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火娇
摘要: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与缺失,朗读并没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有效性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及相应的策略
随着年龄和认知的增长,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意志、心理及情感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语文阅读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只有充分地考虑这些差异,才能够保证阅读教学的效益。教师对不同阶段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关注力度,对于提高小学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极为重要。
1.初级阶段
根据有效调查,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注意的稳定性較差,分配能力较低,无法有效地保持注意力。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思维不够成熟,思维模式主要局限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对于具体的事物与形象更容易理解。
2.中级阶段
这一个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有意注意相较于初级阶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与提升,他们的注意形式开始成为有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的注意形式,并且注意的广泛程度有所增强,注意的时间有所加长,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地转换注意力。
3.高级阶段
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各项素质,如情感、意志、注意力和观察力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注意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排除干扰的能力也逐渐加强,有意注意占据着主导地位,思维模式也已经从具象思维变成了抽象思维,推理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地锻炼与提升。
二、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性
1.合理设定朗读教学目标
合理的朗读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资源范围内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能够针对语文教材及小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2.有针对性地处理朗读教学材料
开展朗读教学之前,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经验。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合理地筛选朗读教学内容,再进行适当地加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凸显出教材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功用。针对不同文体的朗读材料,教师应选择不同形式的处理方法,并根据不同学段选择不一样的朗读教学内容。如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教师可以选择韵律感较强、内容较生动、有趣的童话类、儿歌类、儿童诗类朗读材料;第二、三学段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情感深意上或是结构相对复杂的朗读教学内容,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科学性。随着学生思维模式的抽象化,教师应把朗读教学与课文的精讲相结合,逐渐用理性的思考来代替华丽的文章阅读,使学生对文字和文章情感的理解与认识更深一步。
3.开展多元化的朗读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评价方式,最终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朗读教学评价工作中,教师要提高质性评价的比重,尽量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学生的朗读行为,肯定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努力及进步。另外,教师应将目光放在整个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扩大朗读评价的范围,对学生朗读学习中的态度、情感投入等情况进行适当地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小学生语文朗读的兴趣,切实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正确合理的教学理念入手,将学生心理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朗读教材的文本类型两个方面相结合,对朗读教学进行更深层次地诠释。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导者,教师应当对学生怀着非常高的期望,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体验与领悟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还能够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解放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