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领 多元汇聚
——重庆市以广场舞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城市公共空间

2017-11-09 01:47莫溦沙重庆市群众艺术馆400020
大众文艺 2017年20期
关键词:重庆市广场舞蹈

莫溦沙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 400020)

示范引领 多元汇聚
——重庆市以广场舞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城市公共空间

莫溦沙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 400020)

“山城”重庆有着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人文习俗,“广场”一词在山多坡陡的重庆往往唤作为“坝坝”,所以“广场舞”在重庆被大众亲切称呼的“坝坝舞”(本文二者通用)。坝坝舞的发展多以社区(村)、街道(乡镇)为单位,从“点”的集聚到“面”的辐射,人们充分利用这些公共的舞蹈空间实现信息互换、精神沟通。作为城市公众的自发性活动,广场舞曾经长期处于“自由生长”状态,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头浪尖。它所带来的争论正通过城市管理角度进行着疏导与解决,同时重庆市正在创意地运用广场舞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辅以政策的带动、市民群众的动员,使得广场舞自身的呈现形式正经历一个由简到丰,由单一到多样,由健身到身心共健,由自娱与娱人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发挥出广场舞打破城市文化空间壁垒,对公共文化空间的塑造、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和城市形象建构的积极作用。

一、政策引导 建立平台,打造群众广场舞活动品牌示范引领

1.转变固有印象,艺术使社区生活更美好

以至今已举办17届的渝中区广场舞蹈比赛、有10年历史的幸福南岸广场舞大赛、2010年创办连接重庆、湖北、湖南、贵州的“武陵山区土家摆手舞大赛”等的区域性广场舞蹈比赛为先声,各个区县通过各具特色的引领性广场舞赛事,为广场坝坝舞打下了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其文化内涵和团队管理上的提档升级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效果。

2012年,以“弘扬传统文化 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重庆市首届社区艺术节在大渡口区举行,市级层面举办的广场舞大赛第一次进入全市居民的社区生活,并固定为社区文化节的保留赛事。而此前重庆市广场上群众跳坝坝舞普遍以健身、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群众自发,没有严格的组织性,也没有特定的章程约束,参与者的行为和动机都具有较强的个体性与随意性,注重心情愉悦和心理满足,不强调艺术性和规范性,不以表演、娱人为目的。1

2014年起以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的“中国梦·巴渝风”重庆市群众文化广场坝坝舞推广活动为龙头,重庆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广场文化提升引领的举措,并推出了一批有较高艺术追求和审美价值、地域风情浓郁、风格各异的坝坝舞精品,逐渐改变民众对坝坝舞的“成见”。

“中国梦·巴渝风”重庆市群众坝坝舞展演在每年的元旦到春节之间举行,由全市40个区县层层选拔最终呈现,可以说集中了年度重庆市坝坝舞的精品,代表了各区县广场舞蹈的最高水平,推出了一系列集艺术性、娱乐性、观赏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健康快乐、感染力强的群众坝坝舞。

“中国梦·巴渝风”2014重庆市群众坝坝舞展演

与此同时,2014年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相继出台有关文明开展广场舞活动的文件,规范管理,正面引导。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专门发起了致全市广场舞爱好者的“文明参与广场舞活动的倡议书”向我市共有5600多个坝坝舞团体,有约31万人坝坝舞参与群众发起倡议。

2015年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倡导对广场舞蹈立下规矩、留下空间。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的指导下,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与区县文化馆站共同承担起建立团队、打造精品、建章立制、开展重庆坝坝舞蹈规范化、特色化的推广活动的任务。政府作为引导者,文化陶冶的氛围进一步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增强了市民对群众广场舞文化的关注,和对群众广场舞印象的改观,在舞蹈中得到健康、浸润文化,是动员群众参与城市形象建设的有效途径。

2.示范标本研究,坝坝舞和经典巴渝文化的双向传播

继承巴渝文化,传播重庆经典,构建巴渝特色城市文化形象。坝坝舞蹈作为比较接地气的文化形式,能够在群众中间形成广泛、良好的传播效果,借助巴渝文化风土人情经典提升坝坝舞文化底蕴,市群艺馆将坝坝舞和经典巴渝文化形成双向传播,用打造重庆文化特色的名牌,“寻根”基础上重新“锚定”新重庆的文化形象。

2015年9月繁华的观音桥广场举办了“第四届重庆市社区文化节广场舞大赛”。此次社区广场舞比赛是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后的第一次市级广场舞赛事。提前半年,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编创、录制、推出了第一个全市范围普及推广的《广场舞:太阳出来喜洋洋》。

新创广场舞《太阳出来喜洋洋》以土家族摆手舞为元素,极具浓郁巴渝特色,集普适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在全市持续形成良好反响,通过市、区文化馆站的以比赛、免费教学等为抓手的推动,获得有效的长尾效应。至今仍旧持续在全市群众中推广流传,并入选“全国优秀广场舞教学片”十佳。接下来两年在全市推广的广场舞《黄杨扁担》(2016)、《高粱杆节节甜》(2017),分别以“花灯”、“连箫”等重庆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汉民族民歌与民间民俗元素进行当下的解读和糅合。

这些新创广场舞是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在重庆市特有的巴渝舞基础上,采用体现直辖市风采的时尚元素,并结合广场舞蹈的特点进行全新的编排的群众广场舞,音乐以重庆民歌为基础,经过重新编曲,韵律活泼、节奏感强,让群众耳熟能详。在保留浓郁的巴渝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着重强调其群众性、健身性、观赏性的特点。

通过与重庆大学共同开展对广场舞《太阳出来喜洋洋》进行本调研,结合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专家对坝坝舞对巴渝文化的传承推广、对城市空间文化治理和重庆城市形象建构的现实意义进行梳理。重庆大学分别对重庆市区、重庆彭水县的市民朋友进行的走访与跟踪调查显示,90% 的坝坝舞参与者都认为《太阳出来喜洋洋》摆手舞动作及音乐都富有美感,公众对于舞蹈《太阳出来喜洋洋》感知度较高,对于重庆市区的市民朋友,普遍都知晓该舞蹈所呈现的民族性与民族特征。

“重庆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共同发展的城市,坝坝舞对巴渝文化的体现主要在于从民间艺术中素材的提取及应用,对于打造区域性特色的重庆坝坝舞蹈文化,重拾民族文化经典,唤醒人们对重庆历史文化的回顾,其中包括对于《太阳出来喜洋洋》《黄杨扁担》等经典民族歌曲的关注,使公众能够由心而发产生对民族舞蹈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借助对典型传统文化的追本溯源来表达当代文化的风格特色,用土家族的民族歌舞形式来展现城市的文化风貌,从根本上达到文化继承和自治的目的。同时,也展现城市沉稳厚重的文化底蕴,城市的符号并不仅仅停留在对重庆的外在认知,也体现重庆强大文化软实力的城市气质。”2

3.赛事组织层次清晰,群众发动的拓展与深化

作为广场舞的品牌赛事2016年“中国梦·巴渝风”重庆市群众广场舞展演总结往届成功经验,将活动分为本次活动分为:策划编创、基层发动、全市动员、聚集释放、后续推广等五阶段,对群众的覆盖时长达半年以上。

(1)策划编创:9月——10月由群艺馆组织力量编创规定舞蹈《黄杨扁担》并通过基层点和网络在全市进行推广教学;

(2)基层发动:9月——11月各区县分别编创有地域特点的自选舞蹈,作为“自选舞蹈”参加第二轮展演。各队伍的自选舞蹈由广大基层群众自编自导自演,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激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参与、自我表现的热情;

(3)全市动员:11月——次年2月采取逐级展演的方式,每个区县经过展演筛选,推荐优秀团队参加全市集中展演。在推进过程中,在城乡各级组织各级坝坝舞骨干培训班,培训辅导坝坝舞培训人员和团队,此举将有效扩大参演群众和观众的人次、范围和关注持续度,扩大群众参与的广度。

(4)聚集释放:从全市60余队伍中遴选出24支队伍进入最后的现场展演,展演创新展示方式,引入竞技赛制,分为三轮展示,第一轮为规定舞蹈集中展演,第二轮为自选舞蹈比拼,各参赛队伍通过第一、二轮的展演获得分数进行排名,产生晋级第三轮的8支队伍,进行最后的PK赛,每轮两支队伍同跳坝坝舞“规定舞蹈”,4轮PK赛以后决出最终排名。

(5)后续推广:优秀作品选送“欢跃四季”全国广场舞大赛、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西安展演,并且通过激烈的赛制和电视转播手段,向各界展示出社区群众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精神风貌。在2017年大赛以线上线下互动传播掀起重庆群众文化的一大热点。

重庆市内交流季暨广场舞大赛规定舞蹈展演 第一轮600人同跳《黄杨扁担》

第二轮自选舞蹈展演 黔江区广场舞作品《欢乐的土家人》

第三轮两队PK

我市打造的两个具有品牌效应的市级广场舞品牌活动“中国梦·巴渝风”重庆市群众坝坝舞展演”和“社区文化节广场舞比赛”经过四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社会效果:广场舞经过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的原创编排、在全市层级推广,各区县已经形成推广教学、赛事组织的主动意识,通过网络教学视频传播和赛事选拔的倾向变化,对我市群众文艺团队,特别是各文化基层点的相关重点团队的审美水平、参与意识有明显提升,对参与项目的编导团队服务意识、业务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全国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正在成为导向性、示范性、创新性的广场舞品牌活动,推动城乡基层广场舞活动健康、文明、有序开展。

4.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艺术欣赏到全民普及

从2016年起市级品牌赛事的广场舞作品有了明显的艺术价值、社会效益取向的转化,推出的广场舞作品风格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新创广场舞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阵营的群艺馆、文化馆创作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更加注重群众参与性和便利性。编排上有意避免“艺术舞蹈”和“广场化的舞台舞蹈”痕迹,其目的就是为了真正发挥文化馆对群众文化的主导地位,真正对接群众的需求,为群众服务。易于推广、参与性强。

2017重庆市群众广场舞展演和社区文化节广场舞大赛,由市群艺馆主导,组织创作推出了一批巴渝文化元素浓郁、老百姓喜闻乐见、放下菜篮子就可以跳起来的原创群众广场舞,严格限制高难度、不易学、不易推广的艺术舞蹈入围决赛资格,放宽那些简便易学,健身性、艺术性、地域性结合很好的广场舞入围决赛的门槛,引领各个文化馆创作推广的公共文化产品真正与群众需求对接,从而极大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真正主角。

为了更强烈的把评价标准传达给大众,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引入了大众评审团和现场亮分的评审机制。专家评委分值与大众评委分值1:1,大众评委由媒体文娱记者、未进入展演的区县文化馆业务骨干、“草根”团队的编导和“坝坝舞”积极分子组成;采用视频实时显示评委打分、现场举牌表决的方式,在评审公平透明的基础上,扩大了评价标准的普及范围,还让展演更具可看性和表现张力。

经过4年来对重庆市群众广场舞的新定位,专业评委们也逐渐从对广场舞作品艺术品位、难度系数等专业评判方式,转向新的推选标准:

1.广场舞要兼具健身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

2.作品具有文化艺术内涵,创作或表演形式具有新意、创意,能抒发真情实感,展示时代风采;

3.符合自身艺术特征,体现科学健身理念、展现健康明快、欢乐和谐的文化特点,大众化、平民化、贴近百姓、感染力强;

4.鼓励具有“中国梦”“巴渝风”的元素有机融入舞蹈作品当中。

5.“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群众异地参与

2017年社区文化节广场舞大赛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手段下,网络展示访问量突破375.32万人次,参与投票数超过168.44万票,采取线下与线上联动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筹办全程。成为一场备受重庆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积极响应、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盛宴,在此过程中让广大群众实现“自我参与、自我表现、自我娱乐、自我教育”。

从策划伊始就以“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思维贯彻活动始终。近年来,我市一直在进行互联网+物联技术+公共文化的服务创新模式的探索,本次文化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交流活动,在线上进行网络、微信、短信、手机等方便快捷的活动宣传推广、组织投票、远程观看,在线下进行活动遴选、活动组织、现场展示,全力探索和践行“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

积极引导、培养市民参与活动新方式。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家通过线上参与和观看群众文化活动、观摩群文艺术作品的习惯,使大家参与更加便捷,途径更加广泛,真正实现自我参与、自我表现、自我娱乐、自我学习,让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参与热情。

全方位媒体展播服务网络。2017年3月14日,中国文化网络电视、文化共享平台、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等,对当天2017重庆市群众广场舞展演进行了全程录播。全国各地42.04万人通过国家数字文化网、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等直播平台共享了精彩内容。同时,在重庆市各区县文化馆和相关镇街文化站设立了514个直播点,吸引了18.92万人次进行观看。借助国家和重庆网络和传统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提升广大社区群众参与群众广场舞活动的热情。

2017年社区文化节广场舞大赛600人同跳《高粱杆节节甜》

2017年社区文化节广场舞大赛第三轮PK

二、创新举措 培育特色 广场舞公共文化构建城市形象

坝坝舞通过公共的广场空间所形成人口的集聚,在这个集聚的过程中不仅包括参与者,也包含大量驻足观看的公众。通过调查问卷获知,有63% 的公众会在平时的闲暇时候逗留广场观望,当作休闲娱乐的形式,增强城市活力。在这种带有围观性的公共活动中,坝坝舞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产品,也可以是“寓教于乐”的舞蹈艺术。3

1.挖掘培育特色,打造当地“文化招牌”

酉阳县:非遗的活态重生

摆手舞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酉阳城市品牌的传播,生动地了解和感知到了土家族民族舞蹈的魅力,即使是通过网络和电视的传播,观望者亦会对此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与了解,使民族文化在城市空间内产生效应,达到城市形象建构的积极作用。

每逢岁时节令,土家人都要集体到“摆手堂”或院坝跳摆手舞,土家族摆手舞,实则是一部生动的土家人民族发展史。现在的酉阳县广场摆手舞的普及率高达80%以上,成为当地广大文化工作者持之以恒深入普查、整理创编、普及推广的结晶。从1982年发现摆手舞的首次普查之后,又分别于1993年自治县“双庆”、1999年黔江地区简化摆手舞大赛、2007年申报非遗国家级名录前对原始摆手舞进行三次细致的挖掘整理,掌握了大量的珍贵资料,积累了民族舞蹈的创作素材。经过群众文艺工作者的提炼创编已在当地推出广为普及、民族特色浓郁的广场土家族摆手舞(坝坝舞)2套、韵律操1套。2001年酉阳被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摆手舞之乡”;2002年酉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摆手舞)”;2008年,酉阳摆手舞被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展名录;2010年,组织并成功创下10万人同跳摆手舞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武陵山区土家摆手舞大赛”每届都有县内及武陵山区渝、鄂、湘、黔三省一市(周边区县约14支代表队)近30个代表队的2000多人参赛。摆手舞节目在重庆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达到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之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通过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活态传承。

南岸:都会与民俗共舞

南岸区扩展广场舞的概念外延,着力创作百姓喜欢、易于流传的广场舞歌曲。南岸区文化馆组织创作团队,创作出融入具有南岸人文、美食、美景等现代城市元素特色的、编曲流行、朗朗上口的文明坝坝舞歌曲《江之南岸》、《幸福味道》、《南山道》、《南岸日子红似火》……,通过“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文明坝坝舞培训使群众们从歌曲开始爱上文明广场舞,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组织者还广泛吸收南岸的大禹文化、抗战文化、民间传统、节日习俗,利用传统节日民俗民俗民风、挖掘传统文化,多年来依托10届幸福南岸广场舞大赛和5届南岸区民俗民风展演活动的综合影响,让热热闹闹的广场舞与深厚的民俗文化融合,让广场舞承担起传承、宣传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作用。

2.利用公共物联网,依托总分馆制对接需求

重庆市公共物联网:广场舞培训你点我送

在重庆市公共物联网服务平台网站上输入“广场舞”(http://www.cqggwhwlw.com/index)显示200个培训课程可以进行配送,输入“坝坝舞”则有147个课程,文化志愿者赴现场进行教学培训教授时长从90——120分钟,每个课程都已经进行不同次数的配送和评价。

公共物联网“你点我送、互联互通、政府购买、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不对接、阵地空壳现象突出、资金使用效能不高、群众参与不方便等问题提供了点对点的有效解决方案。

全市性的一个主平台+所有区县子平台+所有乡镇为终端构成的网络平台,开通统一的服务电话;城乡居民、农民工、留守儿童等需求主体可通过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等形式实行“文化服务点菜”,各级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配送主体根据资源状况及配送标准进行配送。建立了申请、预约、安排、配送、考评、反馈服务流程。

大渡口:“一纵·一横·两品牌”

大渡口区文化馆的广场舞推广速度快、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受用推广面广泛、群众反映效果好,是因为依托于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总分馆制”的建设。通过“社区文化艺术节”的品牌推广和经验总结,大渡口区创办了“星火闪耀”品牌活动,定期委派文化馆总馆专业干部到各个街镇文化分馆的馆办文艺团队、文艺骨干进行每周至少2次的业务辅导和培训,培训结束后,再由受训的业务骨干普及到各个文艺队伍及爱好者。

针对不同受众纵向延伸,大渡口区在各街镇文化分馆以外还单独成立:“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分馆(活动基地)”、“青少年文化分馆(活动基地)”;在横向上利用重庆市公共物联网点单配送平台,点对点针对最需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的地点和服务内容进行专属配送,把广场舞培训和辅导及时、有效的派送到基层去。

四、监管协调,共建“可沟通,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广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空间,广场舞作为一个开放的活动,是未来衡量城市形象的另一个人性化的维度。随着加入广场舞团队的市民越来越多,城市一度显现出噪音扰民、挤占公共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各区县文化部门也发挥功能和特色,积极推动广场舞文明健康有序地开展。綦江区通过建立机制,创立坝坝舞公约,努力消除噪音扰民的影响;同时多形式开展培训,编排城区坝坝舞、乡村坝坝舞、校园课间舞、机关工间舞供群众学习,提升坝坝舞的艺术性。南岸区“控制分贝和谐邻里,从我来做起;你好谢谢对不起,从我来做起……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文明的话语温暖我心窝”,让神曲《小苹果》变身为最美文明歌,让坝坝舞队变身文明宣传队。巴南区结合广场舞特点创编4套广场梆鼓舞,制成教学视频免费推广。江北区实行登记备案制,辖区内长期固定在20人以上的坝坝舞团队要到文广新局备案登记;各街镇为坝坝舞团队提供固定活动场所,要求坝坝舞团队不得在中午12点至14点、晚上10点至次日早晨7点之间活动,噪音声限值为60分贝以内;在观音桥商圈广场试行“无声广场舞”,用耳机代替外放音响。

1.合理规范,文明让生活更温馨

2014年重庆市永川区文广新局征询各方意见牵头起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永川区“坝坝舞”群众文艺团队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规范时间,规范场地,规范音量,对“坝坝舞”进行引导和管理。

(1)30人以上的“坝坝舞”文艺团队,须在区文广新局备案登记,登记备案后“坝坝舞团”不再是单纯的群众自发组织的团队,而成为有登记备案的民间文艺团队;

(2)依托文化馆(站)整合培训资源,搭建培训平台,每年对区域内“坝坝舞”负责人进行免费培训指导不少于2次;

(3)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编排一批群众喜爱、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坝坝舞”节目进行培训推广;

(4)在适合跳“坝坝舞”的健身场地悬挂标明跳舞时间、音响音量、噪声举报及监督电话的标牌。对坝坝舞定时、定点、定音量,时间控制在19:00—21:00时段。对于噪音过大者,将按照《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相关规定处罚。

涪陵区荔枝街道把以上规范也总结为“四新”办法,从建立新模式,打造“馨”环境, 提供“心”服务,提高“星”水平等方面促“坝坝舞”群众文艺团队管理服务工作上新台阶,鼓励“坝坝舞”团队结合实际找特色,与专业文化团队结对子,提高水平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

2.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开州区在把坝坝舞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对坝坝舞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出台管理办法,安排专项资金,搞好协调服务,并强化监督管理。

(1)纳入预算,配套设备。开州区财政将坝坝舞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纳入预算,由区文化委为社区50人以上、乡镇20人以上的坝坝舞团队统一配套音响、耳塞等设备,解决噪音扰民和经费不足等问题。

(2)筹办基金,提升实力。由区、乡镇街道、社会和队员共同筹集基金,成立“坝坝舞扶持基金”,用于广场舞团队设施设备硬件投入、舞蹈编排、传授等软实力提升等。同时进一步规范会费的收取、财务开支等,增强透明度。

(3)建立渠道,筹集资金。应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机制,为广场舞的持久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明确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在下拨文体经费时对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预算用于广场舞专项。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应该鼓励和支持各广场舞团队通过社会采购等手段,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3.文化自治,广场舞与公共服务的创新融合

从2014年起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推行《北碚区“坝坝舞”群众文艺团队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开展群众广场舞团队“星级评定”工作,为广场舞团队的成立及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暗访——观察团队活动开展情况、文明程度、社会影响

比赛——体现团队综合艺术水平

根据群众广场舞团队的活动开展情况、综合艺术水平、文明程度、社会影响等,结合该区一年一度的广场坝坝舞“星级争霸赛”开展,安排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进入复赛的群众坝坝舞团队进行综合考核,对通过考核的队伍授予星级评定。评定出“五星”“四星”“三星”等各种星级广场舞团队,分别颁发称号锦旗、证书,并给予扶持补助,有效推进等级注册工作开展和团队管理自律工作。

评定——以点带面聚沙成塔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北碚区在街道乡镇层面进行了相应的配套办法跟进,走访意见里特别包括有属地文化中心签订意见一项,团队是否扰民、与社区邻里的关系、对属地政府管理的配合度都是星级评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四年的推行“星级”评定对广场舞团队管理体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全区160余个广场舞团队均在区文化馆登记备案,不定期召集团队负责人会议和骨干培训,被授予的5星级的广场舞团队相应政府指令、号召的积极性有了质的提升,通过杠杆的撬动全区广场舞爱好者从松散分散到聚沙成塔。

五、结语

重庆市以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为根本,以扶持、引导、规范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广场舞品牌活动,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审美品位和健身功能,便于群众接受的广场舞作品,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综合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广场舞工作队伍,逐步实现着城乡基层广场舞活动健康、文明、有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也探索出一条借助广场舞,扩散多元汇聚的文化基因,促进群众文化对公共空间和城市形象塑造的新路径。

注释:

1.陈佳,莫溦沙.《小议重庆市群众文化广场坝坝舞现状及发展趋势》.巴渝文化,2014(3):52-58.

2.吴明华,刘妍汝.《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与服务的创新——以重庆坝坝舞〈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6 ,7(23):10-11.

3.吴明华,刘妍汝.《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与服务的创新——以重庆坝坝舞〈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6,7(23):10-11.

猜你喜欢
重庆市广场舞蹈
布鲁塞尔大广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我的“闪电”猫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广场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