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悦
【摘要】新媒体时代,随着大数据和智能算法逐渐应用于新闻领域,“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应运而生。一项由韩国媒体基金会学者JungAe Yang开展的研究表明,“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全新推送理念,客观上在推动传统新闻业生产变革的同时,也给受众媒介使用行为带来影响,而这些影响更多体现在消极方面。对此,学界与业界要予以重视,从而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服务我们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新闻推送;智能算法;新闻生产;新闻价值;受众
由于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手机APP或关注微博微信阅读新闻。在通过手机终端接触新闻的过程中,许多人对“基于个人喜好的新闻推送”即“个性化新闻推送”耳熟能详,但很少了解与之相对的“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与“个性化新闻推送”相比,“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是一个更加新颖的尝试,以满足绝大多数人对特定新闻的喜好和需求为目标。
目前,围绕“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相关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尤以韩国学者JungAe Yang为代表。其论文Effects of Popularity-Based News Recommendations (“Most-Viewed”) on Users' Exposure to Online News通过具体的实验设计,发现“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明显地影响受众对新闻的选择”[1]。而在我国,鲜少有围绕“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的研究论文,但这并不影响我国业界越来越多的公司对其的使用和探索,如新浪微博热门排行榜和百度右下侧搜索热点都是其典型代表。事实上,业界对“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的探索和应用不仅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推送带来机遇,也会给其带来挑战。
一、“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的内涵
(一)“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的定义
“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是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技术收集并分析受众点击、阅读、转载新闻的行为,通过将数以万计个体受众的信息消费行为叠加,发现广大受众对特定新闻信息喜好和需求的交集,从而将最受大众关注的那部分新闻信息推送给未接触相关信息的受众的一种新型新闻推送服务。
对“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而言,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技术是其技术支撑,也是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大数据作为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的技术,不仅可以在新闻生产环节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线索,在“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中,也为新闻媒体掌握受众兴趣、获取分析数据、进行信息筛选、全面推送覆盖提供了可能。此外,智能算法技术可以代替新闻机构传统的人工编辑,基于大众喜好对无数个体受众进行新闻推送,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新闻阅读诉求。
(二)“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与“基于个人喜好的新闻推送”
与“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相对的是“基于个人喜好的新闻推送”,即“个性化新闻推送”,两者的区别不在于推送方式的输出环节上,而在于推送思想的起始环节。“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的推送思想立足普遍性,从普遍性出发推及特殊性;“基于个人喜好的新闻推送”的推送思想则与之相反。
“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是通过对海量受众新闻阅读内容和行为的抓取、分析,得出绝大多数个体受众的新闻需求的普遍性。依据哲学普遍性原理,人类在许多方面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同时也具有群体普遍性,所以造就了人类的群体认同感和世界差异化的丰富多彩,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被绝大多数受众关注的新闻也常常会契合新的个体受众的信息需求。毋庸置疑,“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由信息需求的普遍性出发满足受众需求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的做法,这种推送方式也在客观上影响和改变着新闻生产和受众行为。
“基于个人喜好的新闻推送”是“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历史、社交网络账号、IP地址、所使用的手机型号等兴趣图谱和信息消费习惯,形成有关用户兴趣的判断,通过深度数据挖掘,智能计算用户兴趣,为其推荐个性化内容”[2]。因此,“基于个人喜好的新闻推送”是立足于受众特殊性,以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为目的。
二、“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对受众行为影响力的实验
(一)韩国媒体基金会的“受众媒介行为”实验
韩国媒体基金会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JungAe Yang对“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是否会对受众媒介使用行为产生影响”进行了实验。他使用互联网,公开招募了107位年龄在18~29岁的首尔国立大学本科生(57名男生,50名女生)作为志愿者,然后仿照现实新闻网站制作出大体相似的新闻网页用于实验。实验过程中,JungAe Yang让志愿者在2(使用“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与不使用“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2(浏览时间长或浏览时间短)的表格中对自身情况进行记录。通过研究志愿者浏览新闻网页过程中的行为,JungAe Yang证实,“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对受众选择新闻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受众在选择新闻时,个人兴趣是第一位的,新闻显著性是第二位的,新闻重要性仅位列第三。此外研究发现,受众在在线新闻网站所待时间越长,对“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服务依赖性越大,而越依赖其所待时间越长。
(二)韩国媒体基金会的“受众媒介行为”实验的局限性
1.樣本缺乏多样性
JungAe Yang在实验中使用的研究对象存在样本特征窄化的问题,着重体现在数量、年龄、背景等方面。首先,在“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对受众行为影响力”的实验中被研究对象数量较少,107位志愿者的样本数量使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一定风险和偶然性。其次,研究对象均为18~29岁首尔国立大学的本科生,样本缺乏年龄跨度、教育经历、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多样性,而这些因素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譬如,在校大学生相较于老年人群体更习惯使用手机阅读新闻,因此也更有可能接受“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并受其影响。对此,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要考虑到样本多样性的平衡和有效控制。endprint
2.忽视社会与文化背景因素
韩国属于东亚文化圈,“集体主义”是韩国社会的主流社会文化,强调社会中个体的趋同性,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对受众媒介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中,从理论上讲,由于长期处于崇尚“集体主义”的氛围中,韩国被测对象会比崇尚个人主义的欧美人更容易被“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所影响,因此实验结果将受到被研究对象所处社会与文化背景因素的干扰,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对此,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宏观社会与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多样化文化背景的研究者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模糊直接性与间接性新闻推送方式的差异
“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有直接性推送和间接性推送两种方式。使用基于大众喜好的直接性新闻推送方式如新闻网站或APP在用户登录或访问时自动弹出经算法测定后被广大受众所关注的特定新闻,无疑会加大新受众对其的阅读概率;基于大众喜好的间接性新闻推送方式是将特定新闻标题置于用户阅读界面内等待受众自行点击,两者对用户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依据JungAe Yang的研究结论,只有用户自身对新闻感兴趣才更有可能点击阅读,因此,使用间接性推送方式推送的新闻的阅读量将低于同一则采用直接性推送方式进行推送的新闻。因此在研究中,要分别考虑这两种推送方式的不同。
三、“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对新闻生产和受众的影响
(一)“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作为一种全新的新媒体信息推送理念,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即“把关人”权力的让渡和“议程设置”主体的转移。“把关人”和“议程设置”是新闻传播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的出现在影响新闻生产的同时,无疑也会为传统新闻传播理论引入新的尺度。
1.“把关人”权力的让渡
新媒体时代,通过大数据技术抓取到的受众数据已不能完全交由传统新闻组织中的人工编辑进行处理,数据的海量性、复杂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等都让人工编辑在精力与效率上远落后于更高效的智能算法处理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也是新闻业发展的新动力,智能算法的应用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更契合受众对海量、精准、即时信息的需求,由此带来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人”权力由传统人工编辑到智能算法的让渡。
智能算法“把关人”的优势在于,首先,相较人工编辑把关存在失误和感情倾向,智能算法更准确客观,只要新媒体机构内部算法工程师联合编辑将代码写好,智能算法就会严格遵循算法要求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和推送。其次,机器“把关人”工作效率高,能顺应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生成速度的客观要求。当今时代,受众比以往更看重新闻的即时性和新鲜性,算法“把关人”作为超级计算机,能够以人类无法达到的速度进行运作,提升新闻生产的效率。当然,智能算法把关也意味着“算法正在代替人类进行价值判断,在决定着什么是‘重要‘相关‘适合或‘有害,这会带来全新的伦理问题”[3]。
2.“议程设置”主体的转移
“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将“读什么新闻”的选择权交给了广大受众,只要某则新闻获得大量关注和点击率,它就作为“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的目标。由此促成媒体机构中“议程设置”主体从记者和编辑到广大受众的转移。
“议程设置”主体的转移现象首先体现了新媒体时代“用户至上”的思想,将满足受众的需求而非体现编辑的意志摆在新闻生产的第一位,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了受众而非让受众受制于媒体编辑的推送思想。其次,“议程设置”主体的转移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信息生产的民主化进程,以往新闻媒体的信息生产仅由总编辑带领的专业团队完成,如今受众可以通过点击、转发、点赞、评论等方式“远程参与”新闻信息的生产,从而改变新闻机构信息生产的内容,促进新闻信息生产的民主化。
(二)“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对受众的影响
不可否认,“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有积极意义,如让用户第一时间获知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进而参与公众讨论,避免与社会脱节。但其对受众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消极方面。
1.不利于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合理使用
大众的喜好是对受众集合喜好的一种反映,但大众点击率高的新闻并不一定是社会重要新闻。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或社会新闻呈现突出的“硬新闻”特征,可能不被大多数受众所关注,“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将导致一些对其感兴趣的受众错过这些新闻。此外,现代社会呈现“娱乐至死”现象,公众对娱乐八卦、奇异趣闻等新闻关注度极高。“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无疑会放大和强化“娱乐至死”现象,这不利于受众对新闻媒体传递的信息价值的挖掘和合理使用。
2.不利于受众新闻素养的培养
尽管“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促使“议程设置”主体由媒体机构变为社会公众,客观上为受众提升新闻和媒介使用素养提供了机会,但“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的出现又将使个体受众受制于群体的喜好和压力之下。这对于个体受众而言,依然不利于其个性化的发展。每日浸泡在由算法筛选出的“全民关注的新闻”中,个体受众将一定程度上丧失自主判别和选择新闻的机会[4],这不利于受众新闻素养的培养。
3.受众喜好趋同未必为受众带来社会民主
“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通过推送被大多数受众所喜好的新闻,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公民对特定议题的关注度,但并不意味着民主的到来。民主的意义不是全民关注相同的新闻,接受相似的价值观灌输,擁有近乎相同的态度和观点;相反,民主意味着求同存异,意味着多样化信息的接收权和多元价值观的平等探讨机会。在新闻领域,信息民主会为社会民主化进程提供推动力,而实现新闻领域的信息民主不仅需要一定程度上集中化的信息推送,让全体受众了解重要的新闻,也需要保证差异,为不同新闻信息需求提供得以满足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仅依靠“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并不意味着民主时代的到来,其为受众民主环境的实现带来了新的问题。
四、结语
媒体对受众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行为。对“基于大众喜好的新闻推送”的实验表明,受众的确被其影响,但并非完全受其控制。在新闻的选择上,个人兴趣位列第一就体现了人类伟大的自由意志。媒体要做的,不是试图改变受众的行为,而是应该在更高级的层面上引导受众的思维,培养其媒介素养和民主意识。
参考文献:
[1]JungAe,Y.Effects of Popularity-Based News Recommendations(“Most-Viewed”)on Users' Exposure to Online News[J].Media Psychology,2015(1).
[2]王茜.论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的运作逻辑及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3]Tufekci,Z.The year we get creeped out by algorithms?[EB/OL]. 2014,retrieved from.http://www.niemanlab.org/2014/12/the-year-we-get-creeped-out-by-algorithms/
[4]Hyungin,K,Shyam,S.When Self is the Source:Effects of Media Customization on Message Processing.[J].Media Psychology,2016(564).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赵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