出房屋给他们居住,手把手教他们种庄稼,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家庭有两个以上民族同生活、“互帮互助共前行”的和睦景像,这种美好传统延续下来,才有何国祥这样的少数民族优秀人物无私地带领其他民族团结奋进,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出现了“小家的团结构成了大家的团结,大家的团结才让郑家庄七个民族成为一家亲”的美好现实,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要求。团结凝聚人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奋进奔小康,团结起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我做起,从一个村做起,就能实现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伟大战略构想。这就是郑家庄经验的可贵之处。也是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之处。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作者在叙述和总结郑家庄经验和郑家庄精神时,还发现和提出了郑家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新集体主义。这是洋溢着改革开放时代精神,郑家庄人探索和总结出的一条消除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的郑家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负责人的一心为了集体,一切为了村民共同致富的行动上。一心为了郑家庄这个集体的何国祥,用他的行动践行着“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要让郑家庄的各民族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心底无私天地宽,简直成了拼命三郎,两次手术还没完全康复就出院扑在工作上。在他的带领下,为了集体干部公而忘私,共产党员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成了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战斗堡垒,村民个个自觉遵守乡规民约,在郑家庄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为别人,形成了一种风尚。一个村庄七个民族,七个民族成为一家人。郑家庄也和大邱庄、华西村一样,正在成为幸福之村、美丽之村、团结之村、民主之村、法治之村。作者在写到郑家庄的新集体主义时,开始还引用了《共产党宣言》的一段话,追根溯源,郑家庄的集体主义连着“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郑家庄的共产党员何国祥们以坚定的信仰和时代使命,探索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成功实践,闪烁着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信仰之光。作者对郑家庄新集体主义的发现和书写,赋予了这部报告文学非同一般的崭新思想。

一花独放不是春,一花引来万花发,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对郑家庄影响力的书写,如何国祥无偿帮助梨园村走上致富之路,帮助一个田埂之隔的孟伏营建起大棚蔬菜,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的又一个新传奇等,也可以说是郑家庄新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我之所以把这部报告文学称之为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除了史诗般的宏大结构外,就是在思想内容上既有史的悠久厚重,又闪烁着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光辉,具有历久弥鲜的时代穿透力。一位青年作家能写出这样厚重的作品,实属难得。

其三,作者为了提升报告文学的审美力,注重在作品的文学性上下功夫,比较好地做到了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结合。endprint

郑家庄因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的成功经验,成为新闻关注的亮点和热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云南日报等争先报道。但要把它写成文学作品,却相当困难。因为是大家关注的新闻热点既不能虚构,也不能过度夸张,必须首先忠于它的真实,但如何把这种真实化为文学典型,作者用他的智慧精心创作,是花费了不少心血的。

一是尽量用文学的描写,来代替平铺直叙。作品对郑家庄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不少重大活动,都采用了形象化的文学语言来描写,把郑家庄的山水风光描写得如诗如画,情景交融。而对历史和人文风俗的叙述,多用沉郁疑重的语言,营造一种云浓雾重的境界。作者充分发挥他诗人的长处,不少地方的描写语言不仅美还充满了张力。读他这方面的章节,有如读散文中的美文,可以说是作者用精美的诗性文字写出的美文。

二是对有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合理地采用一些跨文体的写法,来增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从而也扩大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空间。如王庆荣收到省委的回信时的环境描写和王庆荣的心理活动以及收到信在后在郑家庄引起的巨大反响等,都是小说的写法。但由于作者运用得恰当,并不让人觉得不真实,反而使当时因这封复信必然会引起的种种波澜的真实变得更强烈、更生动也更感人。还有对中秋节的全村大团圆的描写等,都运用了小说的环境烘托、细节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把一个村庄的中秋大团圆描写得既人情味浓郁又气势恢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郑家庄七个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情景。

三是在报告文学中把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化为讲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来增强报告文学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郑家庄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大故事,这个传奇故事是郑家庄7个民族的人民群众书写的,是他们的领路人何国祥书写的,也是中国故事中的云南故事。段爱松用报告文学来反映这个当代传奇,也是在讲故事,也就使大故事中有了小故事,若干个动人的小故事,构成了郑家庄的大故事。报告文学是比较难驾驭的一种文体,弄得不好就写得乏味,没有阅读的吸引力。《云南有个郑家庄》虽洋洋洒洒24万多字,却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用故事来写郑家庄的人,来反映郑家庄人走出的一条致富小康路。在作者笔下,郑家庄的七个民族都有故事,特别是何国祥家族追梦的故事、带领大家外出做药材生意的故事、三个奶奶两座庙的故事、两个村民小组长的故事、两个媳妇的故事、帮助邻村孟伏营、梨园村致富奔小康的故事等等,都以各自故事的魅力,使鄭家庄这个传奇大故事更加充实,更加有味,也更有可读性和可思性。用讲故事来写报告文学,弥补了这种文体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增强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四是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这部报告文学中,直接面对郑家庄的人和事,和他们对话交流,在叙述中抒情,又在叙事中思考议论,这样的写法,情与景交融,情和事相依,出情感,感人文字油然而升。同时郑家庄的人和事,又使作者陷入沉思中,常常在情不自禁中加以议论,并适时引用古今中外经典文献中的名句来画龙点晴,从而使作品出思想,提升了作品的思想艺术境界。

郑家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传奇,段爱松的《云南有个郑家庄》既是一部时代的报告,也是一部成功反映这一传奇的壮丽史诗。这部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诸多特点,增强了这部史诗之“诗”(即艺术性)的魅力。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必定会显示出它弥久逾新的思想艺术价值。

编辑手记:

2017年1月,青年作家段爱松长篇报告文学《云南有个郑家庄》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大理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为关注和写作对象,以诗意的笔触记录了这个“七个民族一家亲”的村庄。谱写出一段美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著名作家张永权以《云南边疆新农村建设的壮丽史诗》为题,从三个方面对《云南有个郑家庄》进行了评述,文章立意高,旋律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严密,行文开阔,充分肯定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揭示了人民作家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郑家报告文学云南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与病魔抗争的“不倒翁”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5年后,隐身等死的绝症好丈夫回到家门口(上)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辉煌与重生
离家出走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