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康恒,亲近致远

2017-11-09 10:26:28|
教育家 2017年34期
关键词:钢琴家长艺术

文 | 李 可

多彩康恒,亲近致远

文 | 李 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论时事如何变迁,教育大河总是生生不息。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总是有鲜活的力量注入其中,使其活力常在,始终奔腾向前。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正是当前教育乐章中一个灵动的音符。学校秉承珊瑚集团“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多彩康恒、亲近致远”的办学理念,以“亲近”的教育形式,追求“康恒”和“致远”的教育目标。在“生活、艺术、智慧”学校三大课程特色基础上,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开设了“多彩”的校本课程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团活动。

现如今,“生活大课堂”“钢琴合奏课程”“少儿创意美术”“小恒星少年科学院”“小海贝电视台”等已经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精品。学生中有全国“小小实验家”金、银、铜牌获得者,有全国中小学主持人大赛一等奖得主,还有获得“全球杰出华人少年钢琴演奏家”称号的奇才……对每一个学子来说,康恒小学的求学时光是一程精彩之旅、收获之旅,在这里,他们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更享受到了一个快乐而幸福的童年。

课程因亲近而美好让艺术教育更接地气

镜头一 在康恒小学,有一位“神奇”的老师,在他的课上,那些枯燥古板的理论知识变得趣味横生,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这个孩子王就是学校的美术老师杨伟林。当美术、书法遇上杨老师,一切就都成了一件好玩的事,连学生家长都感叹:孩子们能上杨老师的课,是福。杨老师的美术课不拘泥于课堂那一方小天地,他积极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从现实中寻找素材。花园里、池塘边、田野上都是孩子们灵感的来源,画出来的作品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这些作品也多次参加市级书画比赛并获奖。对此,杨伟林老师说,美术课不是为了培养几个画坛大师,而是要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进而获得智力和情商的整体提升,为未来幸福人生积淀能量。

>>钟敏校长

“高大上”的课程理念好的教育应充分体现人的生命活力美,理应“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使人拥有一个无比美好的人生。康恒小学的全体教师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好教育呢?从教26年,钟敏校长一直在寻求教育的真谛。康恒小学以“珊瑚最红,孩子最亲”教育思想为指引,以“多彩康恒,亲近致远”为办学理念,结合南岸区实施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思路,大胆提出“为生活而艺术”的课程理念,以艺术教育为切入口,从生活出发,大力开展少儿美术创意课程,从亲近孩子的身体、思想、情感中浸润孩子的艺术修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校长 钟 敏

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康恒小学的课程以学生成长为圆心,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起“三级同心圆课程”,即为学生提供国家课程、拓展课程和定制课程的学习。学校每学期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喜欢的学习内容、喜欢的学习方式等,以指导和调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用学校重要的产品——课程,回应孩子的成长需求。在课程改革中,学校不断探索三级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其综合育人功能。学校基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需求及学校艺术特色发展的定位,在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拓展课程“钢琴合奏”“生活大课堂”和定制课程“乐动舞指钢琴社团”“少儿创意美术”,并把“钢琴合奏”“生活大课堂”作为特色课程,“少儿创意美术”作为艺术精品课程,以此助推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

“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艺术教育不是空中阁楼,要想让课程理念真正入脑、入心,需要用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施教。在珊瑚康恒小学,如果你问孩子们“什么是艺术?”他们不会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是他们能用最实际的行动让你看到学习艺术、喜欢艺术的孩子们所散发出来的魅力。钢琴教室里,小绅士小淑女们端坐在钢琴前,指尖倾泻出动人的音符,专注认真的表情表明他们此刻正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钢琴合奏课,两人一颦一笑间默契尽显,共同合作完成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作为重庆市唯一的钢琴艺术特色学校,为助推学生钢琴学习的梦想,学校联动校外资源,已建立了全国第二间“郎朗钢琴教室”,并且正在筹建“李云迪钢琴教育基地”,为学生的钢琴学习需求插上实践和梦想的翅膀。学校以“郎朗钢琴教室”为平台,在开展全校音乐课程和钢琴普及教育的同时,通过钢琴合奏来浸润学生的审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让孩子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通过钢琴亲近音乐,亲近同伴,亲近身边的人。

美术功能教室里,摆放着一排排神态各异的彩色小人儿,这些小人是孩子们通过平时在大课间活动中观察到的行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彩色毛线制作而成。这些小人有的在跑,有的倒立着,有的抱在一起,有的在跳绳,有的还穿上了漂亮的裙子。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小人都有不同的表情:有的开怀大笑,有的抿嘴不语,有的在说悄悄话。一个个形状迥异、憨态可掬的小人是康恒小学“艺术生活化”教育产生的化学反应,这儿的孩子善观察,爱思考,勤动手,把艺术变成了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的一部分,“为生活而艺术”的课程理念在孩子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学校美术团队结合校情、教师自身专业特长,先后从国家课程中提炼出了水墨国画、泥塑、篆刻、书法课程。学校还积极引进美术院校资源,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胡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引入学校,为美术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师资保障。一学期以来,学校成功设计并印刷了学生作品集,研讨并总结了美术教学经验,康恒小学的校本美术课程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互联网+”激活学科教学让孩子与科学来一场亲密接触

镜头二 生活在康恒小学的孩子们无疑是幸福的、充实的,因为在校园这方天地里,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城里的孩子与土地打交道的时间少,康恒小学就特意开辟出一片校园农场,让孩子们种上自己喜欢的农作物,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生活的大门,让他们自己去播种、收获,意义非凡。在亲身体验耕作的乐趣的同时,孩子们还能近距离地观察到康乐农场的定时灌溉系统,二维码查询作物知识,建设的生态池,温湿度采集及远程提醒,风力测速超限提醒等,通过自己亲自动手,亲历过程,亲证结论,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这些数据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传送到学校的比特实验室,供孩子们上课时使用和分析。孩子们在新奇之余,还能学到科学知识,从科学的视角参与耕种。学校处处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所,创造之所,真正地将科学知识寓教于乐。

让孩子接触科学科学知识是晦涩难懂的,我们的孩子感兴趣吗?能学会吗?珊瑚康恒小学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众多的疑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珊瑚康恒小学将“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列入学校整体规划,把科技的创新拓展到对校园文化的打造,让孩子亲近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同时,学校还划分出不同的兴趣体验区,给学生们提供近距离接触艺术的舞台。其中,童心玩乐体验区,亲近孩子心智发展节奏;生活教育体验区,亲近孩子的认知特点;阅读体验区,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钢琴艺术体验区,学校开发了钢琴合奏课程的线上线下学习“手手相传学音乐”APP,琴键激荡孩子生命的脉动;创意美术体验区,生活创意是孩子生动的表达。学校借助“互联网+”时代“跨界、渗透、融合、重组”的创新思维,通过物联网技术,初步完成了以“生活、艺术、智慧”三大学校文化特质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的整体打造。智慧校园的打造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让孩子感受科学学校的特色建设不应只是一轮悬挂在天空中供人欣赏的圆月,而应是实实在在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载体。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基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学习《生命 生命》一课时,李辉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了电子阅览室,在搜索引擎的支持下让孩子们领略生命的魅力,分享所有孩子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整个课堂丰富而灵动,充满着生命的气息。语文老师与音乐老师开始了给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进行谱曲研究和探索,目前学校为《小池》等6篇古诗词谱曲,其中两篇已经完成歌曲录制,并投入到古诗词教学中,这一新的学习古诗词的方式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和认可。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智慧科学给学习带来的便利。

>>现代化的校园

>>充满朝气的珊瑚康恒语文教师团队

让孩子爱上科学钟敏校长深知,仅仅在科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此,学校开展了多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赛、“小小实验家”体验活动、调查生活污水、关爱老人进社区等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让学生“亲近生活”,让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互联网+课堂教学”恰到好处的整合,让孩子们与前沿的科学知识来了一场美丽的相遇,使他们接触科学,了解科学,从而爱上科学,康恒小学的教育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科学管理“亲近”师生需求“亲近”带来更和谐的校园环境

镜头三 在康恒小学的校园里,不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校与家长之间,处处都涌动着一种和谐的氛围。这种和谐的关系源于学校科学的管理,教师们在康恒小学的培养体系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们会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家长在学校举办的一次次家校活动中,了解了学校的日常工作,与孩子贴近了感情,所以他们会全力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氛围里,康恒小学收获着一段段感人的回忆。

>>康乐农场的生活大课堂课程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个老师的专长,康恒小学想得多,做得也多。学校科研氛围很浓,这得益于坚持科研兴教的理念。钟校长深知,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将当前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应用到常规教育教学中,将常规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给予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年级组和学科组的建设,制定了学习共同体教研制度,每个星期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集体备课和课例研究,既可以提高每节课的课堂质量,也可以促进年青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学校通过开展“回归生命,生态发展,幸福生活”的校本培训理念,构建了以“美德”“书香”“动手”为三大抓手的年青教师校本培训体系,提炼出“说出来”“学进去”“上合格”“亮起来”的校本培训策略,让年青教师在校本培训中,认识自我,磨练自我,提升自我,点亮自我,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作为支撑,必将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步调不一致,也会使孩子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康恒小学主张将学校摆在和家长平等的位置,这样,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就成为了朋友、益友、盟友、诤友,一种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就此产生。

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一日访校”“家长驻校办公”“家长护导”“家长座谈会”“家长游校园”等活动,让家长参加校务会议,参与重要活动,参加民主议事,形成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教育的长效机制。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一系列亲子活动,比如“亲子淘宝活动”“亲子游艺会”“亲子科技艺术节”等,增进亲子感情。通过这一系列的家校活动,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变得更“亲近”了,学校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让家长读懂教育,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如今,珊瑚康恒小学的“家友会”已享誉全国。

一组组跳动的数字,一个个闪光的荣誉,记载着康恒小学走过的教育历程,虽然短暂,但却洒满阳光,开满鲜花。学校是重庆市音乐家协会命名的“重庆市钢琴艺术教育基地学校”,全国第二所拥有“郎朗钢琴教室”的学校,南岸区钢琴艺术特色学校、南岸区美术特色示范区美术特色学校,孩子们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屡获殊荣。2013年9月至今,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42项,公开发表文章17篇。康恒小学积极构建亲近孩子身体、亲近孩子情感、亲近孩子思维的教育体系,培养孩子们具备亲近生活、亲近艺术、亲近科学的素养和能力。在珊瑚康恒小学的求学旅途中,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特长得到了发挥,他们灿烂的微笑,就是珊瑚康恒小学全体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猜你喜欢
钢琴家长艺术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纸的艺术
纸钢琴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