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认为/以为/think”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表现

2017-11-09 01:47邵思琦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315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0期
关键词:或事物句法例句

邵思琦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000)

汉英“认为/以为/think”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表现

邵思琦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000)

本文借助语料库,从一词多义的角度研究汉英动词“认为/以为/think”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研究发现: 1) 汉语“以为”不同于“认为”。前者存在“以为1”和“以为2”两种情况。“以为1”和“认为”用法相同,“以为2”根据语境可得出与陈述情况相反的判断。2)“think”通常不具备“以为”这样一词多义的用法,其意义更接近于“认为”。

汉英动词;认为;以为;think;语义特征;句法表现

一、引言

汉语动词“认为/以为”和英语动词“think”是心理动词。

汉语中,在表达一个肯定的观点时,我们通常会说我认为,在表达一个否定的观点时,我们会说我以为。请看以下语言事实:

(1)首先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尽量做做实习,早点走出学校,接触社会,能够扩宽眼界,增长见识,而且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很有好处。

“我认为”是对情况做出某种判断,这种判断通常是肯定性的。

(2)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她了,没想到第二天她又出现在了北海公园。

“我以为”显示所说事实不符合当前情况。

英语中,人们通常用“think”表达观点,但是英语动词“think”不具备例句(2)中“以为”的功能。

(3) I think that they’ re fun to watch.

例句(3)可以理解为我认为他们看着很有趣,“think”含义接近“认为”。

本文主要研究汉语“认为”、“以为”的异同点、语义特征及其句法表现,以及与英语动词“think”进行对比。

二、前人研究回顾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认为”被解释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把“以为”解释为“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 对“认为”的解释是“对人或事物有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以为”的解释是“对人或事物做出某种论断”。这两本词典都默认了“以为”就是“认为”,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以为”多用于与事实不符的论断,“认为”则只用于正面的论断。

根据现有资料,李慎行(1987)最早提出“以为并不全等于认为”。王晓红(2006)以《围城》为例,探讨了动词“以为”的两种用法。殷树林(2007)探讨了“你以为(当)X?”问句及相关句型。谭丽(2007)提出,在语义上,“认为”在做出判断之前有一个逻辑思维推理的过程,语气肯定、郑重;“以为”比较随意,是对人或事物做出的一种论断,语气不太肯定,主观性比较强,在句法上也有各自独特的句式。往期的研究对“以为”和“认为”都有所介绍,取得了重要成果,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没有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出发。本文将对汉语“认为/以为”和英语“think”进行分析和对比。

三、动词“以为”和“认为”研究

(4)我以为他在家呢!

(5)我认为他在家。

从字面上看,例句(4)与(5)好像没什么区别,但它们实际意思相差甚远。(4)的意思是我以为他在家,但其实他不在,说话人对该观点持的是否定态度。(5)则是我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说话人持肯定态度。日常使用中,人们总觉得现代汉语的“认为”和“以为”意义相同,造成了“以为”和“认为”混用,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完全等同。“认为”通常是经过一定思考、分析做出的正面论断。“以为”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等同于“认为”,我们称其为“以为1”,第二种则更强调个人的看法、观点,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多表达相反的论断,我们称其为“以为2”。

(一)“认为/“以为1”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

“认为”和“以为1”是指对人或事物经过仔细思考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这种判断多具有肯定性,正面性。其语气比较正式,常用于书面语中,对象可以是国家机构,组织等重大事物,也可以是一般事物。句法上的表现是两个动词后接完整小句,通常不能是名词性短语。

(6)中科院的国情分析报告认为:──以诚实的科学态度,不抱任何偏见和幻想地说:我们国家和民族正处在多重困境之中。

(7)他以为历来处置少数民族的办法,"征伐和亲,无闻上策",不能令人满意。

例句(6)的主体是中科院的国情分析报告,属于重大事物。例句(7)的主语是他,属于一般事物。两个例句的语气都比较正式,偏向书面语。

(二)“以为2”语义特征

“以为2”更具随意性,指没有经过足够的思考,得出的假设性,推断性的结论,这种判断肯定性不高,更倾向于推测。“以为2”多用于口语,对象多为一般事物。

(8)一位身怀六甲的妇女说,“我还以为孩子快要生出来了!”

例句(8)的对象是妇女,属于一般事物。其中妇女所说的话只是假设性的结论,她原本觉得孩子快生出来了,实际上孩子还没生出来,一切只是她的推测。

(三)“以为2”的句法表现

当句子中出现“以为”时,我们如何判断它是“以为1”还是“以为2”呢?单独的“以为”出现时,我们很难判断它的性质,所以语境就成了判断“以为”类型的重要依据。根据CCL语料库,本文发现“以为2”主要出现在以下四种语境中:

1.副词修饰“以为”

(9)我听到这个消息后,还以为她想敲诈我,但同时我也真的担心起来。

我听到消息后以为她想敲诈我,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还/本/曾以为”等在“以为”前加了一个副词的形式通常和“以为2”一起出现。

2.“一开始”等时间状语与“以为”共现

(10)半道上感觉有个人在我身后动手动脚的乱摸,一开始我 以为 遇到了性骚扰,我很害怕,也不好意思喊叫。

例句(10)中“我”实际上没有遇到性骚扰,这只是“我”因为感觉有人在身后动手动脚做出的推测,是我一开始的想法,陈述的是过去的观点。通过“开始”这个词,我们知道了“以为”后跟着的是与所述相反的事实。

3.“以为”前或后的分句表示真实情况

(11)一次高级官吏开会,一个官吏打了一声喷嚏,督抚竟吓得以为是英军的火箭来了。

(12)我被俘后以为必死无疑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例句(11)“以为”前的分句表明了真实情况。例句(12)中“我被俘后以为必死无疑了”想要表达的是我觉得我必死无疑,但实际上我没死,后面的分句也证实了这点。

4.从句中包含消极词汇

(12)他们以为自己的责任只是机械地遵守着《旧约圣经》。

这种情况下“以为”后的从句中常带有暗示性的消极词语。该句通过“只是”、“机械”两词表达出完全相反的意思。

本文基于CCL语料库,为了研究的可操作性,从中随机抽取例句100句来探究“以为”的语境特征

表一 CCL样本中“以为”的语境特征

综上我们发现“认为”只是单纯的陈述观点,且说话人对观点的态度是肯定的。“以为”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以为1”用法相当于“认为”,“以为2”具有推测性,往往是对说话人观点的否定。

四、动词“think”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

我们通常觉得汉语中的“以为”和“认为”就等于英语“think”,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英语动词“think”不具备汉语一词多义的功能。

英语动词“think”解释为“想,思索”,它的用法类似汉语中的“认为”。作为思考类动词,“think”通常和“认为”一样提出了一种观点,但它不能像“以为2”一样引出和所提观点相反的论断。要表达出“以为2”的意思,就需要用had+v+ed,也就是“think”的虚拟语气,来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Had thought”就是汉语“本以为”“原以为”的表达。

(13)I had thought he would be nervous in this speech competition,but he turned out to be calm.

例句(13)表达的是我本以为他会紧张,但他却很平静,和我所想的不一样。

“think”不能直接表达“以为2”的意思,需要借助形式的改变来实现否定判断的表达。英语 “think”通常不具备汉语“以为”的一词多义性。

如上所述,英语中动词时态变化比较丰富,可以从时态变化上采用虚拟语气形式,直接从形式上面显示后面所说的情况与事实相反。

汉语更多依赖语境,从语境角度去判断,形式上变化少。它不能单独依靠动词时态,而是需要借助其他成分来显示后面宾语从句所说事实不合当前情况。

五、结论

本文发现,汉语“认为”和“以为”意义相近又有所不同。“以为”具有一词多义的性质,“以为1”和“认为”用法相同,“以为2”在给出观点的同时,预设了一个相反的论断。英语“think”通常不具备这种功能,它的意思和“认为”接近,不能直接表达“以为2”的意思。要用英语表达出“以为2”的意思,就需要用had+ v+ed,也就是“think”的虚拟语气来实现,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Had thought”是汉语“本以为“原以为”的正确表达。

[1]Biber,D.,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999.

[2]李临定.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66.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李慎行.“以为”和“以…为…”[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123-136.

[5]谭丽.小议“以为”与“认为”[J].湘朝(下半月·理论),2007(2):59-60.

[6]王晓红.《围城》中动词“以为”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71-173.

[7]殷树林.“你以为(当)X?”问句及相关句类[J].汉语学习,2007(3): 33-38.

指导教师:房战峰

邵思琦(1995-),女,浙江金华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英汉对比和认知语言学。

房战峰(指导教师)(1977-),男,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英汉对比,工作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或事物句法例句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宋朝的灯会
“对比”写作方法的应用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