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燕
【摘要】新媒体时代,新兴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文化产业中新的增长点。新媒体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已逐渐改变了文化产品的制作方式和传播手段,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以及新的运行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产生。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文化资源利用数字技术等各种载体进行整理、创作、再造和传播成为可能。河南应抓住这个契机,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新媒体与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技术;文化产业
媒体是文化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催生出数字传媒、网络出版、流媒体点播、音乐视频下载、手机报等一系列新媒体产业形态。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内容传播的主要载体,并逐渐成为文化产业中新的增长点。
一、新媒体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与挑战
新媒体的概念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最早提出的,目前关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学界还远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综合来看,新媒体的界定中包含着几个重要的因素。首先,技术已成为新媒体概念界定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其次,新媒体概念的界定中还强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比、差异和比较优势。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研究者关注新媒体的“新”,提出“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动态发展的。
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涌现出来的,因其所特有的交互性、即时性、兼容性、分众性以及个性化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数字传媒、网络出版、流媒体点播、音乐视频下载、手机报等新媒体一出现就体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河南是文化大省,从先秦诸子、宋明理学,到天文、医学、文学、宗教、建筑等丰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古建筑文化,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另外在冶金、铸造和工程等领域也有非凡的成就。自从2005年河南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来,河南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游戏动漫业、新闻出版业等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当前,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文化资源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各种现代载体进行整理、创作、再造和传播成为可能,也为河南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媒体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从需求方面来看,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了消费品的升级换代,并进一步带来了文化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从供给的方面来看,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产生和发展,生产制作及传播方式、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改善。从市场方面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扩大了市场规模,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壁垒,加剧了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与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又反馈回来,影响着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盈利模式等。
新媒体的发展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文化产品的制作方式和传播手段
目前,数字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从文化资源的内容开发到文化产品的市场推广与消费的整个文化产业链条中。在出版发行、文化传媒、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广告会展以及文化旅游等领域,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改变了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传播方式以及营销手段。以动漫游戏为例,网络与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动漫游戏从设计、制作到发行,从形式到内容各个环节的运作,而利用现代技术制作出的动漫、游戏在人物、场景、特效等方面也给了人们更为震撼的视觉体验。而在传播、发行方面,数字传输技术更是提高了传播速度,节约了传播和发行成本。
(二)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
技术进步不仅带来了文化产业链条上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传播渠道等多个环节的创新,而且还为文化资源的利用、内容创意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平台支持。比如移动新媒体就将以往相对独立的文字、音頻、视频的制作、传播、营销以及支付等整合在一起。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赋予了文化产业更为丰富的内容,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三)催生了大量新兴文化业态
文化产业在新技术发展的支撑下,通过在产业边界上与其他产业相融合而形成新的文化生产行业来扩大整个产业的规模。[1]从业态的视角来看,新媒体技术与文化内容的融合衍生出了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其中,依赖于网络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新兴产业包括数字动漫、网络游戏、广告等;基于数字技术搭建平台的文化信息传播服务类主要有博客、微博、社交、门户、新闻、电子商务、互动社区等网站,以及电子书、手机报、手机新闻、手机彩铃、手机广告、手机视频、微信、流媒体、新型电视媒体等;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传统文化业态演变类,包括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出版等;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则主要包括利用新技术打造的文化旅游服务、实景演出等。
(四)消费习惯的改变及新的盈利模式的产生
新媒体时代带来文化产业结构的重构和升级,需要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制作产品,制定新的营销策略,继而改变文化企业的运行模式和盈利模式,扩大了文化产业的规模。比如,新媒体动漫出现得较晚,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动漫的发展日渐成熟,并逐渐与传统动漫整合。动漫与游戏、出版、电视、电影、新媒体跨平台合作,成为其主要的运行模式,其盈利模式也趋于清晰。再比如,新媒体除了原有的内容出售和广告收入外,也增加了其他的盈利模式。其中,数字期刊的盈利模式主要有直接销售、在线销售数字内容以及建立在线数据库和在线信息搜索等增值服务;网络文学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付费阅读、广告收入、电子商务、线下出版、游戏脚本开发等;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则包括内容销售、广告收入、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利润分成等模式。endprint
(五)竞争的加剧促进了文化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提升
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使得文化产业的制作和传播、营销成本大幅降低,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对于以平台和渠道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来讲,如何能够利用新技术打造引领消费者需求的高效率平台和渠道至关重要。而对于以内容打造为核心的文化企业而言,个性化、差异化并极具创意的文化内容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反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同质化、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已经越来越难以占领市场,文化品质的提升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文化企业更关注消费者,尤其是核心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市场的细分,注重创意和创新。
三、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基于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强力支撑,新媒体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文化资源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各种现代载体进行整理、创作、再造和传播成为可能,也为利用河南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一)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开发的短板
1.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人才支持和基础设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新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熟练的数字技术、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等综合性的知识与技能。从河南科学技术基础及创意人才培养方面来看,河南还有较大的欠缺。2013年河南每万人科技人员数为31.15人,每万人拥有专利数2.78件。相比较而言,2009年北京每万人科技人员数就已达到301.99人,2014年每万人科技人员数达到337.73人。就基础设施而言,河南与发达地区也有较大的差距。比如2015年河南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8.3万公里,数字电视586.7万户,远低于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等地。[2]
2.文化品牌数量少,品牌价值有待提升
文化产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品牌数量和影响力的差异,而品牌的数量和价值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从文化品牌数量还是品牌价值来看,文化产业发达地区无一不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品牌。因此,文化品牌的构建已日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河南文化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2015年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1006家,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企业1072家,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七位,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营业利润为1880805万元、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企业营业利润为323728万元,分别位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九位。[3]然而,无论从文化品牌的数量还是其影响力来看,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相比,河南还有较大的差距,产业集聚优势并不明显,文化品牌的支撑能力不足。
(二)河南利用新媒体技术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
1.强调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做强数字内容产业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即“文化■科技”。具体而言,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化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传播手段的运用,以及利用软硬件载体、信息处理技术等将图像、声音、画面、文字等进行制作、编辑、创作,从而表现出新的具有创新性的内容。可以说河南无论是数字出版、动漫游戏还是旅游服务等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在与发达地区的竞争中大多还难以占据优势地位。对此,我们首先应当加大财政投资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推动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着力构建符合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发、创作、生产和传播体系。其次,有重点地发展优势突出的产业,重视科技在优势产业中的应用。以大型舞剧《风中少林》为例,应利用其上演以来创造的社会效益,拉长产业链,促进动漫和游戏软件的开发,最大化地发挥其创意价值。
2.推动新媒体与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所谓新兴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创意、科技对传统文化内容、文化产品及传播渠道、消费方式的重构,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内容与创意、科技以及资本的融合,因此,完全脱离原有的传统文化产业是不现实的。以文化旅游为例,在旅游演艺项目中,可以采用动感触控、3D视觉等人机交互手段,增强人文历史景区体验功能,或者在旅游管理、营销中加入数字技术,建立智慧型旅游服务体系。
3.丰富文化产业开发中的内容与创意,重视人才培养
强调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文化内容,内容的竞争是文化企业竞争的核心所在。没有好的文化内容,再好的技术平台也是形同虚设,比如电影、电视、出版物等都是内容创意取胜的文化产品。一套软件光盘里面,仅有1%~2%是程序,其他的98%左右都是内容。与其他产业不同,文化产品往往具有特异性,因此,创意和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独特。对此,我们要引导创意成为一种社會文化和生活方式,鼓励人们提出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文化创意。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包容性的提高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只要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创意、创新、创造、创举会越来越多,想象力会越来越丰富,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会更多。
创意的主体是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聚集大量的人才。因此,文化企业要注重不断培育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发挥人才优势。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力量,为企业培养和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培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企业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产品同质化一直以来都是河南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深入挖掘、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等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具有差异的特色文化资源更容易形成差异化的文化产品,当然也更容易形成区域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其次,加大品牌营销力度。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的转化再到文化品牌的培育,从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到品牌营销,都离不开资本的参与。离开了资金的支持,仅凭借区域文化的魅力是难以完成文化资源到文化商品再到文化品牌的转化的。再次,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企业。一方面,鼓励文化企业跨界融合,提升龙头企业行业影响力,比如在新闻出版领域,可以鼓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制定数字出版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资金流入文化创意产业,支持设计、软件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色和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企业。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时与共时双重视角下的新型文化业态研究”,批准号:13CGL155;郑航青年基金)
参考文献:
[1]荣跃明.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J].社会科学,2005(9).
[2]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作者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文化经济研究中心讲师)
编校:王志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