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播研究中的多元化

2017-11-09 12:58
新闻爱好者 2017年9期
关键词:声乐民族音乐

音乐不仅是日常的生活内容,更代表着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音乐饱含着不同时代流传至今的文化思想,中国文化中一定离不开音乐的身影,音乐是历史的传承,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代表,使用音乐等同于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如今音乐早已成为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成为欣赏、馈赠、收藏的艺术品。《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当这些脍炙人口、激荡人心的旋律响起,我们很难想象,这些乐曲是创作者郑律成,在最艰苦的抗战时期,一边用音乐打着节拍,一边拍着大腿创作出来的。当今红极一时的“音乐兄弟”组合,取名音乐的含义是因为音乐需要合作。音乐是一种印记,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情感需要音乐来宣泄,或是对家乡的思念,或是亲人的味道。如今很多以“音乐”为主题的歌曲悄然兴起,如青年男高音稅子洺演绎的《音乐》就表达了音乐的文化和韵味。如中国台湾的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办人朱宗庆,他在打击乐的创作和教学中也引用了音乐作为工具等。

《当代中国声乐音乐文化》(2013年11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一书对声乐文化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就声乐文化的研究范围与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区分。此外作者还根据声乐文化的整体思考模式与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从声乐文化的概念梳理和声乐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角度出发,探析音乐传播研究中的多元化的发展及演变。在声乐文化审美论中,作者强调了声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声乐文化的审美本质、声乐文化的审美创造结构、声乐文化的审美潜意识和声乐文化的审美消费四个角度进行讲解,强调声乐文化的民族性不仅具有音乐自身的文化特点,也饱含着民族的深厚内涵,作者强调了民族声乐审美的文化意蕴、民族声乐审美的文化特征、总结民族声乐文化审美的理论核心,对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方向。在声乐文化创作论方面,作者对声乐文化创作的实践系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声乐文化创作实践与社会文明之间存在强烈的互动性,需要借助声乐评论、声乐文化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加强创作实践,增添创造动力。作者从声乐文化的传播手段出发,对当下声乐文化传播媒介的特点、基本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该书视野广泛,作为当前音乐艺术领域重要的声乐文化理论研究的专著,全书内容详实,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学科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从不同的方面全面分析了声乐文化的主体,以更为全面的视角贯穿始终,把进入21世纪的中国声乐艺术研究建立在宽泛和坚实的艺术文化基点之上。在声乐文化教育方面,作者从声乐文化的总体发展历程、声乐文化教育的研究与未来展望、声乐文化教育系统的整体构造三个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声乐文化发展之路,并以声乐文化产业论的认知方向,着重强调了当下我国声乐审美消费的重要性。作者根据对消费从众层次的结构、声乐消费的历史、声乐消费的途径等多方面对当下我国声乐消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重要的现实生活中的声乐艺术效应进行分析和评判,如当下我国大众化的声乐审美观,以及大众化审美下的社会效益。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视角和阅历,为更多的读者带来可以学习和思考的案例,提高了读者的综合素养和鉴赏能力。

音乐传播研究中的多元化视角也为当下声乐文化学科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相对较为健全的发展条件。一方面,当下的声乐文化能够很好地帮助引导当下我国社会上的大众文化发展方向。从声乐文化之间的差距角度上来看,我们发现了其中也存在着中西文化的差异,包括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声乐体系对我国声乐系统造成的影响,以及在迥然不同的审美品格下中西歌剧文化的冲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在声乐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传承我国声乐文化的核心理念,主动继承并发展我国的声乐文化,完善声乐的民族声乐体系,梳理民族声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要对当下流行的声乐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对当下的社会上较为流行的声乐文化进行分析,提炼出流行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不仅要继承我国优良的民族声乐文化,同时还要根据声乐文化对于个人的本能需要与精神价值的差距,提高自身在声乐文化民族意识论方面的思考力与辨识能力,借鉴参考更加有效的声乐文化科学方法论,相信未来的民族声乐文化必将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找准定位,实现音乐传播研究中的多元化发展的新突破、新发展、新成就。

(许刚/本科,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声乐民族音乐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