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解读校长课程领导力的

2017-11-09 07:42:01郑志湖
教育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研修领导力校本

文 | 郑志湖

我是这样解读校长课程领导力的

文 | 郑志湖

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之一,体现校长的领导素养和领导智慧。从教育国际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来看,校长的课程领导应包含对现有课程(国外课程、国内课程)的创造性应用与再开发。从新课程改革赋予校长的课程支配权来看,校长课程领导力主要包含:课程政策的解读力、课程资源的整合力、课程开发的领导力、课程实施的执行力、课程实施的评价力、课程文化的建构力。在深化课改过程中校长是学习者、引领者和反思者,是课改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探索者,是课改的协调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优化课程方案顶层设计,提高校长课程规划力

学校课程方案顶层设计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课程品质影响着学生素养,课程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学校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涉及办学的发展定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资源整合,课程系统建构,必修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开发,课程建设的制度与管理,课程评价等诸多问题。天台中学课程方案顶层设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意识,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多样性、选择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构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体系,形成“结构多元、尊重选择、激活潜能、差异发展”课程特色。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自主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特色。满足了学生结构性、方向性和个性化选课需求。

依据核心素养开发课程群。通过挖掘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逻辑关系来构建学科课程群,各类课程互为联系、互相补充,既注重核心素养,又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做好校本选修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的有效整合,以国家和地方课程为主干,开发符合发展核心素养的选修课程。打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通道,各类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多地关注诸如显隐性课程的对接。将核心素养的各项要素分解到具体课程中,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发展需求。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表面上看似乎是操作层面的,实际是由于缺乏课程意识造成的,因而要把课程意识的培养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着力点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校本研修、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逐步引导老师们形成这样的课程意识:深化课改中,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统领性以及对学生发展的支撑性,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教学将带给学生什么样的发展,包括什么样的课程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主题是值得探究的。教师无论在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完善,都要反思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要关注课程,关注方法,关注学生。引导教师坚持正确的课程观,积极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培育和评价,让全校师生参与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全过程。构建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提升学校课程规划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一个科研型、学者型校长的核心要素,也是教育家办教育的根本表征。校长课程领导力最终落实在教师课程执行力上。因此,校长应立足校本研修,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优良教师专业作风,提升课程发展力。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和研究者。校长要致力于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决策和课程的改革实践,积极反思,主动进取,以积极主动的生命状态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要增强教师个人的专业自觉,强化教师的内在需要、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内驱力、自信心和坚持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提高发展能力和效率。

关注教师专业生态,提高课程自信力。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学家保罗·赫塞认为,领导力不是操纵,而是通过对他人的引导,使整个组织取得利益,它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赢的过程。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需要校长与教师思想沟通,认识统一,需要教师对校长思想的信服。校长要明晰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深入了解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能力,按照“搭建阶梯培养队伍,研究实践培养队伍,典型示范引领队伍,健全机制发展队伍,人文关怀凝聚队伍”的要求,为不同层级的教师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形成基于“以学论教”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法。

引领校本研修活动,提高课程研发力。校长不仅要推进校本研修的组织、内容、时间、条件的落实,更要成为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校长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让每一个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现代课程观,聚焦研究主题,参与深化课改实践,关注深化课改实践中的问题,关注师生的困惑,关注学科差异,关注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通过自身实践,激活学术研讨思想,营造良好的深化课改研究氛围,激发精彩灵动的教师个性,激扬教师群体文化的激情,夯实深化课改的思想基础,以深化课改提高课程研发力。

建设校本研修团队,提高课改推进力。学校的课程研究团队工作直接影响课改的推进力。我校从深化课改实际出发,完善由学校各个开发团队负责人和参与普通高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企业、职业中专团队负责人组成的深化课改研究室。以追求卓越为课改研究愿景,形成学校特色发展的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建构校本研修合作机制,搭建校本研修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有利于共同成长的校本研修共同体联盟等等。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互助,确保教师在其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引发深化课改反思,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习力,从而获得更宽泛、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

培训教师专业技能,提高课程适应力。教师专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更是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健康发展的个性化。因此,要关注培训需求。强调教师从培训中获得的经验不仅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高,更应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要优选培训内容。要聚焦研究主题,帮助全体教师确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从常态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教学细节出发,善于把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践问题转化为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研修课题。优化培训方式。如将浙江省的90时学时培训,转化为按学校教师发展需求的内容培训。

构建校本研修机制,提高课程组织力。健全并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研修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是提高深化课改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要健全有效的规约,建立系列的课改研究制度。包括学校课改方案制定的研究,课改实施和评价的研究,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等。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新课程的思想理念最终要落实到实践领域,学校教育最核心的实践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所有的教学改革必须落实到课堂上。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式改变、学习力培养是课改重要内容,均应在课堂上落实。

探索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校长要引导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开展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校本研修。努力寻求课堂教学改革的科学增效之路,努力构建与课程标准相匹配、与教学计划相整合的学科能力发展目标体系。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新方式,校长还要引导教师读懂学生,洞察学生内在心理需求,清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明晰学生学习困惑,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实施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为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力培养;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激活学生探究欲望,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出发点,并通过教师教学中的态度、情感、言行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通过学科“增量”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意志力和控制力,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让学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

校长要培养学习型的教师团队。让教师们构建共同愿景,学校的课改推动就有了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导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学思想的领导。发展核心素养要体现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从更广的范畴考察,要体现学校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校长要发挥自身的感召力、前瞻力、决断力、影响力和控制力。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指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环节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优化管理网络,加大常规管理的力度,加强“规则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构建各个学科学习力要素及结构,形成提升学科学习力的课堂改革思路和学科学习力指导纲要,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校长不但自己要兼课,更应该“常听课,会评课”。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要通过具体行为来实现,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因此新课程实施中的校长教学领导力应体现在教学改革中引领教师、指导教师。校长对课程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带动和影响他人的能力应贯穿于设计、决策、实施、评价的全过程。

提升学校课程文化,彰显校长课程领导力

学校的核心是课程。学校是靠课程来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文化建设应同步进行。如果没有课程改革,那么学校所谓文化建设肯定是表层的,学校一定要深入到课程改革之中去进行文化建设,才能是水乳交融的。所以,课程改革关系到学校发展,关系到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凝聚了学校主体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精神,这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可以说就是学校这个生命体的DNA。形成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是教学特色、办学风格的自然逻辑延伸,校长课程领导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不断增强学校旺盛生命活力、凸显育人特色的学校文化。

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还必须以文化建设为目标,构建以人为本、团结合作、主动发展、务实创新的课程研究文化,通过学校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和奉献精神来推动课程建设。坚持文化引领,坚持研究与学习相结合,坚持研究与调查相结合,坚持研究与课改相结合,形成一种自觉、务实的课改研究范式。

总之,课程文化构建过程也是一个开放、变化、调整、丰富的动态过程,校长要不断总结,适应时代变迁,吸纳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积极因素,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方案,以期在课程建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课程领导力。

郑志湖

浙江省天台中学校长,国家督学,“国培计划”首批500名专家之一,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核心成员之一,浙江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省、市物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四届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中国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校长,省功勋教师,省物理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研究《“以学论教”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等8项成果分别获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政府颁发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省教研课题成果一等奖3项。撰写的100多篇论文在各大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7本。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中学)

猜你喜欢
研修领导力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领导力愿望清单
商业文化(2017年23期)2017-04-23 05:12:56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