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翠
据《齐鲁周刊》不完全统计,在山东省出席党的十九大的76名党代表中,有6位企业负责人,他们分别来自于国企和民企,分布在金融、石化、科技、农业、医疗等行业。
之所以当选为党代表,因为他们热爱身上的红色基因,并坚信“党建强、企业兴”,不仅给社会制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同时还保持着作为共产党人的党性与纯粹性,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创先争优,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彰显了共产党人身上背负的家国责任。
“中国自信”与“山东新动能”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出席十九大的76名党代表中有6位企业负责人,他们分别是:山东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汲斌昌,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李登海,齐鲁石化集团党委书记张绍光,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学利。
他们都是优秀的企业家,也是一线的优秀的党建工作者。媒体报道显示,企业家当选十九大代表,不仅经过了推荐提名、组织考察、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会议选举五个严格的选举步骤,而且还经过了“全面体检”——对企业、金融等方面的代表人选,还征求了工商、税务、环保等行政执法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张瑞敏与王恩东首次站在了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接受来自中外媒体的瞩目与采访。作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带头人,他们为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家的豪言壮志,前者将海尔模式推向世界,后者为全球提供优质服务器,他们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新动能的窗口。
“大方向保证不了,小利益也得不到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就保证了企业的大方向和利益所在。”作为山东此轮国企改革首家试点的鲁信集团的掌门人,汲斌昌明确表示,管资本就要管党建。他分析说,改革之前,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法定地位不明确,权责不清晰,要么“有名无实”,党委虚化、弱化、淡化、边缘化,要么“名实不分”,党委会和董事会、经理层会议一起开。其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实现有机融合、衔接统一,“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入企业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使得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得以制度化、程序化、具体化”。
为将这样的议事规则落到实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制度安排应运而生。省管企业现任172名党组织班子成员中,139人在董事会、经理层交叉任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全部实行“一肩挑”。
鲁信集团有大量对外投资和国际业务。汲斌昌表示,“前些年‘走出去和外方打交道时,名片上只印董事长的头衔,这两年都将党委书记的职务印在董事长之前。这是我们的自信,共产党的干部就要大大方方亮明自己的身份”。
齐鲁石化也历来重视党建工作,今年3月,齐鲁石化公司党委先后在炼油厂和烯烃厂组织召开了新、老区基层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座谈会。张绍光表示,基层党政负责人必须同向同心,形成合力,凝聚力量,做到党政“一盘棋”,推进公司稳中求进再创新业绩,永葆齐鲁石化基业长青。
先进的基层党员也将得到更大的成长空间。张绍光表示,公司党群部门要加大对基层车间党政负责人的培养力度,为基层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提供更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这些企业家们的当选也彰显了在新一轮经济大潮中的山东动能。海尔集团兼并GE电器并输出海尔管理模式,浪潮集团带领中国服务器产业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他们的入选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其创新改革实践的一种肯定,为世界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李登海与陈学利出身于农民,他们用自己的创业经历书写的是一位共产党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家国情怀”,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后,以自己的热情回报着社会与国家。
李登海一手创建了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他多了很多的荣誉,最值得骄傲的是“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他选育的紧凑型玉米,已在全国推广12亿多亩,增加经济效益1200多亿元。他主持研发的超级玉米,平均亩产可提高150公斤。如果每年推广1000万亩,全国玉米年产量就能增加15亿公斤,相当于为国家新增150万亩耕地。
2015年,李登海被中宣部评为“时代的楷模”。央视的公开资料称,李登海40多年来,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致力于高产玉米的育种、攻关和推广,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先后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选育的玉米优良品种增加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并多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李登海的玉米培育之路实际上是一位农民的“斗志”之路。1966年,李登海中学毕业回家务农,填不饱肚子的他想要让玉米高产。1970年,他进大队农科队,搞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引种、繁育和制种,他渴望利用科学种田,多打粮,吃饱饭。1972年春,李登海获悉,美国农民华莱士创建的先锋种子公司,把春玉米亩产提高到1250公斤,他想美国农民能做到的,中国农民也能做到。后来他苦心钻研并到莱阳农学院进修,随后创建山东登海种业并上市。
如今已68岁的他,仍在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超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重点项目。他表示将设立登海种业创新基金和科学基金,奖励为我国玉米育種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同时提醒创新者:“理想与追求一定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这样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陈学利的创业之路同样充满传奇色彩。2.5万税务周转金起家,从一个镇办不起眼的输液器小厂,到资产400亿的国内最大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陈学利创办的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医疗器械领域堪称龙头企业,并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承担企业。
“2016山东富豪榜”发布时,陈学利家族当选为威海首富,并排名位列全省富豪榜第八名。在创造巨大的财富之后,陈学利从威高拿出销售收入的5%,用于高端产品研发。在2015年,公司投入的研发经费已达到14亿元。在陈学利看来,打造百年企业,凭借的就是新产品。
如今最让陈学利称傲的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心脏支架。曾几何时,进口心脏支架费用之高令国内心脏病人望而却步,陈学利想要为国人制造自己的“支架”。他先后到几个国家,寻找心脏支架方面的专家和技术,2005年,威高自主创新研发的心脏支架上市。“我们打破了国外垄断,迫使进口产品大幅降价。目前国外产品价格在14000元人民币以上,威高的仅为8000元左右。十多年来,我们销售的心脏支架为国家节约了360多亿元。”
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陈学利不忘回馈社会。网络上有许多威高所在地村民写给陈学利的感谢信。一位村民写到:“当年我们办老年养老保险时,村里当时现金不到位,陈学利毫不犹豫的把全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保险都给缴纳,使得村里每位老人都有了生活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